如何缓解职场焦虑?

200万年的演变,人类大脑进化到了我们祖先能人3倍的脑容量。发展出了发达的脑前额叶。它让我们具备了高级的思维加工、模拟经验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学会了“胡思乱想”:后疫情时代的压力、互联网35岁危机的忧虑、乃至逃离一线城市的冲动,这些都和脑额前叶有着一定的关系。

如何缓解职场焦虑?

工作压力面前,你是否也会“坐立不安”?如何平衡压力与工作,让自己保持积极高效的状态?这或许是长期困扰许多职场人的问题。但你有没有想过,压的我们喘不过气的压抑和焦虑,到底是我们真实经历的挫折,还是信息环境和脑前额叶合力给我们加的戏?

01 拒绝群体焦虑,别给自己的情绪“加戏”

在竞争压力较大的工作环境里,常常会出现一些关于关于年龄、房价、职场等的群体性焦虑。

互联网扁平的传播环境,天然利于负面情绪的扩散。当这种负面情绪到达一定级别时,不管是对群体,还是对个人,都很难听进去跟思想或者情感方向不一致的意见。如果这种情绪起到主导作用,个人会进入到“原始脑反应模式”,在这个情况下很难理智思考,对反向的意见要么逃避、要么攻击、要么僵化,他能在“怼”的过程中获得兴奋感。放到群体里面,“原始脑反应模式”会导致组织成员产生抱团反应,还有可能产生“意见领袖”,形成更大的舆论漩涡。

从情绪管理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人情绪管理方式被锁定在或者固化在宣泄上,那么这个人是很难积极的,宣泄了负面情绪不等于增加了积极情绪,这是两个概念。

从临床咨询实践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要排斥负面情绪的产生,但一个人在某种情绪里大致连续超过20天的时间,他的认知一般会产生改变。比如我失恋了,我就忧郁,就出不来。这种情绪会导致认知上的协调,比如有的女人爱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当这种认知出现,他再去看周围世界时,就老能发现他认知里想的那个点,以此协调他的行为,导致整个行为改变,这可能更不利于以后的恋爱。为了减缓心理失调人会追求知情意的一致和协调。

所以,我们要产生一个觉察:网上的群体性焦虑,和现实中的主流状态未必是一致的。我们更应该面对的是自己在真实的生活中产生的“原发情绪”。比如说别人拒绝我了或者批评我了,我不开心。

原发情绪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回去之后对这个情绪做二次加工,产生一些新的假设或者态度,这就把事情变复杂了。相对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一是有所觉察,降低一些对原发情绪的恐惧,二是在工作过程当中,把一些意见和态度及时讲出来,问题从哪出来的就在哪解决。

02 盯紧目标,找回对生活的控制感

焦虑本身并不完全是个坏东西,它来源于我们的本能。不要试图让一个人不担忧,如果人不担忧、很安心,可能就产生不了好的自我效能。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担忧或者恐惧甚至可以促进效率提升,也就是所谓的“忧患意识”。很多成功的企业或个人都具备这个特性。

既然潜在的焦虑无法避免,我们就要尝试去和它好好相处。要掌握面对焦虑的方法:

第一个是引向一个目标,焦虑是没有目标的,焦虑就是一种恐慌不安的状态:不知道为什么焦虑,行为浑浑噩噩,无指向性,所以没法解决。这个时候,盯紧你的目标,你的焦虑会变成对目标的“恐惧”,这个时候别害怕,因为“恐惧”使焦虑有了具体的对象,有对象的时候,就有策略了,这可以解决一大部分的焦虑感受。

如果我们明知正确的方向,但依然无法实施动作,那么这个时候应该降低情绪强度,而不是把完成任务放在我们的第一优先级。可以尝试给自己一个“空白期”,把自己的物理现实和心理现实做一个区隔。

这个“区隔”主要是指把自己从固有的角色里抽离出来,如果你是在工作的角色中,尝试切换到个人的状态。做一些私人状态才会去做的事,能够把你带离现有的情绪。

比如,我们大部分人每天都在公司和家里两点一线,有的时候状态会切换不过来。这个时候我建议大家找到一些生活中的“情绪中转站”。例如上班前早点去咖啡厅买点喝的,下班后在活动层或者车里享受一些自己的时间。这样能更好地调节状态。

还有一些小的习惯,如果你的生活更多的是被控制、被安排的状态,那么一定要为自己增加一些“我愿意做”、“我安排”的事,给自己的生活加一些锚定点。

比如说早晨7:30到7:40,我用10分钟背两个英语单词,雷打不动,因为这个好实现。这种小的控制点能让你找回一些对生活的控制感。

03 如何克服时间失控的焦虑

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没有办法彻底改变行业和工作的环境,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是完全被动的。

在作息方面,过去有一套关于几点睡、几点醒的传统说法,很多人的焦虑其实源于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按这套规律来进行。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规律和节奏,有的人是小节奏,有的人是大节奏,不是每个人身体里都内置了“番茄钟”。我们可以主动塑造自己的节奏,让工作的节奏和你的自然节奏保持相对一致。

关于高强度的工作量带来的压力,我们应该把这个内容分解来看。如何管理多重任务,如何管理复杂任务,如何管理多个领导分配的任务等等,可以通过一些课程去学习,有方法的时候,可控感增加,你的感觉会好一些。当然这同时还需要一些硬支持,来自公司或者其他方面的资源。这时候需要从具体的工作里抽身出来,尝试花一些精力在沟通和争取资源上,可以帮助缓解“扎到活儿里”的被动感。

04 “尊重人”的组织才有活力

互联网行业相对自由化,鼓励更个体化的东西。这就减少了一种焦虑——自我表达和呈现的焦虑,这对于年轻人特别关键。

在大型的企业里面,往往容易发生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个体容易感到“被淹没”。这种焦虑可能在每个人内心里都有。在大组织中,因为管理动作的存在,主流的价值导向会是比较清晰的。但这可能会产生一个问题:评判每个人的价值标准变得过于单一。

长期集中在一套评价体系,个人获取价值的点就会被淹没。反之,如果我们保有比较多自我表达和呈现的空间,大家自己有一套给自己评价的标准,就能够对冲这种被淹没的感觉。

第二种情况是人际关系容易陷入冷漠。举个例子,在北京、深圳这些地方,坐地铁的人都是低着头,不愿意和其他人有太多交集。但其实这不是人的本性,人是愿意表达和善的,你到内蒙草原上,那里的人隔着老远就跟你打招呼,恨不得把你留下来住几天,因为那里人少,他的情感需要连接和沟通,他内在的情感是充沛的。但是在人多的地方,我们没有办法去输出这么多的好感和热情,所以会无意识的变冷漠。只有为每个人保留一定的自主空间,这种人本性上的热情和活力才能恢复的过来,组织里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健康。

第三种情况,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内部会有阶级化。有一部分人可能到了某一个位置之后,收入各方面都不错,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了。这时候企业就板结化了、阶级化了。这时候,无论是内部论坛、还是其他的途径,组织里鼓励表达的文化氛围,就能形成一股与之均衡的力量,让组织能够自我纠偏。

组织对人个性的尊重、对自由和空间氛围的营造,这种特质其实是组织创造力的基础。抹杀个性之后,人一大部分的自我效能就会被“杀掉”。同时,它也是归属感的基础,这种归属感会给企业整体带来效率。

05 绝对自由≠绝对创造力

但从组织效能来看,绝对不是越自由,人的创造力就会越强。

有一些创造力反倒是来自于压力,在突破压力的过程中产生了创造力。没有规则的自由产生的不是创造力,产生的更多是随意性行为和破坏力,因为创造力产生的过程需要聚焦,聚焦在某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点,经过专注投入的思考,才可能产生具有创造性的东西。

需要的是内在心灵或思考层面的自由,不是外在行为方面或者情绪表达方面的自由。

所以创造力一定与几个因素有关系:一是一定得有规则,没有规则的创造力是具有破坏性的,而且成本极高;二是创造力得有目标;三是创造力要有氛围,中国的教育或者社会的一些状态不太激发创造力,我们学习的时候都是填鸭似的,“听话就行”。比如我们把钢琴,一个艺术性的东西学成了技术,孩子好不容易有个兴趣,被家长发现了,也被搞得没有兴趣了。

创新氛围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的资本投入,创新团队的领导要具有一定的 “反惯性”,领导不是一个主流文化坚定的执行者,他对文化有一定的自己理解,但他的反叛性不是指向文化本身,而是约束本身。

“为什么要按这种惯性做事情?”有这样的领导者,下面的人才会感觉到有一种创造性的东西出来,再有指引和目标,这个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创造,而不是适应性的创新。

06 对待巨婴,要温柔而坚定

“巨婴”是职场上的常见问题,一些互联网公司相对自由的表达环境,让这种情况容易暴露在公众视野。

“巨婴”心态其实更多地跟社会、跟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在做分离,从娘胎里出来、断奶、分床、上幼儿园等一系列的分离。但是在整个分离过程中,父母不放手,人就很难长大。

这就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所谓的妈宝,自己没有主意。另一个是过度自由,一点规矩、一点约束就受不了。

心理学上这叫退行反应,就像一个小孩不会考虑所处的局面就开始闹,因为小孩只要一哭闹,准有人过来相当及时、准确、友善地满足他。但在企业里,你哭闹,别人看不见,也不知道你需要什么,因为大部分人背负工作任务的时候,会无意识地站在“我需要什么”,而不是“你需要什么”的立场。

对于巨婴,我们有一个“武器”,叫温柔而坚定:坚定指对你错误的行为,只要是大家都认同的、有规则的,那就是坚定的不允许。温柔指对待你的情绪反应是允许的,不能一下全否定。所以是情绪上接纳,行为上制止。

需要提醒的是,“巨婴”本身是一种心理状态,在特定情况下,我们都有可能会陷入这种状态。这是一件需要持续自省的事。

作者: 快乐上班的,微信公众号:腾讯大学,腾讯大学的移动学习平台,为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腾讯最佳学习实践、最IN互联网资讯、热门业务动态、必备互联网生活指南。

业界动态

市场和品牌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2020-6-16 8:52:36

业界动态

做产品真的有“标配功能”吗?

2020-6-16 9:07:0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