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发展,设计师的未来在哪里?

工作五年多,在产品设计,UX领域有了些小自信,作品和经历都有了些底气,但也伴随工作热情的断崖式下跌。对于周围流动的信息,能分辨出职业鸡汤和真诚的思考;对于这个行业里的不成熟和信息不对称,抱有不屑与傲慢。

关于职业发展,设计师的未来在哪里?

日复一日的打工让我觉得在为他人做嫁衣,深耕耕了半天,耕出了内卷。个人的价值和职业理想好像也得不到全面的表达——有点儿觉得,哇,好没意思哦。常常自诩半个文艺青年,觉得自己是一个表达者,在努力为自己进行“资本积累”的同时,希望自己的声音,内容和痕迹落这个世界上的时候能够更深刻一些。

如果单纯作为一个做界面和优化体验的设计师,我觉得自己想被塞进了一个瓶子,再怎么打磨,光光亮亮的总是里面。有种古代士子郁郁不得志,心中丘壑无法抒发的感觉。

好了,抒情完了,我想去展望下一个三年,五年,谈一谈在这个行业里我理解的职业发展,如何让自己的选择多一些。

目前,你是哪种设计师

你在互联网科技圈里是个什么设计师?我们抛开美术,游戏制作,原画,插画等等领域,以及称呼的职级,目前有这么几种Title:

  • 全栈:用户体验设计师(UX,UE),体验设计师(Experience Designer),产品设计师 (Product Designer)
  • 交互逻辑:交互设计师 (Interaction Designer)
  • 视觉表达:UI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创意设计师
  • 特殊设计:服务设计师 (Service Designer),AR/VR ,VUI,IOT等等。取决于领域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这些Title的定义并不重要,职位名称和职责不对等的现象实在太常见了。关键在于真正做的内容是什么,也可以这么理解:

  1. 交互和视觉分开:交互负责对接产品需求,画线框图,做流程,做原型。视觉负责出高保真的稿子。
  2. 交互视觉一起做:由一个设计师负责端到端的全部设计工作,负责一整套“解决方案”。
  3. 更“产品”向的设计师:更多介入产品策略和需求定义。
  4. 面向市场运营:负责创造面向用户的创意素材。
  5. 特殊行业:根据领域的特殊性,随时补充新技能。

以我最熟悉的美国硅谷举例,目前的模式和发展趋势是2+3,国内也有类似的趋势,但是在产品思维和Framing(不好意思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翻译,我满满的求生欲lol)上还远远不够。以我7年前在阿里实习的状况来看,当时的状况还停留在1。另外,2B 和 2C又会不一样,2C有更多的向前走的空间和自由度,我两年前在Yahoo!2B部门的时候还停留在2的阶段。

【设计】,我将来会做什么

现在的设计系统越来越完善,极大提高了设计师的效率和迭代的成本。未来的设计流程会更有效率,门槛更低。如果你想做一个纯粹的“面向技能”的设计师,在执行和产出上,设计师的职责就会被剖成两部分:产出原材料(造轮子:制造设计控件,Pattern)+ 拼装组合 (用轮子:用设计元素服务业务线) 。如果造轮子造的好,既灵活又高效,那么拼装组合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大大减少。以后的工作搭配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几个做设计系统的设计师,加上有设计素养的产品经理。如果轮子造的不好,也就是现在,我们的搭配就是,不断迭代设计系统的设计师,加上业务线设计师,加上标准的产品经理。

看到了这种趋势,难免内心有些小恐慌。但是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单纯靠技艺吃饭没有个人独特性的职业很容易被历史卷到底层。好比把10年前的Photoshop大牛拿到现在做UI毫无意义。保证自己的独特性其实就是避免在科技和历史的浪潮中成为工具人。

所以,是不是意味着,我要么成为设计系统的设计师,要么转产品经理?

还有几个路径

事物的发展总是趋近于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无论是职位越来越综合化,还是越来越细致化,在发展方向上还是能窥见几个路径,

紧贴产品线和业务

PM和设计师的距离会越来越小,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合作越来越趋近于轻流程,重结果。PM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更上层的策略和大方向上的把握,设计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完整的方案创造上。PM owns the problem, design owns the solution。设计越贴近产品和业务线,越能够使产品开发,至少在技术实现之前的合作流程更加顺滑,防止需求和体验之间的割裂感,和机械满足需求后的【体验爆炸感】。

所面临的困境是,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下,人越来越多,PM一片红海。设计往前走面临的障碍也包括职能的评价标准,公司文化层面对于设计话语权的忽视,超大工作量的压力。这些客观环境导致设计师很少有机会深入到产品领域的思考。

当然,在也是看个人能力,能不能首先思考,是否可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去应对这些困境,而不是消极唱衰。

用户体验的专业度

如果跳脱出“产品”的领域,另一个方向就是在纯粹的体验上增加专业度。与心理学,人因学,人机交互,可用性,用户研究相结合。这个方向会越来越显得学术范儿。挑战在于,除了在学术氛围浓郁的学校和大公司的研究中心,它的真正价值很难得到重视。因为公司最终是资本,核心目标是要盈利,专业度的事情可能会被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妥协。这需要更多在专业上有理想的人不断发声和推广。

品牌,营销,传播

这一个方向更加适合视觉和广告向的同学,例如说设计一个营销活动,一个公司的门户网站,一则创意广告等等。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运用文字,视觉去促进更多的增长,吸引用户过来。这一个方向也不单纯的是画图,其实也包含了很多综合学科,品牌运营,用户增长,营销学,传播学等等。广告公司和小的咨询公司在这方面经验会更多一些。我的一些朋友也自己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做campaign,门户页都是很常见的案例。

技术

VR,AR,IOT,数据可视化类似的领域需要门槛很高的技术,因此,兼具设计与技术能力的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这方向上的同学会拥有更丰富的表达能力。这里的表达能力不是语言文字,而是各种媒介的表达。于此同时,这一方向也有挑战,是它对于技术的依赖性较强。创新依托于技术,但是不起源于技术。创新一定来源于我们对于人和社会的需求观察,技术只是解决方案的一环。我们现在仍然处于一种用技术去套方案,逆推需求的阶段。一旦技术崩塌或革新,所谓的创新也不复存在。我的想法是,如果想要拓宽设计的边界,需要技术傍身,不建议在单一领域走得太深,而是选择应用范围广的技术和训练自己快速学习的能力。

管理和领导力,行业的规范化引导

硅谷设计女网红Julie Zhuo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设计师如果往管理方向走的话,不仅是领导公司内部团队,还要甚至引领整个社区。整个行业还不成熟,职业培训参差不齐。规范化的引导现在还停留在how to式的”干货“,我觉得同等重要的还有健康的设计文化和价值观的宣扬,也是设计师“以人为本”的气节所在。

至于我自己,我还没有锁死某一条道路,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长处,发掘尽可能多的的选项,找到一个两个比较适合的道路作为大方向。这些方向看起来很稳妥,前提是我还是一个互联网行业里摸爬滚打的设计从业者。但是我不想把自己局限在“设计师”这个瓶子里,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保持对生活的好奇,不停下对于眼界的拓展。Let’s see where my life takes me.

插播一条personal updates,我上周非常不舍地正式从Dropbox辞职了。在美工作学习6年之后,决定踏上回国的旅程~我会用接下来的时间,穿插记录我对于中美之间的设计,产品,互联网的感悟。致力于用高一点的视角去感悟和思考,把这些点串联起来。感恩。

业界动态

如何借鉴自如的薅羊毛活动(一)

2020-9-2 9:34:53

业界动态

猿辅导又双叒叕要拿钱了?

2020-9-2 9:45:3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