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产品法(一):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五种基础思维范式

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运用一些自己习惯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但回想一下很多都是杂乱无章的。所以我们需要给自身制定一个思维框架,接下来就分别介绍5种基础的产品思维。5种基础思维:本质思维、相对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演化思维。

腾讯产品法(一):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五种基础思维范式

首先,先给大家介绍下这五种最基础的产品思维模型是什么:

1、本质思维:需求/现实场景化思维,解决什么实践中的问题。

2、相对思维:竞品&细分市场分析,产品的相对定位、优劣,不要用绝对性思维做产品,产品是动态的,像养小孩一样一起随环境成长,少年时的差生长大了也可能大有所为。

3、抽象思维:从现实到实体产品,又需要从实体产品中抽象出现实本质以上的理论/精神实质,所谓“道” ,这个思维很重要,需要PM触类旁通,并有整合提炼的能力,也决定了在后两种思维协助下实现产品永续。

4、系统思维:现实梳理与理论抽象后的战略落地,产品未来纵向发展的全局观、横向发展的架构观。

5、演化思维:战略建立后的战术执行,如何一步步将产品/产品体系实现,做产品不能一蹴而就,和孙子兵法打仗类似“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要抓住时机,也要学会“潜龙勿用”。一个好的产品如果打入市场的时机和策略不对,也可能匆匆灭亡。

一、本质思维:第一性原则

腾讯产品法(一):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五种基础思维范式

1、第一性原则:从头算起,只采用最基本的事实作为依据,然后再层层推导,得出结论。

2、对事:连环追问法–“为什么?”

Q1:他们当时为什么要那样设计

Q2:这种设计基于当时的何种前提条件?

Q3:所有前提条件直至现在都还保持不变,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吗?

Q4: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有引入新的问题吗?

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某种程度上已成定式的思路和经验并不一定是问题的唯一解决路径。尤其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迁、技术变革,解决同一个“元问题”的最佳方案有可能已悄然改变。

3、对人:

发自内心地理解对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鼓励他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提问的方法,也被称为“助产式”提问法。

二、相对思维:日光与阴影

腾讯产品法(一):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五种基础思维范式

相对思维。主次不是一成不变的,动态的观点看问题。设计产品时“正向”“逆向”思维并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名之物即已成过往,不可名之物即走向将来。但可以透过“标签”去思考,为什么当初人们会给事物这样一个定义。

三、抽象思维:大圣的火眼金睛

腾讯产品法(一):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五种基础思维范式

案例:电商与SKU的思考

看似有toBtoC之分,其实现实中B和C是在同一个场景共同发生作用。把B做成工具把C做成酷炫体验的“标签式”想法是产品发展到垂直细分领域的一个过渡性“下定义”阶段。

但最终,还是会和现实场景保持一致:人即是人,亦是工具;工作即是办公,亦是个体人生时间的大部分;数据即是指标报告,亦是分析规律的介质。

从抽象思维的角度看,一个电商类产品和一个社交类的产品需要运用的产品思维其实是完全一致的。

四、系统思维:镜中的变色龙

腾讯产品法(一):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五种基础思维范式

给产品找到一个支点。

群聚效应(Critical mass)是一个社会动力学的名词,用来描述在一个社会系统里,某件事情的存在已达至一个足够的动量,使它能够自我维持,并为往后的成长提供动力。

以一个大城市作一个简单例子:若有一个人停下来抬头往天望,没有人会理会他,其他路过的人会照旧继续他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有三个人停了下来抬头望天,可能会有多几个人会停下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但很快又会去继续他们原来的事。

但假若当街上抬头向天望的群众增加至5到7人,这时,其他人可能亦会好奇地加入,看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这个令群众行为转变的数量,又叫作“临界量”或“转捩点”。

“微信团队注意到一群人和一个人在采用某个功能时的不同。这也反过来提升了产品的接受度。”

其实自然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反馈系统,所以分析线下场景时不仅要以“静止事件”角度,更要以“动态时空”角度,发现“场景”背后蕴含的循环性。

例如人际交往-发红包-收红包-好运气,这都是线下的基于群众心理的循环性事件,而不是简单的线形活动。

那么是不是分析金融ToB产品,要去学习行为经济学、了解商业运作的规律,找到经济行为交易背后的动机,否则很难创新破局。

开始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两类问题:

第一类,被异常路径左右,抓不住重点。

一旦把状态调整为“事无巨细”型,就容易过分地陷入细节泥潭——看起来结果变得周详了,但却有类似“无论什么看起来都很重要”“无从抓取重点路径”的感觉。

第二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很多设计人员会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打补丁”的怪圈:也许昨天冒出了一个A问题,用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去修补好了,今天却又冒出了B问题,而B正是由A的解决方式引发的。

进行系统性思考,找到“治本”的方法。

五、演化思维:自下而上的设计

腾讯产品法(一):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五种基础思维范式

真正的演化、真正高明的设计是自下而上涌现出来的。

产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产业环境、竞争对手、用户群体特征等众多因素,都影响着产品存活的可能。

怎样的产品系统才具有生命特性呢?

对初创型企业来说,运用精益创业思路,以最小成本快速迭代,积极试错,犯错的次数就是企业制造“生命”的数量。当排除很多的错误路径后,产品就能不断向着对的方向前进。

对成熟型企业来说,需要思考的是整个公司产品体系的稳定性以及重点产品的架构稳定性。通过思考整体布局,让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承担不同的任务目标,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强的稳定性。

但是,有个误区值得大家警惕:创业时,做一个产品失败后马上再换一个目标,瞄准另一个需求去做新产品,这种方式可不是试错和调整。

试错的目的是把同一目标下的错误路径识别出来,进而逐渐逼近对的目标,而频繁更换目标则是一开始没能想清楚,完全是两回事。

怎样的产品框架结构才具有扩展性,符合演化(即产品迭代)的目标?

极简方能演化,极简是演化的基础,极简可以最大限度地兼容变化。

极简并不是指“越简单越好”,而是“当前没有什么可以拿掉了”。

好框架在每个阶段体现出来的核心任务只有一个。选出那个最重要的任务,聚焦再聚焦,利用产品框架去放大它,完成任务后再把它收纳起来。可以支撑上述这些行为的框架才算得上是好框架。

糟糕的框架设计会让用户感觉“每次改版都在推倒重来”,而好的框架给用户的感觉是“没怎么变,但功能推陈出新,很有节奏感”。

事实上,在可演进的框架背后,藏着设计心理学的逻辑,树状思维导图。

什么是产品的DNA?

产品DNA是用户对产品综合特质的认知,包含功能和品牌却远不止于功能和品牌。它包括了产品的设计理念、设计规则、品牌形象,它通过产品设计者做出的不同选择来形成定义。

产品鼓励什么,拒绝什么,如何架构,如何演进,都共同决定了一个产品的DNA。

只有当产品的所有选择统一到一起,形成联动效应时,它的DNA才是清晰的、可辨识的。如果你的功能和品牌宣传不符,或是规则与体验相悖,都会模糊产品的DNA。

这一点提醒着所有的设计者们:如果想要打造一款拥有明确DNA的产品,你在产品各纬度上的选择都要更谨慎一些。

总结

好奇心引领将保持你前进的动力,批判性思维帮助你找到关键问题,而结构化思维让你更好地梳理思路,回答那个关键的问题。

思维模型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是抵御洞穴里的孤独和产生文明的火炬。

现在,「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有了新的含义。

掌握科学的思考能力,才是产品经理生存下来的前提。

业界动态

玩短视频要学会建设自己私域流量

2020-12-8 13:00:20

业界动态

年终账单如何设计才能吸引人?

2020-12-8 14:22: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