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这次想和大家掏心窝地分享一下,我做无障碍设计两年多来的心态成长和收获。这是一份和我之前做过的任何工作都截然不同的,有趣、有挑战性、且沉甸甸的责任。

无障碍设计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在我决定加入无障碍团队、成为一名无障碍设计师的时候,说老实话,我最初是抱着做公益的心态去的。凭着一腔罗曼蒂克的正义感,想要帮助残障人群这个弱势群体。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无障碍”这个词的时候,抱有和我当初一样的看法呢?

然而越是深入了解这个领域,我越是意识到无障碍设计的真正意义远不止“帮助弱势群体、公平对待每个人”这么简单。

我现在从工作当中获得的成就感,也远远超过了“助人为乐”这种单纯的快乐,而更多在于探索全新的交互难题、激发科技创新并为新技术找到应用价值、最终通过无障碍设计惠及所有人,因为所有人都在某些时候是残障人士。

接下来分别讲一讲这几个我心目中无障碍设计的核心价值。注意这里我探讨的“无障碍设计”特指以障碍人群为核心用户做的设计,而不是对大众产品的设计进行无障碍优化。

探索全新的交互难题

交互设计发展至今,其实在商业应用上已经没有太多的突破。市面上大多数app的设计 —— 尤其是2C产品 —— 都比较常规化,看一下pttrns.com这类交互模板归纳网站就知道了。

首先你八成有个登录/注册页

无障碍设计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pttrns.com人气最高的8个登录页范例

然后你可能有个小教程或初始流程

无障碍设计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pttrns.com人气最高的8个教程范例

然后估计还得有一个信息流吧

无障碍设计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pttrns.com人气最高的8个信息流范例

除此之外大概率还要有搜索页、设定页、空白状态、加载状态,等等。

作为一个较有经验的设计师,如果不是幸运地遇到有挑战性的复杂产品,那么可能你80%的时间都花在重复这些你已经解决过无数次的问题,为了一个按钮该放在左下角还是右下角和产品经理争得火冒三丈。

而真正有趣的工作,那些独特的、需要努力钻研的交互问题,可能只占你工作的一小部分。

而无障碍设计这块,目前仍然处于起步状态,没有什么竞品和交互模板可以参考。出于障碍用户的交互局限性,设计师所运用的交互模式又是没有太多前人探索过的,比如语音、自然手势、眼神或头部运动、AR/VR等,都是待开发的全新领域。对设计师来讲,这些难题的趣味性也要大得多。

举一些我最近做过的项目的例子吧。

盲文输入法

使用盲文输入法的时候,用户需要把手机翻转至屏幕向外、以一种比较特殊的姿势握着手机,才能做到快速输入六点盲文的交互。

无障碍设计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盲文输入法操作方式:双手横向拿着手机、屏幕朝外,用大拇指和小指握住手机边缘,每只手的中间三根手指在屏幕上输入盲文。

问题来了:

  • 我要怎么在不用任何插图和动画的情况下,只运用语音、音效和手机震动反馈,教给一个看不见屏幕的用户这个键盘的操作方式?
  • 不同用户的手尺寸可能不一样、握手机的方式也不太一样,怎么让所有人都能操作它?
  • 如果用户的手指移动了,怎么能快速帮助用户意识到并且纠正错误?甚至,怎么能在用户手指移动之后,让键盘智能地跟着手移动、避免错误发生?

读屏软件手势操作

盲人用户看不到屏幕、无法精准点击小按钮,只能进行大范围的手势操作(比如在屏幕任意地方向左滑是移动到上一个组件、任意地方向右滑是移动到下一个)。

但是,读屏软件的使用比较复杂、又有很多需要快速执行的操作(比如调整语速、快速跳到屏幕上的不同内容)。现有的手势操作没有精心设计过,经过多年的随意添加已经有很多不合理的设计负债。

无障碍设计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现有的TalkBack读屏软件手势操作

问题在此:

  • 如何给20多个常用快捷操作设计出一套能够快速学习、有逻辑性、不易混淆的手势操作系统?
  • 读屏软件用户使用手机100%依赖手势,已经用出了肌肉记忆,改动太大会让既有用户叫苦不堪,如何平衡合理的手势系统设计与用户惯性?
  • 配套的菜单、语音指令、设定等,又应该如何设计才能做到尽量简单化、降低学习成本?

上面讲到的这两个都是视觉无障碍方面的项目,在其他方面我也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有趣难题,比如:

  • 如何给一个听不到声音的用户将当前的音频进行有意义的信息可视化?
  • 如何帮助一个无法移动头部的用户进行面部解锁录入?
  • 如何引导一个有轻度言语障碍的用户录入自己的声音、增强语音助理的准确度?

在做无障碍设计之前,我也做过不少2B和2C的交互设计,自以为已经总结出很多熟练的套路,但放到无障碍领域,发现之前的套路全部不适用,也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学习,并且每个项目的交互限制截然不同。虽然开始的时候有点吃力,但现在非常享受这些新鲜的挑战。

很多时候这些工作更接近在大学读人机交互的时候会遇到的实验性课题,而不是商业产品设计,所以对于热爱探索的设计师来讲,无障碍项目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激发科技创新、为新技术找到应用价值

我之前也在不同地方讲过很多次,许多为了残障人士做的设计和创新,最终都会惠及所有人(比如打字机最早是为了盲人设计的、字幕最早是为了听障人士设计的,等等),这就是人行道斜坡效应的美妙之处。

残障人士遇到的问题,其实就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的缩影。当我们优先考虑残障人士的需求的时候,往往能够发现未被解决的痛点、以及别人从未考虑过的潜在使用场景,以此激发出创新的科技思路。

比如,我现在的一个探索方向是「自动化的多模态转换」。我在这篇文章里讲过多模态交互的重要性和潜能。

概括一下,就是我希望任意一种交互模态(比如看+点击屏幕)都能自动转换成任意另一种交互模态(比如听内容+语音操控)。现在既有的语音助手、手势操作等都太小儿科了,我想要的是完全能够替代「眼睛看+手指点」这种单一模式、可以操作任意app的技术。

无障碍设计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视觉/听觉/触觉互相替代、触碰/语音互相替代

这个想法首要是为了方便视障/听障/肢体障碍用户,让他们能够以更自然的模态操作电子设备、不再依赖读屏软件和切换控制这种复杂且低效的交互工具。

但如果能实现,它对所有人来讲都是一个能大大提升效率的便利技术。比如你可以在开车的时候跟你的汽车说,「Sephora有什么折扣吗?」,它就会自动打开Sephora app、找到折扣页、以自然对话的方式读出来当前的打折商品,再问你想要买哪些,并且这不需要Sephora这个app自己做任何适配工作。

另外,很多酷炫的黑科技暂时还没有适用于主流用户的使用场景,但在无障碍领域却大有作为。比如:

  • Netflix的eye nav实验性项目[1],利用3D传感器完成眼神追踪、让肢体障碍人士只用眼神就能操控手机
  • Google的Project Euphonia[2],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帮助有言语障碍的用户生成更标准的对话、方便他们和别人沟通
  • 苹果用手机的LiDAR传感器检测用户与不同物体之间的距离[3]、帮助视障人士了解他们身边多远处有哪些东西和人

黑科技再酷炫,如果没有合理的应用也毫无意义。作为设计师,我们或许无法直接参与技术研发,但我们的职责是深度理解用户、将这些新技术与它们可能解决的用户需求连接起来、为它们找到能够发挥价值的实际应用。

对现在很多AI和传感方向的新技术来讲,无障碍设计往往是帮助它们找到实用意义的第一位伯乐。

无障碍设计惠及所有人

这是我第N次说这句话:所有人每天都会经历很多残障瞬间(比如开车的时候没法看手机和用手操作手机、在嘈杂的餐厅里听不清别人说话等),并且所有人都会在老去的时候成为不同程度的残障人士。

从个人角度来看,关心无障碍,就是在帮助某个时间点的自己。作为设计师,我希望以身作则证明无障碍的重要性、带动更多人参与到无障碍工作当中,这样最终方便的其实是未来的自己。

从产品角度来看,无障碍友善的产品能够对更多用户在更多情况下都更实用,这也会给产品带来更大的竞争力和商业价值。

现在的很多无障碍产品都能帮助到所有人,比如我之前分享过的:手机里最实用的18个隐藏功能:名为无障碍的黑科技。

但还有很多产品被标为”无障碍专属产品”,比如读屏软件、切换控制、语音控制等。我认为这些产品之所以没有被所有人广泛使用,是因为它们压根就不是最优解,只是临时的无奈之举。

我认识有些做了一辈子无障碍的人,认为既然是解决特殊需求的产品,那它们比正常操作复杂一点、难学一点、不直观一点,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从来不这么觉得。

我坚信,”无障碍产品”这个分类本身就不应该存在,因为最好的无障碍产品理应是能解决所有人的障碍、让所有人都会想用的产品。不应该因为用户是障碍用户,就必须强行接受一些复杂又难学的二等产品。如果一个产品达不到”主流用户普遍都想用”这个标准,那么它注定是失败的,无论它的受众群是不是障碍用户。

我现在在花很多精力去思考,究竟怎样才能把”无障碍”这个让人望而生畏的标签去掉、让这些产品堂堂正正地作为主流产品去为所有用户解决问题,无论他们是在经历永久性还是临时性的障碍。

我在多模态交互和环境计算方面的探索也是以此为目标的,希望无论用户的身体能力如何、目前处于何种情境下,都可以用对ta而言最自然的方式进行设备交互。

我希望有一天,”无障碍设计”(accessible design)这个标签也能被摘掉,而是变成 —— 帮助人的设计(helpful design)。

最后回到”助人为乐”这个话题上。虽然这并不是无障碍设计唯一的价值,但对于设计师个人来讲,这也应当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设计,归根究底是一个帮助人解决问题的服务;设计师不是科研人员也不是艺术家,而是服务人员。

如果要最大化我的设计的影响力,我可以选择「帮助最多的人」、或者「给需要的人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这两种优化方式。

现在我在做的工作是后者。坐在我隔壁的同事负责为30亿安卓用户优化通知系统的设计,我负责为其中15%的残障用户优化无障碍产品的设计。

对我来说,比起让30亿人每次处理通知都能快1秒钟,我宁愿把我的时间花在一小部分残障用户身上、为他们提供从无到有的颠覆性改善。

如果你每次处理推送通知都快那么1秒,你也许不会感动到给我写信致谢,但在实时转写(帮助听障人士沟通的app)这一个项目上,我就收到过好多封信说”谢谢你、让我又能和我的[妈妈/爷爷/姑姑]开心地聊天了”。

但我是个很贪心的人。通过改进无障碍产品、让它们大众化和泛用化,我希望我以后的工作不只是”给一小部分人带来巨大的改善”,也要在此基础上给所有人都带来便利和帮助。

我想,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大概找不到比这更有影响力的工作了。

业界动态

顶级品牌升级有多强?

2021-1-6 16:27:18

业界动态

电商产品经理必懂的100个专业术语

2021-1-6 16:46: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