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固化:究竟是什么在束缚设计师的创造力?

在设计中“固化”意味着什么?“固化”又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固化真的是个坏东西吗?

设计固化:究竟是什么在束缚设计师的创造力?

作为设计师,我们经常会遭遇到这样一类的困扰:

  • 我好担心我想要设计的东西已经被别人设计过了…
  • 好的,我想去搜索一下这个问题的现有解决方案是什么,但是看完之后却难以根据现有的方案提出更好的改进,现有的方案看起来都完美无缺…
  • 我在这个想法上坚持了好几个星期,但方案却没有丝毫进展,我该怎么办…
  • 我情不自禁地去模仿我看过的设计案例,只靠自己难以产生新颖的点子…
  • 我的想法真的好奇葩,大部分人应该都接受不了吧…

其实这些现象性的问题在设计研究中已经反复被提及,只是研究结论没有在设计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首先来解释文章的标题“固化”的含义。“固化”一词最早源于心理学领域,心理学家将其描述为“一个人可能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或对象的某些方面的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惯性思维”,当人们被要求做他们熟悉的事情时,他们往往会以固定和习惯的方式去思考与分析,这导致了思维的僵化和创造力的缺失。

例如,我根本就想不到雨伞除了遮阳和遮雨外还能有其他的任何功能;一支笔除了用来写字也没别的用处了;一个老虎钳和我的鼠标能有什么联系,当然没有…显然,大脑懒得去想,也不会去主动想,因为减少能量消耗、控制生命体征平稳发展是大脑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使命。现在,这次的思考围绕以下几点问题展开:在设计中“固化”意味着什么?“固化”又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固化真的是个坏东西吗?

01、设计师如何思考?

为了创造新想法,设计师汲取灵感。灵感的来源有两种:一是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汲取知识存储到记忆中,二是针对特定领域的刻意学习。在设计时,设计师偏爱视觉形式的灵感,比如解决方案的示例图、设计草图、图表、艺术作品、建筑空间、电影、视频或是大量的文本信息。有时,甚至听觉、触觉、味觉都可以成为灵感的来源。这些灵感既可能成为设计的出发点,也可能是设计的催化剂,设计师记忆中的相关想法被灵感触发,并因此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那灵感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其实是设计师通过灵感学习他人如何解决问题。在设计中我们将这叫做类比思维,也就是说设计师将灵感源的知识转移到自己将要解决的问题中。

那现在的问题就是,如果转移得不恰当,或是坚持原搬硬套,或是设计师个人付出的认知努力太少,或是灵感与待解决的问题之间的领域距离太近,这样的类比似乎就成了抄袭。讲到这里,我们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出现了,那就是灵感也会带来设计上的“固化”,设计师无意识地坚持已经存在的想法或是概念,即使这个概念并不是非常好或者说看起来像是“抄袭”过来的。

02、什么是设计固化?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些可能会阻碍和影响洞察力的因素,结果是障碍往往是由先前知识的反作用力造成的。“设计固化”的概念便起源于这些心理学研究,其最初的术语被描述为“对一组限定的设计概念的盲目坚持”。Jansson和Smith在他们的实验中展示了该现象:他们邀请参与者来现场解决设计问题,在公布了设计问题之后,还向其中的一些参与者展示了关于该问题的现有解决方案的图片。观察到这些图片的设计者所提交的设计方案中往往重复所展示的解决方案的关键特征,也就说他们不自觉地“抄袭”了现有的方案。即使在指示参与者避免重复这些示例解决方案的特定特征时,这种行为仍然存在。

显然,提供现有的解决方案限制了参与者的想象力,新创造的设计可能与提供的例子非常相似,这损害了成功产生更加新颖的设计方案的可能性。例如,当被要求设计一款咖啡机时,设计师往往寻找和探索市场上现有的咖啡机的特点,为了能够轻松地完成任务,依赖于现有咖啡机的例子,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的设计,而不是创造一个新的“咖啡机”。而检查这些现有的咖啡机的例子,也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外形与现有的咖啡机更像,缺乏新颖性。因此,“设计固化”被描述为一种认知上的错误,即设计师由于先前的经验、知识或无意识的偏见而对设计空间进行有限探索的状态或假设。

在试图解释设计固化的机制方面,人们发现其与广义的“认知偏见”相关,包括来自经济决策领域所谓的“沉默成本效应”,即人们一旦对金钱、精力或时间进行投资,就会呈现出继续努力的倾向,将出现基于先前的承诺而不是预期的收益进行投资的偏见,这往往导致次优的决策;来自市场营销领域的“宜家效应”,也被称之为“我自己设计的效应”,即人们更喜欢自己创造的对象,而不是别人创造的对象,由个人投入劳动和情感所创造的事物具有更高的价值”;来自心理学领域的“心理所有权”现象表明人们对自己创造或塑造的对象产生了主人翁感。

这种所有权适用于一系列对象,包括非物质的东西,如想法、建议或解释,这种所有权的感觉导致个人的过度保护行为,坚持对他们的想法作出承诺,并拒绝其他选择;以及“阻力最小路径原则—人们处理创造性任务时倾向于投入最小的认知努力”。

03、设计固化的利弊?

现在我们再来考虑,“固化”真的是个坏东西吗?其实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定义方式显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首先,“固化”的定义指出这是设计师的一种盲目和无意的行为,如果设计师创造的设计无意地符合了之前的“先例”,这无可厚非,因为想法撞车在设计中再常见不过了。

“固化”也导致了对创新方案的有限考虑,若将创造性空间比喻为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带,那么“固化”将使你在平原一条狭窄的公路上缓步前行,它让设计师放弃了对广阔的平原上其他路径的探索。但“固化”在某些方面也是好事,因为“固化”虽然可能阻止了更多更好或更具创造力的想法出现,但却因此节省了时间,降低了设计项目的相对成本,减少更多无意义的认知努力。在当前基于工艺生产的设计实践中,能被反复重用的、标准化的、多年来展现良好性能的、被广为接受的设计才被认为是“好的设计”,而新创意往往意味着新标准、新设备、新工厂,这在现实情况中就意味着更大的成本,在某些行业(如医药、航天),面对新创意所带来的新风险,往往可能带来难以预估的灾难。

要回答“固化”是好是坏,这往往涉及到对设计空间的探索是否能带来额外的好处,以及这样的探索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多少。去思考设计师如何在内心衡量“固化”所带来的得失似乎是一个更加有趣的问题。

04、如何突破固化?

新颖的、实用的、原创的、非显而易见的似乎是大众对创造力定义的共识,它们是一件优秀设计作品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那设计固化是如何干扰你的设计作品表现出这些该有的品质的呢?以下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设计固化可能发生的范围:

  • 对设计问题理解的固化;
  • 对设计目标的固化;
  • 固化的设计流程;
  • 单一固化的方案;
  • 产品结构的固化;
  • 产品组件的固化;
  • 设计工具的固化;
  • 交流的固化;
  • 个人的固化;
  • 设计团队中的固化……

虽然当前已经在理论层面获得了一些对设计固化的理解,但其具体应用仍然未能推广开。一些研究者已经在如何突破固定上做出努力,比如以抽象和重新呈现设计问题的方式打破固化思维、使用远距离的概念灵感、观察他人对最初想法的偏见来克服自己的固化、使用文本或图片刺激引导设计过程、不同的工作环境等等。这些方法只针对于特定的情境中的固化,难以在整个设计学科的层面上开展推广。因此,我们更加需要的是能在全局层面上突破固化的知识。比如在教育中如何明确地介绍和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固化?那又如何识别、管理和克服固化呢?当以个人认识到自己处于固化中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哪些设计方法或是工具会增加固化?又有哪些可以减轻设计固化的设计方法或是工具?

所有的这些提问都引发了新的思考,也意味着我们面临了新的问题。对于设计固化,仍需要更加广泛的探索与讨论!

业界动态

UI配色,设计师永远的世纪难题怎么解?

2020-8-21 9:39:05

业界动态

产品分析 | 递爪-语音社交的机会和发展(下)

2020-8-21 10:12:2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