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十年,站在上帝身边的张小龙

我想我一定是那个被上帝选中的人,因为光靠个人努力是做不到这一点。张小龙是个做事风格很奇特的产品人,却让微信成为了深刻影响社会的产品。我们该如何理解微信十年的历程?这个问题,在张小龙微信过往的数次公开演讲中有所体现。他曾谈到过「七个逻辑」和「一个选择」。

微信十年,站在上帝身边的张小龙

01、被“上帝”选中的人

“我自己感觉特别幸运,我想我一定是那个被上帝选中的人,因为光靠个人努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2020微信之夜上,张小龙一开场就感慨,微信的发展已经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十年前的一个夜晚,张小龙想做一款适合自己的通讯工具,就给马化腾发了一封邮件。十年后,微信已经长成为一种丰富的“生活方式”。

数据显示:每天,有10.9亿用户会打开微信,3.3亿用户会进行视频通话;有7.8亿用户会翻看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有3.6亿用户读公众号文章,4亿用户使用小程序。

某种意义上,张小龙确实是“天选之人”。

毕竟,曾有太多的人和他一起跑,其中不乏雷军、丁磊这样的实力派。也有太多的人向他发起过挑战,包括张一鸣,罗永浩。但同行者与挑战者都偃旗息鼓,微信反而越做越丰富。

2010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上网方式从PC开始向手机迁移,移动社交成为一个新的需求方向,也是一个空白市场。

雷军是最早发现这个机会的人之一。2010年12月11月,米聊Android版率先上线,不到2个月,在线用户就突破了100万,看起来长势喜人。

米聊发布不久后,雷军在一次聚餐中提到了腾讯:“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当时,雷军所获悉的情报来自腾讯深圳总部,但他不知道广州还有一个张小龙。微信立项于11月20日,2011年1月21日上线,只比米聊晚了1个月。

4个月后,雷军公开承认米聊被微信打败了。“当初做米聊就是与腾讯赌时间差。做米聊曾有设想,如果腾讯一年后才有所反应,米聊胜率是50%,如果腾讯两三个月就有反应,米聊应该100%会死掉。有一点我很遗憾,我最初判断腾讯需要6个月的时间,但腾讯2个月就推出这个产品,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之后,丁磊的易信,马云的来往相继与微信过招,但都一样败下阵来。

“米聊输给微信在情理之中,因为微信是QQ的马甲。”雷军这样总结与微信相竞的结局。

很多人人都把微信的成功,归功腾讯的支持和QQ的引流,认为腾讯天然垄断着熟人社交的关系。陌陌创始人唐岩也说过,“因为有微信,熟人关系做不进去,就做陌生人社交。”

但是,说到熟人关系,中国移动曾经推出的飞信应该更有优势。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仅中国移动用户总数就达到 9.42亿户,但是听说过飞信的人寥寥无几。

02、深夜的思考者

就在微信2020公开课当天,米聊发布公告称,将于2021年2月19日12点00分停止服务。

米聊消失,并不意外。因为,一心搞智能手机和物联网的雷军,根本分不出多少心思给米聊。花心思的事情未必能够成功,不花心思的事情更不会长远。

而张小龙在微信上花了很多心思,他也是少有的几个把自己逼成思想家的产品经理。

2012年的一次内部分享中,有人问张小龙,“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到做成一个伟大的产品。你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经历上千个实战的锻炼,越多越好。我非常相信一个理论:一个人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要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和专业训练。”张小龙如此回答道。

张小龙会在日常生活中刻意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比如观察iPhone的设计和背后的故事,摆弄小音箱也会琢磨它和iMac的设计关联。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张小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一位认证为腾讯员工的用户回答说,“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即使是老板说的,他也会选择不做。抗得住压力。他精耕细作,保持自己的节奏,绝不轻易跟随和更改初衷。耐得住寂寞。”

也许,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微信开屏那个孤独的星球和人影。张小龙说,第一版本时,说一个人站在地球上看月球,后来就改成了在月球上看地球。

一个离开地球的小人,这个画面让人看到了就感到孤独感。“而孤独是永恒的主题。”张小龙说。

他的好友和菜头说,“张小龙是一个生性孤独的人,烟瘾很大,是广州深夜里最大的Kent消费者”。他只有两个嗜好——每周一次网球和每天深夜音乐,其余时间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埋头写代码。

深夜,总是灵感迸发的时刻。

《财经》杂志早期的一篇文章里曾提到,一个深夜,微信的团一起讨论公众号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可以做成淘宝一样的网店。张小龙否定了,他说“这个不对”。

他点燃了一根烟,沉默了一分钟,两分钟,最后他说: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

这就是微信连接一切的由来。
微信十年,站在上帝身边的张小龙

03、微信的产品观

张小龙非常敬佩的一个人,是乔布斯。因为,乔布斯无比“简单”。

乔布斯说:“我喜欢极简生活。他的家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照片,一盏tiffany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他也把这种极简也带到了工作中。1997年,他一重回苹果,就迅速砍掉了70%的项目,只专注于iMac、iPod、iPhone、iPad。研发iPhone4时,他只有一个要求:“把最复杂最强大的功能最简单化。”

张小龙认为,“简单”是美观,实用,合理,优雅的代名词。他带领团队设计微信时的第一法则,就是简单。“你问我们和竞争对手比有什么区别,我们没有他们那些臃肿艳俗的部分。”

“摇一摇”功能上线后,马化腾给张小龙发了一封邮件,说:“我们是不是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如果竞争对手来模仿,会不会在上面叠加一点东西,就说他创新了。”

张小龙回复,“微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别人总可以加一点东西来跟你不一样,但我们这个功能已经做到最简化了。竞争对手不可能超过我们了,因为我们是做到了什么都没有,你要超过我们总要加东西吧,你一加,就超不过我们了。”

越简单的功能,越容易被接受。越极简化的体验,越不能被超越。

“简单是很美的。从一个物理公式到一个日常用品,往往是简单的是更好的。实现同样一个目标,有一千种方法,但只有最简单的方法是最美的。正是因为有一千种方法存在,所以要真正做到简单是很难的。”

以前在饭否,看到很多产品越做越复杂,他吐槽说,“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 不是说加功能会让产品不好,而是加了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加功能的方式不对。

一个ToC的产品,可以靠极简脱颖而出。但是,随着用户量级越来越大,一定要在原有功能上,不断地进行产品功能的叠加,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保持活跃度。

“我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把我们原来能够抵挡住的诱惑,现在全部又重新犯了一遍错误?”一次采访的时候,唐岩曾感慨,陌陌一开始力求简单,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越做越重,功能愈来越多。

十年来,微信虽然加了很多功能,但看起来,和第一个版本的界面差别并不大。微信是如何做到的呢?

张小龙认为,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是创造一个虚拟世界的人。因此,做产品要了解用户,了解用户的想法,因为产品的需求从用户中产生。

张小龙对用户和用户的需求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他总结了几个人的特性:人是环境的反应器,人是懒惰的,人是没有耐心的,群体是“乌合之众”,而且是追求时尚的。

推己及人,做产品就是满足人的“贪嗔痴”。

04、为什么是视频号

微信十年,如果要用两个词来描述,张小龙说,一个是连接,一个是简单。

微信的重心不是在做内容,而是在做底层的连接。很多的社交产品可能也做连接,但它止步于人。但微信的连接范畴更大,公众号、小程序都是连接的目标,人和内容、人和服务,包括微信支付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货币的连接。

视频号的目标也是连接。

2017年,张小龙就跟公众号的团队说,公众号只适合少数人写长文章,但是大部分人写不了文章,应该在朋友圈下面加一个“非朋友圈”,只能发短文或者照片视频。

这个提议不了了之了。因为要加一个“非朋友圈”,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人越来越习惯于视频化的表达。数据显示,最近5年,用户每天发送的视频消息数量上升33倍,朋友圈视频发表数上升10倍。

“视频化表达应该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文字还是视频才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从个人表达,以及消费程度来说,时代正在往视频化表达方向发展。”张小龙说,现在,短内容应该基于视频化内容来做了。

张小龙把视频号看作是一个人人都可创作的短内容平台。“视频号的意义,与其说是视频,不如说是’号’。因为有了一个公开的号,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公开发声的身份。”

此外,ID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针对机构的。从张小龙的表述上,可以看出来,他还想把视频号做成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官方网站

据透露,微信做视频号,并没有向腾讯要任何资源,而是组织了一个特别小的团队,悄悄开发的。这也是微信的风格,从成立小团队开始做起,而不是大规模的兵团作战。

刚开始,视频号也尝试着去邀请一些明星进来。但明星总问,有没有签约费?

“你应该经营自己的粉丝,最终你会实现盈利,但平台不会出面来购买内容。 所以视频号这里,我们没有花一分钱去购买内容。将来也不想这么做。倒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当我们不花钱买内容的时候,创作者还愿意进来,才说明创作者能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回报,才说明我们建立了一个能自行运转起来的生态。”

张小龙的产品观里,有一条就是,如果没有自然增长,就不必推广。

不管是做邮箱,还是做微信,他都是追求用户的“自然增长”。因为,当一个产品还没到爆发点,还没有过生死线的话,做再多功能也是白搭。

5月份,微信视频号做了一个重大的改变——以实名点赞的社交推荐为主,机器推荐为辅。

当时,张小龙给出的理由是,人们所看的书,大部分是周围有人推荐而去看,而不是网上书店推荐的。少看几个机器推荐的内容不会觉得可惜,但错过了朋友们都在看的内容会觉得可惜。这也是视频号能借助社交推荐起来的理由。

他认为,内容分两种,一种是你需要花脑力去理解的知识性信息,是学习;一种是不需要花脑力的思维舒适区的消费类的信息,是娱乐。朋友赞,是朋友强迫你去获取你未必感兴趣的知识性信息,属于学习类的;机器推荐,是系统投其所好而让你很舒服的浏览你喜欢的消费性信息,属于娱乐类的。关注里面,两种信息都有。

6月,视频号新版本还开发中,张小龙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断言:未来有一天,视频的播放量,关注,好友推荐,机器推荐的消耗比例,应该是1:2:10。

前几天,他看了一下数据,发现,有关注的用户,人均在三个tab产生的比例,差不多是1:2:9。与他之前的判断差不多。

现在,视频号上线一年,显然到了一个爆发点,到了要推广的时刻。“这并不是公司给的任务,因为完成任务是枯燥无味的,并且会因此动作变形。应该说是我们要给自己一些挑战性的目标,不然工作会显得很无聊。”

05、艺术家的有趣实验

时间回到两年前。

2019年1月15日,多闪、马桶MT、聊天宝三款社交产品同一天发布,要“围剿微信”。这三款产品背后,分别站着字节跳动张一鸣、前快播创始人王欣、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

当时,不论是这三位老板,还是很多外界人士,都对未来格局充满了期待,觉得用户对微信、QQ已经腻了,是时候有新的产品替代微信、QQ了。

到现在,这三款产品逐渐销声匿迹,而微信在一直在更新迭代。

在普通用户看来,微信的这些更新,很多时候,都是微小到可以忽略的,比如“拍一拍”,比如最新的表情,比如直播功能等。

微信十年,站在上帝身边的张小龙

张小龙还提到了音乐,说微信正在进行一个关于听歌的尝试。“我一直不太满意的一点是,在微信里面听歌的体验不太好。”他说,自己特别不理解为什么所有播放器都是一个电唱机在那里转,他希望听歌的时候能够看到一点东西。

如果你最近经常浏览视频号,大概也像《商业与生活》一样发现了,里面有大量与歌曲相关的视频。这也是视频号与快手和抖音不同的一个地方。

今天,在快手,人们看到的是大量的“老铁”生活。在抖音,则充斥着各种段子表演和电视剧片段。相比之下,视频号则显得更加文艺和有见地。

这也与张小龙的气质有关。从第一版开机画面的星球开始,他就强调,让技术能够传达人文意识。

2010年前后,腾讯内部还有另外两个团队也在开发类微信产品。但是他们忌惮会破坏和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做的并不彻底,只有张小龙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

艺术家会愿意做他认为对的事情。

在卖掉Foxmail时,张小龙写道:“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我只想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品。”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苏杰把产品定义为: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而乔布斯则认为,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张小龙说,腾讯是一家技术上很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但在艺术上的积累是非常薄弱的。未来,微信要对艺术层面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业界动态

微信定制红包封面=引流+变现

2021-1-25 9:15:21

业界动态

社群运营是用户运营吗?

2021-1-25 9:31: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