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修炼:运营思维快速炼成阵

些许年前,有一个刚入行接触的运营的朋友问我,要怎么成为一个运营,有什么书籍或者什么教程可以学习。我一直都觉得运营是一个没有什么难度可以进入的工作细分领域,只是说,每一个行业,如果要钻研,都有许许多多的门门道道在等着被挖掘。

运营修炼:运营思维快速炼成阵

就在那个春节假期,她问我一本关于大数据和运营的书籍是否适用于她作为运营的成长。我已经不记得那本书具体的名字,只记得里边的内容包括了很多统计学的东西以及运营和大数据关系的说法。我也不记得当时是怎么跟她说那本书是否有用,大概率我的说法是,思维可以借鉴,但是很多东西不适用。

时至今日,我自己在做各个平台的运营的时候,极少会去找一些关于平台运营的书籍阅读,一来是,书籍的出版时间过长,平台的规则变化比较快,当书籍面世的时候,很多所谓的技巧和方式已经跟不上平台的节奏了。因此,在很多时候,关于平台运营,我都会说,直接看官方的说明文本就好了,看懂了,就知道怎么玩了。

接下来,为了让我所说的,和你所认为的运营是一致的概念,我必须说明,我所理解的运营,即是通过使用合理的规则将有效的产品或者服务传递给有效的转化客户,也就是运营是业务的一种形态。 有些时候,我们会认为,运营更加专注于平台本身,只需要了解平台规则,熟悉平台操作,知道怎么做好数据就足够了。在我看来,一个正向的运营,应该以销售目标为导向。

了解了我在本文要说的运营是什么之后,接下来开始探讨一下,如何成为一个还算合格的运营。如果你是转岗做运营,或者刚入门做运营,这篇内容都是适合你的。如果你已经是非常优秀的运营,那就不需要再往下看了,因为内容过于简单和浅显。

运营,战略永远跟着目标走

在之前的几篇内容里,我有写过关于一个运营如何做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运营思维的最基础的思维。但是目标管理又是一个比较难的点。个人认为,在还没有搞明白如何做目标管理的时候,可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来实现你的修炼。明白每天自己都在做什么,每天做的事情都将要带来什么效益,永远比你的总是在努力要有效益。

一些运营,特别是刚入行或者转岗的运营,热衷于技巧和战略,喜欢出其不意的营销方式和操作方式,喜欢钻平台漏洞,搞小技巧。这种方式,在某些特殊的时间段是有效果的,如果平台本身的规格在变化的时候,那么这些技巧都是会失灵。其次是,在做战略和使用小技巧的时候,需要考量这些行为方式,最后可以帮助营销目标的最终实现吗?

目标管理与战略执行属于同一个系统,而目标是唯一核心。对于一个运营者而言,一开始就应该问一下自己,我做这件事,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是,我要如何解决。而且要明白一点,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动态的,因为营销目标实现的要素是会变化的,比如平台规则变化,平台活动条件变化,企业内部资源分配变化等等。因此,运营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系统思考能力,能够在动态变化中不断试错,不断找到有效的路径。

也正因为目标实现是动态的,也因此需要运营者摆脱路径依赖心理。过去的成就与失败,并不能指引未来的方向。这些只能是一种思考。如果你的目标是动态变化的,那么你的解决方式也是动态变化的,过往的经验,这个时候可以卸下来,一切都从头开始思考,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能用。切记,不要把过去当作未来,因为时间从来都没有空等你。

关于目标管理,可以阅读之前的相关文本:

  • 营销运营,从目标管理开始
  • 一张纸解决一个项目,去芜存菁直面OGSM

关于如何找到你的目标,可以阅读以下书籍:

  • 《如何启动黄金圈思维》

抛开产品谈运营都是治标不治本

产品和市场是运营的基本盘,它们决定了运营的上限。如果一个产品在市面上没有办法被接纳,再强的运营也只能做出差强人意的效果,但是,如果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只要放上去就有人买,那么运营的可操作空间就非常大,而就算不怎么操作,效果都不会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代运营即便不懂你的产品,依然可以把平台效果做得不错,因为,只要你放上去,那么就有人买了。

选品是一种能力,作为运营而言,选品很多时候都是数据说话。这种数据说话大多数时候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市面上哪些是爆品,那么参照它的存在形态,基本上是可以做的好的。其实,选品,对于一些从业务转岗到运营的人来说,才应该是优势项。他们真实接触了客户,了解需求的特殊性,明白整个产品的交易链条,这些都是直接选品的最好方式。

一般而言,如果是做电商平台,一般产品的核心关键可以理解为包含三个基础要素:设计,成本,定价。设计,指产品的设计或者产品的开发,这里最关键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差异化或者目标群体的产品。一个产品的设计,在我的理解里边,包括:产品的实际呈现,也就是产品实体,它有什么优劣势,有什么差异竞争能力等;产品的心理需求满足,也就是这类产品带来的附加价值有没有满足购买者的心理需求,不管这种需求是虚荣还是显摆;产品的装饰呈现,也就是产品最终展示到市面的时候,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展示的,是要简约的风格还是什么风格,是要写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等等。一般而言,对于很多企业或者运营者来说,产品的开发部分其实无能为力,或者说,只能从实体产品中找到其他的部分,但是,对于能够操纵的部分,运营者理应花时间来挖掘。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一定要非常熟悉产品才可以做运营呢?答案是:否。只是说,如果你真的要在某个产品领域深耕,产品的熟悉是必须要的,并且也因为更加熟悉产品,你的运营方向才会有更多的拓展范围。如果你不太懂产品,也可以做运营,你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得出市场的变化和平台变化,从而依据数据来进行产品运营,也是完全可以的。只是说,我个人认为,如果对产品不熟悉,最终会导致运营者被动的追随平台的趋势,而不是主动找到更多的运营策略以达成运营目标。

话要说清楚,图要看明白

当你已经找到了你的运营目标,哪怕这个目标是拍脑门瞎说的一个目标,你的产品也已经被安排妥当,哪怕这个产品丑得一塌糊涂。这个时候,你需要考虑,如何把产品和你的目标联系起来,然后思考你的策略。而文案和图片,则将会是你策略实现的最基本呈现。在做产品的文案和图片的时候,需要遵循唯一的原则:清晰。文案的撰写不一定要出彩到让人惊叹,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啊哈”时刻,把话说清楚在现在的广告里,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广告,说了很多好像很有意思的话,但是就不知道它想要表达什么,因此,什么都不需要想,先把话说清楚,文字表达出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撰写文案有很多技巧,之前在关于谷歌广告的文案撰写上有说过一些,同时,也有一些技巧没有说。作为运营,需要始终明白一点,技巧都是人创造的,只要是人创造的,就有局限性。随着广告形态的变化越来越多,有些技巧的呈现已经让人觉得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然而,有些广告的思想我们是可以借鉴的。因此,对待技巧,需要理解其中背后的实现逻辑,而不是纯粹的写作结构。比如最简单的FAB文案结构,Feature(功能)+ Advantages(产品优势点) + Benefit(利益)。这个结构的逻辑是通过描述单一功能带来好处以实现买家利益。也就是说,这个结构的背后是产品符合需求,是一个需求满足为出发点的。

那么我们使用这个结构的时候,可以拓宽范畴,客户购买该商品的需求不是由某一个功能来实现的,那么我们的文案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吗?或者我在达成成交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吗?不管我们通过怎么样的方式来达成这个需求的满足,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都是基于需求满足的目标实现。同样的道理,需求的满足有很多种,有基础的产品使用需求满足,比如灯泡坏了,买一个灯泡;心理虚荣满足,比如说一个产品的Logo带来的荣耀感;比如说金钱合理的满足,价格敏感则是需要注意的点。

理解文案应为目标实现表达清楚,图片呈现也是一样的道理。图片的处理对于很多运营来说是比较头痛的,一来是文字处理和图片处理的门槛不一样,二来是图片本身选择的空间是有局限性。对于处理图片,运营者还是需要秉持目标出发,产品呈现就表现产品本身,身份需求就需要表现阶层共鸣。对于自己不会进行处理的图片,应该求助专业的人士进行处理,不应该因为自己觉得还行就用了。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美很重要,丑是真的不行。

另外,对于一些平台运营者而言,打造一个页面是很痛苦的事情,除了内容生产需要耗费时间以外,还有就是内容页面的逻辑结构如何串联。原则上来说,没有什么固定的页面结构,没有人规定第一版面应该是banner,就像没有人规定最后的版位是表单提交。页面的产生应该符合购物逻辑。也就是,我们假想一个购物场景,购买者的购买路径应该如何延申。在哪个部分他们会需求帮助,这个时候应该辅助以客户服务功能,在一些暗示点击的部分,应该有明确的跳转页面等等。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设计版面,可以参照相关的网站页面,这个在之前关于Facebook广告发布的工具内有提到相关网站。

关于文案撰写,设计,网站参考可以引用资料:

  • 《文案创作完全手册》
  •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 页面设计参考网站:dribbble

不要迷恋大数据,因为你没有

这些年不管是平台还是运营者,都很喜欢说大数据,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人真的在平台运营工作中碰到多少大数据。很多数据,实际说起来,真的也就是迷你数据而已。用一个简单的Excel表格就可以解决了数据处理。

对于销售平台而言,很多数据都是多余的,而洗数据,找出有效目标数据才是运营者真正需要做的。我发现有不少企业喜欢让员工统计一堆表格,但是那些表格到底用来做什么的,统计者本身都不知道,只是知道数据很重要所以要统计。可是,不知道用来干什么的表格,除了浪费电脑储存空间和浪费统计者的时间以外,没有什么价值。可能,资本家们真的觉得工作者们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需要创造一些再传统不过的重复工作给这些人来进行操作,以展示其复制粘贴的生存意义了。

对于运营者而言,数据是有意义的,但是它的意义只有你用它来解决你的目标问题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你记录的数据根本不是为了解决目标问题,那么就不需要统计。过于迷信所有的数据,这本身就是荒谬的。

对于很多平台的数据而言,都有自身的统计工具给你罗列了统计的结果。不管是Facebook还是Google,都提供了相关的数据管理工具。因此,对于运营者而言,相比于统计数据,更重要的应该是分析数据,利用数据。如何分析这些数据?简单一句:看懂统计结果并且关联过往操作 。运营者需要判定,自己的行为动态是否对数据产生了影响。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百分比,然后觉得某一项事项更有价值,而不关联曾经做过哪些数据动态,那么会得出平台数据已经给出的答案,那是重复工作,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一些平台没有比较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比如阿里巴巴国际站这种个数据非常模糊的平台,那么就有必要花时间来实现人工数据统计和实现。但是拿到数据之后,也应该进行匹配目标的分析,然后得出相关结论。

对于一般的运营者而言,分析数据没有特别难的部分,也不需要用到很多统计学的知识。因为我们本身要处理的数据相对比较简单,数据项比较少,使用excel本身自带的一些功能也就可以做到比较有效的分析,一些函数比如Vlookup或者数据透视表这些功能都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数据分析了。

关于数据,重要的不是数据本身,重要的是如何关联数据与操作过程,并且把结果作为操作的指引。数据不是万能的,因此不要过于迷恋数据。

规划与复盘,都是必要且重要

一个烂透的规划都比没有规划要有必要。作为运营者,需要具备长期规划的思维,所谓周期足够长,运营效果才能够显现。这个说法不是用来忽悠给你钱做代运营,你告诉别人数据需要沉淀用的。这个说法是告诉你,效果的波动,需要时间来呈现,该出效果还是要出的,不能动不动就说需要时间沉淀。要知道,钱放到银行也是有利息的,你的运营这么长时间也应该有利息。

运营的效果应该,也必须要产生利息。作为运营者,面对一个平台的时候,应该采用长期规划,做规划的时候需要把未来重要节点归纳进来。一般来说,国内的平台运营会比较注重双十一之类的活动,因此会在前一年双十一结束的时候就开始规划下一年的双十一了,在做年度规划的时候也会把这个作为重点纳入考量。也正因为有很多所谓的重要节点,运营者在做运营规划的时候,可以进行节点分段进行,这个我相信所有做运营的都清楚,因为热点优先这种事情已经不言而喻了。

而与规划相比,复盘对于很多运营者来说就很被动,一来是,这个周期内的事情都已经结束了,下一个周期的事情不会是一样的,因此复盘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做做检讨,邀邀功,表表决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更进一步的运营者会把类似的经验使用到下一次的活动中,但是时间已经过去许久,可能平台已经没有那种活动,或者玩法已经结束,也就不了了之了。作为运营者,其实每次都的周期性活动都有足够多的内容可以复盘,而且复盘的内容也是可以直接在下一次中使用。

运营者在复盘的过程中,需要考量的事情应该是包括:人,品,场。也就是说,在这个周期之内,投入的人是多少,这里边的人的质量是怎样的,这些活动人为因素到底有多大,在决策上的判断,什么人占据的比例有多少?人与工作内容的匹配的相关性有多高,等等这些关于人的内容。然后关于品的内容,则是很多人都会进行复盘的部分,就是产品效益,产品怎么来的,怎么成功怎么失败之类的,这些大多数时候都是数据的呈现结果。

至于场,则需要联系到我们本身在该周期内,到底空间位置上有什么作为,在平台上我们的位置是什么,我们的广告效益是怎样的,人在场中的资源匹配是如何的?也就是,复盘可以得出,自身情况,成交链条情况,以及平台适配情况。这些都可以马上让运营者做出反应,对周期内的要素进行调整。

永远保持好奇心原则

运营是一件累人的事情,如果对周遭没有兴趣,做运营只会是一件让人想死的事情。所以,问问自己,你在工作的时候,还能发现好奇的事物,在工作的时候,还会有“啊哈”时刻吗?如果没有,趁早放弃做运营这件事,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对你来说,更是延年益寿的善事。

所以,最后的最后,修炼运营有风险,放弃需趁早。

业界动态

百年电通经历了啥?

2021-1-26 8:59:04

业界动态

元气森林靠什么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2021-1-26 9:14:0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