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基本面分析(三):详解微贷业务(花呗&借呗)

第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蚂蚁集团的整体概况,随后的四篇文章将分别分析蚂蚁的4大核心业务:支付、微贷、理财和保险。上一篇文章已经介绍了蚂蚁的支付业务,本篇将继续分析蚂蚁的微贷业务。

蚂蚁集团基本面分析(三):详解微贷业务(花呗&借呗)

蚂蚁的微贷业务(即信贷业务)主要分为2C和2B两种模式:面向普通用户的消费贷(即花呗)与现金贷(即借呗),面向小微企业的经营贷。

另外,在具体地聊信贷业务之前,要先了解一下“芝麻信用”,因为征信体系是信贷业务的基石。

01 征信体系

征信指的是通过收集用户相关信息,评估其信用状况。

由于蚂蚁有阿里系电商和支付宝两大平台上沉淀的大量用户身份、用户行为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和用户财务状况、信用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蚂蚁可以快速构建出征信体系。

这也是蚂蚁集团相对于腾讯所拥有的天然优势以及先发优势。

缺乏电商场景数据的腾讯金融,征信体系构建较慢,对标芝麻信用的微信支付分在2018年才开始内测,2020年6月全量上线,比芝麻信用晚了4年多。

蚂蚁集团基本面分析(三):详解微贷业务(花呗&借呗)

对比芝麻信用与微信支付分所使用的数据维度,大体可以分为5类:

(1)身份特征:包括就业类信息和稳定性信息,比如用户目前在学校还是在公司工作,这类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一些垂直场景获取,对于蚂蚁和腾讯都不存在获取壁垒;

(2)履约能力:主要靠用户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理财资产、账户余额)、消费水平等数据进行评估,腾讯没有蚂蚁那么丰富的电商消费类数据,因此在这个维度上,蚂蚁更具备优势;

(3)信用历史:蚂蚁有花呗借呗积累的用户信用历史数据,而腾讯的微粒贷用户量较小,因此在这个维度上,蚂蚁更具备优势;

(4)人脉关系:在这个维度上,微信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微信支付分还尚未将其纳入体系;

(5)行为偏好:主要指与支付相关的消费行为,目前微信支付获取到的信息丰富度不及支付宝,因此在这个数据维度,蚂蚁更具备优势。

综合对比了征信体系的5大数据维度后,可以发现,芝麻信用的优势项是履约能力、信用历史和行为偏好,这与数据实际使用中的比重分配也是一致的;

而微信支付分的绝对优势是人脉关系,但是微信尚未使用此维度信息,所以蚂蚁的征信体系相对于腾讯更加完善。

基于征信体系的优势,蚂蚁的信贷业务也发展非常迅速,继续在信贷业务领域保持了优势地位。

02 消费金融

蚂蚁的消费金融业务主要包含花呗和借呗两款产品。

首先要弄清楚花呗和借呗的本质,两者完全不同但又有关联性。

花呗的本质是“信用卡”,可以分期支付、赊账支付, 属于消费贷,花呗对蚂蚁的价值是促进销售商品并培养用户习惯。

借呗则是一款现金贷产品,根据自己的额度可以直接提现,满足现金需求,借呗的核心价值是为蚂蚁赚取利息收入。

微信同样有对标的两款产品:分付和微粒贷。

由于微信一直遵循“克制”的产品原则,尤其是受到强监管的金融业务,因此发布金融产品时更为谨慎。

对标蚂蚁花呗的微信分付,在2020年3月才开始灰度内测,比蚂蚁晚了5年,分付的进度要迟缓很多。

蚂蚁集团基本面分析(三):详解微贷业务(花呗&借呗)

而微信的微粒贷与蚂蚁借呗是同时期推出的,但是借呗发展更为迅速,用户规模远超微粒贷。

蚂蚁集团基本面分析(三):详解微贷业务(花呗&借呗)

蚂蚁借呗相对于微粒贷的优势主要是两方面:征信数据和用户心智。

由于蚂蚁平台上同时沉淀了花呗数据,借呗可以给这些有一定信用记录的花呗用户进行大额消费时使用,再加上芝麻信用的数据,所以借呗相对于微粒贷有更强的征信基础。

同时,支付宝用户习惯使用花呗之后,对借呗也就更容易接受,因此借呗相比于微粒贷有更强的用户心智培养与导流渠道。

这也是花呗与借呗两款产品之间的底层相关性:花呗为借呗起到了对目标用户辅助筛选的作用。

但这并不代表借呗的用户质量比花呗高,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花呗和借呗的目标用户群体:

先看一个数据:2019年,中国15岁以上人群有75%没有信用卡。

随着消费需求日益旺盛,高净值用户有多种信贷途径,但依旧有大量中低净值用户的需求未被满足。

因此花呗就解决了这一痛点,主要满足了长尾用户的消费信贷需求,目前花呗已经覆盖了阿里系电商以及多种线下场景。

但关于现金贷,银行主要服务的是拥有一定资产且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而互联网企业主要服务无资产、无信用记录的客户群体。

虽然借呗和花呗同样是服务市场中的长尾用户,但借呗的使用场景不仅限于消费,贷款可提现且额度远高于花呗,也就是说,现金贷的产品属性决定了现金贷(借呗)的用户群体相比于消费贷(花呗)用户群体,经济状况和还款能力要更差一些。

我们可以从腾讯微粒贷的用户画像中得到直观感受:

截至 2019 年末,微粒贷的授信客户中,约 77%从事非白领服务业,约 80%以下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笔均贷款约 8000 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金贷的风险要显著高于消费贷,现金贷的监管自然也更加严格。

基于不同的监管压力和政策走向,可以预判花呗和借呗的未来走势:

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消费贷的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因此花呗依旧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核心是做好下沉市场的渗透和消费场景的拓展;

而借呗这类现金贷面临较大的监管压力,未来的发展规模增速会减缓。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花呗借呗的底层运作逻辑。

花呗借呗的运作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1)自营模式:最早蚂蚁是通过自营资金放出贷款;

(2)ABS融资模式:由于蚂蚁的自营资金有限,发放的贷款金额远超2.3倍杠杆的监管要求(放贷金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2.3倍),因此蚂蚁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

(ABS: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3)联合放贷模式:ABS融资金额依旧不能支撑庞大规模的消费信贷,2017年蚂蚁通过金融平台方式与商业银行合作,进行“联合放贷”,即蚂蚁集团提供客户资源与信息,银行出资。

蚂蚁集团基本面分析(三):详解微贷业务(花呗&借呗)

联合放贷模式还可以细分为三种模式:

(1)导流模式:主要针对风控体系成熟的大中型银行,蚂蚁集团提供客户信息和部分数据,合作银行自主决策、自主风控;

(2)助贷模式(导流+初筛):主要针对中小金融机构,蚂蚁集团提供经过蚂蚁风控初筛后的白名单,一般8亿用户筛选出3-4亿的白名单用户,然后合作银行再进行二次筛选;

(3)资金联营:在助贷模式基础上,蚂蚁也按一定比例出资,但比例较低,在1%左右,主要是增强合作机构的信任感。

在联合放贷模式中,蚂蚁集团的主要收入是平台服务费,一般分佣比例在30%左右,即贷款的利息收入抽三成。

一般情况下,客户的年化贷款利率在10%左右,蚂蚁集团服务费抽走3%,出资的金融机构获得7%。

通过这种模式,我们发现98%以上的信贷资金来自于银行,而蚂蚁集团基本不承担任何风险。

而蚂蚁集团自营资金占信贷余额的比例仅为1.7%,用300多亿的自营资金发放了3万多亿的贷款,也就是说杠杆率达到了100倍,合规问题和风险问题就出在这里。

蚂蚁的大数据体系真的可以保证能够有效评估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虽然蚂蚁集团有非常丰富且多维的用户数据,但是互联网中依旧存在诸多信息孤岛,比如蚂蚁无法获取腾讯系产品的数据,因此无法满足信息完备性的要求,最终可能造成信用评估偏差。

面对监管压力以及可能的风险问题,蚂蚁的应对措施只能是补足自营资金并压缩贷款规模,这也就意味着蚂蚁的盈利能力将大幅降低。

03 经营贷

关于经营贷业务,蚂蚁集团主要通过旗下的网商银行进行运营,腾讯则通过对标的微众银行进行运营。

蚂蚁起步较早,在2015年就开展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目标客户群体是:淘系商家、线下支付码商户、农村用户和小微商家,在2019年授信客户数达到了5000万。

而腾讯在2017年才推出仅面向信用质量高的民营企业的“微业贷”,在2019年授信客户仅有23万家。

蚂蚁集团基本面分析(三):详解微贷业务(花呗&借呗)

蚂蚁与腾讯的企业信贷业务有如此明显的差异,核心原因是:与消费贷相比,小微经营贷款的风险更大,大规模开放小额个人经营信贷需要很强的风控能力,由此可以看到,蚂蚁集团的风控能力要显著强于腾讯金融。

接下来,再详细分析一下蚂蚁集团与网商银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流程。

蚂蚁集团给小微经营者发放信用贷款的业务流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信用额度批准流程和信用额度支用流程。

蚂蚁集团基本面分析(三):详解微贷业务(花呗&借呗)

信用额度批准流程主要是信息流,不涉及现金流:

(1)小微经营者向蚂蚁集团申请信用额度;

(2)蚂蚁集团向网商银行推荐借款人,并提供脱敏的信用数据;

(3)网商银行向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推荐借款人,并提供信用额度条款;

(4)蚂蚁集团向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提供脱敏后的信用数据;

(5)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独立进行风险管理,并向网商银行提供信用额度决策;

(6)网商银行向小微经营者提供基于风险评估的信用额度批准决策以及条款,至此小微经营者获得了相应的信用额度。

蚂蚁集团基本面分析(三):详解微贷业务(花呗&借呗)

信用额度支用流程主要涉及现金流:

(7)小微经营者向网商银行发起支用申请;

(8)网商银行会对小微经营者的申请进行支用前再评估;

(9)网商银行向金融机构在网商银行开设的存款账户发起客户支用申请;

(10)网商银行(金融机构在网商银行开设的存款账户)向小微经营者发放贷款;

(11)小微经营者主要通过支付宝向网商银行(金融机构在网商银行开设的存款账户)还款;

(12)蚂蚁集团通过网商银行(金融机构在网商银行开设的存款账户)收取技术服务费。

通过整个放贷流程的分解可以看到,蚂蚁集团、网商银行和金融合作机构三个核心角色发挥的作用:

(1)蚂蚁集团提供用户的信用数据、流量接口;

(2)网商银行进行信贷风险评估;

(3)金融合作机构主要提供资金和二次风控。

网商银行经营贷利率在6.35%-10.5%左右(个人贷款利率约10.45%,小微企业贷利率6.35%左右),净息差为4.51%,与其他银行相比排名第一,这就意味着其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较强。

其中,蚂蚁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平台服务费和放贷利润抽成(30%)。

蚂蚁集团基本面分析(三):详解微贷业务(花呗&借呗)

与消费贷(花呗)和现金贷(借呗)的强监管态势相反,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政策方向是大力支持,同时依旧有大量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长期未被满足,市场非常广阔,因此蚂蚁的企业信贷业务会继续维持高增速。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此部分主要分析了蚂蚁微贷业务的三款产品花呗、借呗和经营贷,分析之后得到的结论是:

花呗会随着消费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增长,借呗因受到强监管增速将会放缓,小微企业经营贷因市场广阔以及受到政策支持将会维持高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分析的都是蚂蚁业务的规模和增速问题,其实无论是面向普通用户的消费贷和现金贷,还是面向小微企业的经营贷,都无法脱离金融行业中存在的一个悖论:规模和风控不能兼得。

如果追求业务规模增长,必然会降低标准,放松风控,把更多经济状况和信用记录较差的企业和个人放进来发放贷款,坏账率必然会上升;

如果加强风控,这意味着需要对借款的企业和个人精挑细选,规模和增长速度必然会受到限制。

因此,如果想要做好信贷业务,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控制规模与风控之间的动态平衡。

业界动态

熊掌咖啡走红,话说产品的“可见性”,这事儿可大了!

2021-1-10 9:31:13

业界动态

喝出糖尿病的“无糖气泡水”,开始收割新中产

2021-1-10 9:41:5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