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用网易云音乐APP?因为感觉比较有逼格

如果我这么“如实回答”,那大概是要被扣分的。

你为什么用网易云音乐APP?因为感觉比较有逼格

01

“你平时用得比较多的APP有哪些?挑一个谈谈你对它的看法。”

“产品A和产品B,你用的是哪个?为什么?谈一谈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像这样的问题,我想,各位朋友在面试产品经理的时候肯定都碰到过。

在这样的情景下,哪怕你没有,也得硬扯出几点有逻辑的、有深度的、有见地的“看法”。

我很不擅长回答这种面试问题,因为我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观点。

当然,这里,我也不是要讨论“面试技巧”。

某种程度上讲,面试中谈论的“产品经理”,和真实工作场景下的“产品经理”,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东西。

今天,我想抛开那种“必须给出好答案”的压力,和大家聊一聊,作为产品经理,我平时在使用APP时,会留意什么东西、思考什么内容。

当然,我不是一个“APP爱好者”。

我不怎么去把玩一些新品APP,手机里装的APP也不是很多。

在我看来,APP就是一个满足需求的工具而已。

所以,我也没有比较特别的见解。只是简单聊一聊,权当抛砖引玉吧。

02

APP,本质上是公司业务的载体,是公司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媒介。

所以,在体验一款APP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分析它的“业务”。

一般来说,带着一种“抬杠”的心理,我会思考下面这些内容。

一、市场定位合理吗?可执行吗?

比如说,一款APP宣称,它是面向都市青年白领的轻奢品质电商。

那么,我就会有疑问。

这个“都市青年白领”,和其他群体,比如“都市中年白领”、“城镇青年”相比,有什么明显的内在特征,有什么独特的商业价值?

为什么要做“轻奢”电商,也卖便宜货不行吗?选择这个垂直市场,是因为公司在这个领域有特殊的资源,还是因为这个领域竞争比较小?

怎么确保自己的用户群体就是“都市青年白领”?怎么衡量商家和商品是否符合“轻奢”的调性?

执行层为了拉新促活的KPI能够达标,招揽一些非目标用户进来,怎么通过制度设计规避这类问题?

领导层有多大的定力去坚持这个市场定位?公司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者足够的融资能力,进行保障?

二、业务模式是怎样的?搞砸的概率有多大?

我可能会设身处地去想,这个业务要怎么启动?

如果只涉及一个角色,那么,可行性就会比较高。

比如说,我是个卖货的,那我只要吸引买家过来买就行了。

比如说,我是个提供资讯的,那我只要吸引读者过来看就行了。

但是,如果我是一个平台,要买家、卖家等多个角色都凑齐了才能正常运转,那么,启动的难度就很大,很有可能会搞砸。

另外,肯定也得想想,这个业务要怎么挣钱?

比如说,卖商品赚佣金。

比如说,通过广告点击挣钱。

比如说,收取会员费。

我们不能简单说,哪种方式就是好的,哪种就是不好的。

但是,我觉得,变现的链条越长,就越可能搞砸。

我一般不怎么看好“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这样的业务。

三、有没有使坏的空间?怎么规避?

比起正常使用,我会比较关心怎么“使坏”。

比如说,一款UGC产品,有没有可能被用来打广告。

比如说,一款电商平台产品,有没有可能被用来卖假货。

比如说,一款匿名社交产品,或者一款棋牌游戏产品,有没有可能被用来进行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

我会好奇,这些情况,有没有被考虑到?有可能会采用什么产品策略去规避?

当然,以上这些问题,我都没有答案。

如果我都回答得了,就不用在一线当个画图仔了。

作为初级产品经理,我所做的“商业分析”,肯定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

但这不妨碍我这么漫无目的地进行思考。我也不急于马上得出结论。

03

同一类型的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基本上是趋同的。

说白了,大家大体上都差不多,没什么特别之处。

这是市场充分竞争必然导致的结果。

所以,我不会说,拿起一款APP,就去画思维导图,去分析它的结构框架。

我在使用APP时,主要会去留意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一、新设计趋势的普及情况。

设计趋势年年有新变化,但是大部分产品不需要、也不可能实时跟进。

我可以断言,哪怕再过3年,我司的APP也不会支持深色模式。

一般来说,当那些国民级APP,或者领域内头部APP,开始大规模采用某种设计时,我就需要考虑跟进了。

因此,我在使用APP的时候,会去留意新设计趋势当前的普及情况。

比如说,大量使用圆角卡片进行布局。

比如说,底部弹窗和全屏弹窗的运用。

比如说,各类营销弹窗大量地使用“红包”的形式。

像这些,可以看到,已经非常普及了,用户已经很熟悉了。

那么,我在策划的时候,就得有意识地进行调整。

二、交互策略的细节。

产品的每一个模块,都有相当多的细节需要讲究。

没有一本教科书会教这些东西。只能靠产品经理自己观察学习。

所以,我平时会去留意各种APP的交互策略,体会其中的用意。

比如说,美团外卖,当点击展开筛选排序浮窗时,列表会自动定位到筛选排序模块刚好置顶的位置。

比如说,支付宝,会员中心页各栏的小红点提示,同时只会显示一个,点击消除后其他栏的小红点才会依次显示。

所谓的“用户体验”,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由这些细微的交互策略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留意这些细节,策划时学习借鉴这些交互,我的PRD才能经得起推敲。

三、不走寻常路的玩法。

我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缺乏把不同寻常的方案推动落实的勇气。

因此,如果其他APP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玩法,我会尤为留意。

比如说,拼多多,确认完订单信息后,没有确认支付页,而是直接调起支付。

比如说,某个商城,支付成功后,支付成功页居然是另一个商品的专题页。

这些做法,非常惭愧,我自己不太可能想到,或者想到了也不大可能去尝试。

那么,至少我可以学习别人的做法,在需要的时候借鉴一下。

四、意料之外的实现方式。

有时候,一些功能能不能做,关键在于相应的平台有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

比如说,有一次我在知乎上点了一个广告,结果直接跳转到相应的微信小程序了。

像这样的实现方式,我自己空想,那肯定是想不出来的,因为我不知道微信小程序支持这样的功能。

像这样意料之外的实现方式,看见了,就记住了,以后策划时,就可以成为选项之一。

比如说,我在饿了么进行支付时,和微信类似,支付宝居然也让我授权免密支付。

这个我之前没见到过,于是我下意识就截了个图。

五、应对监管要求的策略。

在产品策划中,“合规”是一个非常重要,却较少被提及的点。

如果我们习惯于凡事都用“用户体验”的视角去分析,那么,肯定会发现一些明显不合理的产品机制。

而这些,很有可能就是应对监管要求的合规策略。

比如说,每次打开视频网站APP,都要弹一次“设置青少年模式”的提示。

比如说,网上买处方药,医师问诊时会一下子给你推送一堆消息,好像是在和你沟通,可你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就自顾自地结束问诊了。

很明显,这些都是为了应对“合规要求”。

我会留意这些机制,并猜测背后可能的监管要求。

因为,“合规”问题,可大可小,不容忽视。

六、体验不好的地方。

从别人的缺点中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普通用户,在使用其他APP时,如果发现有体验不好的地方,我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比如说,招商银行,有一次更新APP后,首次启动的引导图,页码指示器不够明显,导致我一时间不知道要怎么操作。

比如说,京东,退换货申请时,要上传好几项信息的截图,但是出去截图后重新进入页面,却没有保留原来填写的信息,导致要重复填写好几次。

像这些体验不好的地方,我在策划的时候,就得提醒自己注意规避。

04

曾经有面试官问我,为什么我手机里用的是网易云音乐APP。

当时怎么回答的,我现在已经忘了。

不过,真实情况其实是,APP之间有歧视链,感觉用网易云音乐显示比较有逼格。

后来,因为我想听的歌,网易云音乐很多都没有版权,所以我换成了QQ音乐。

再后来,因为感觉QQ音乐的推荐算法,不是很“懂我”,所以我又换回网易云音乐。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如果我这么“如实回答”,那大概是要被扣分的。

但是,如果只追求那些“有深度”的见解,而忽视了这些真实的体验,我觉得,也是不妥的。

其实仔细想想,“品牌调性”、“版权布局”、“推荐算法”,这些都是影响用户选择的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的使用体验,也不是非常“浅薄”的嘛。

当然,这些内容,各自都有非常复杂的学问,具体我现在还不懂。

但是,没有关系。

因为我打开APP,是要来听歌的。

业界动态

从偏策略角度聊聊品牌slogan

2020-9-7 9:11:49

业界动态

UI设计中一致性原则到底是什么?

2020-9-7 9:19:3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