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工作中的七年之痒

这篇文章是公司大 boss 转给我的,每次看总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恨不得把文章分享给身边所有的朋友一起学习。人们总说见字如面,我想写出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是足够真诚、平和且聪明。每次阅读,就像一位相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坐在你旁边跟你聊天,一个小时如同十分钟一样,恨不得她再继续说下去。以下内容皆为原文,希望你会喜欢。

职业规划:工作中的七年之痒

活着的永动机

工作中的七年之痒,七年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工作久了,热情慢慢没了,工作越来越像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和平淡的婚姻生活一样,但很多时候都是态度和习惯导致的结果。

刚进公司时说话,写作都不行,心里说不出的滋味。那时,每天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每天把 别人写的email,说的话记下来,学习商业用语;经常拿着一大摞报告回家,学习商业写作和分析。

我的学物理的室友开玩笑说,“谁说世界上没有永动机,你就是一个活着的永动机呀。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搞的我们哈哈大笑。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我觉着自己适应了,得到表扬了,慢慢的就不再利用业余时间看和工作有关的材料。觉着工资就发那么一点点,还要用业余时间,不干了。

我的三年之痒

再后来,开始抱怨工作一成不变,每天重复同样的东西,担当的职责不够多,升职论资排辈。开始东想西想,想换行业想换工作,觉得呆在这里简直大材小用。

后来,一个同事推荐我去他们公司 (也是四大) ,我只是想认识一下同行业的人,多了解一下情况。

第一个合伙人就给我一个下马威。他说:“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到我们公司?我们和你前公司没有任何区别。” “这个行业已经很成熟,很多工作越来越商品化(commoditized)。你既不是博士毕业,又没有法律学位,你成为合伙人的概率几乎是0。”

老头语重心长地说,“以你的背景,你为什么不去金融业,去一个面更广的行业呢?十年以后,如果你现在也没有了,你怎么办呢?” “看了你的简历,我觉着 – you are not a good fit。”

Faint… 后来合伙人说:做了15年,做什么也会很枯燥了。问了一下他对职业发展的想法,老先生说,现在大公司内部也开始in-house 做我们这块业务,高层管理一年也能拿到$200K左右。要是10年前有这机会,他早就不在这了。

Faint… 这次面试加重了我的困惑。不管是考验还是真话,我觉着所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拓展职业生涯

想了很久,觉得换工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前失业时,拿到了四大的工作,不也是激动的找不到北。再另人激动的工作,本质上都一样。很多时候不是工作造就了人,而是人define了自己的career。丈夫也说我的问题不是换不换工作,而是如何扩展career。一个人可以把事情越做越大,也可以越做越窄。

举身边的两个例子。一个台湾裔美国人,毕业就做 AA (指我做的行业),后来又读 MBA,毕业后一心要做 I-banking(网上银行),并开始在Goldman (高盛)实习。由于种种原因,又放弃 I-banking,回来做他的小manager。之后芬兰 office 需要人,他就去芬兰帮着做项目。结果三年就做了合伙人。

AA在芬兰没有前途,因为政府没有 regulations。他就找准机会,开始涉足 M&A services(并购),把 AA 变成 M&A services 的一部分。他的客户关系多了,竟然以五个人的小组吞并了十几个人的 Transactions Services (part of their businesses M&A services) 组,成为芬兰 Financial Advisory Services(财务咨询服务)的 lead partner。

推算一下,成为合伙人时他可能才29,30岁。这斯说后来猎头公司找他,职位是著名投行的 M&A managing director 一职。32岁时又开始了下一个挑战,去中国做 AA 的lead partner。AA这块业务,我们在中国只有5%的市场份额。

分析一下他和我老板的区别:观念和魄力。我曾经问我老板他是如何做marketing的。他说,我们不用自己做市场,我们组主要靠federal 和 international tax 来 refer项目。他的这番话让我很惊讶。客户关系应是他生存的根本,把生存权都放在别人手里,自然是当不了合伙人。

还有一个例子,以前我和 AA 的 Global Leader在一个office。这人以前是工程师。八 九年前MBA毕业后开始在我们这干。他实在是干到头了 – Global Leader。最近一个惊人的举动是辞职,做一个从 S&P 分出来的公司的AA组的头,帮他们开展业务,就等着公司成功上市,身价成几何级数增长。原来我们这么无聊的业务,都可以跟股票上市,创业联系上。路,都是人自己走的。

试探了一下我老板会不会跟他走。我老板说不看好Global Leader 的选择,因为我们做的是国际业务,没有其它国家的支持和税务组的支持,业务很难开展。我想,这可能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吧:一个给自己创造出道路;一个守着原有的规则,玩一成不变的游戏。

道路中的挫折,困惑也不会少。不过抱怨是没用的,聪明的人在别人抱怨时已经开始独辟蹊径,深谋远虑了。

我要怎么做

还是要持续学习,不能局限日常工作

想想以前的学习劲头,挺令人感动的。不过以前学的都是显而易见的东西,比如说,说和写,专业分析,并且局限在staff水平上。把自己换位成一个 AA 领域的expert,现有的水平能行吗?不够。现在就管理项目和客户关系,行吗?还差点。那为什么每天抱怨没机会学新东西呢,抱怨工作无聊呢?

我从认识的朋友中发现,按比例,女的更容易做事局限在眼前,容易抱怨,经常容易为眼前的挫折沮丧。

我的一个大学男同学,刚进公司时是专业分析师,薪水大概5,6万。不到四年,他已经做到了vice president(副总裁),薪水和奖金大概也涨到了15,16万。公司的平均工资涨幅是每年5%,amazing!他这人做事非常可靠,专业水平很强,更重要的是善于人际交往,深得老板的赏识。

我们另外一个同学和他做同样的工作。她非常上进,想把事情做好。可是经常发火,觉着做的事情都是简单,无聊,重复,每天上班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和糊口的手段。

相信那个男同学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硬着头皮,琢磨出来的。同样的事情,他会想办法改进,会夜里读文件到1,2点钟。一个很小的例子,刚进公司时,他写 SAS 程序,run已有的模型。很多工作都要手工做。几年了,组里的人,包括 Ph.D.,一直这么做。他就把整个 process 写程序给 automate(自动化)了。事情虽小,可是让人很 impressive(感人)。

人们经常说:“leadership is a choice, but not a position。” 有道理呀。一个人可以被委任予 responsibility,更可以自己选择responsibility,选择自己的position。当然,这种选择得和能力水平想匹配,这也就是为什么要不断的学习,积累,并且放宽眼界。不断积累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自己去选择道路的基础。

其次是学会忍耐,要善于思考

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可能是工资低了,可能是怀才不遇了,可能老板太坏。有的人会一点点改变局面,让自己的才能显露出来;有的人会赌气撂挑子不干或走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工作的第二年,业务成绩很好,一年拿到 15 %的涨薪,但让我很气愤的是,另一个组的同事却能拿到 25%。那时候心里过意不去,想用外面的 offer 来威胁公司。如果我来换一个角度思考,会怎么样。

论学位,是比她高;可是干的活,做的贡献,凭心而论她比我强。她做事情极其有责任心,把每一个项目都当成自己SAT考试那样去做,文章写的好,而且钻研问题的能力也很强。虽然是第二年 staff,我觉着她比一些熬年头上去的manager都强。

还是第三年 staff 时,她就掌握了美国最大电信公司的客户资源,并且成为IP转移这一大类项目expert。当然,代价是有的,这个项目的高级经理半路离开公司,按常规是要再派其它经理。不过别人谁也取代不了她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她知道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她就跟着合伙人,没日没夜的把上百万的项目给做下来了。中间GMAT也没考好。虽然她只是 senior associate,可是实际上在承担一个manager,或者是senior

manager 的职责。她的辛苦和努力,自然会有回报。如果你问她,想不想长期做AA业务,她会斩钉截铁的说,“No。”那为什么她工作要这么刻苦,尽职尽责。我想这是她的习惯 – 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成功是一种习惯。

想想自己,在工作中经常有懒惰情绪,觉着事情有别人罩着,我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完,就行了,多花时间在工作上,总觉得吃亏了,又没给我什么好处。成功是一种态度。

老公经常说,最怕一进公司就把自己当棵葱。以为自己是什么硕士,博士,就一定比别人强,要做比别人高级的活。Stay humble, stay hungry。另一方面心底里要 aiming high,有 vision,有耐心,,是Ph.D.就真正发挥出Ph.D.的作用。

以前我有一个可能是错误的观念,认为”climbing corporate ladder”是一件浪费生命的事情,极其无聊的事情。而个人创业,才是真正的价值实现。其实,无论给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很多习惯,态度,和素质,都是一样的。只有自己才能打开封锁自己思想的枷锁。

记得一年前,给在 Oracle 的印度同学发email,问他近况如何。他说已经从database组转到 product development/ marketing,正在实现他的几个新产品的设想。我说,“感到climbing corporate ladder 很无聊,呆在公司里浪费生命。”他说:“我不这么认为。在公司里面还是有机会创新和发展的。如果自己的公司不鼓励创新,应该找一家有利于发展和创新的公司。”

明白了,问题还是在人身上。如果我去了Oracle,估计每天痛苦挣扎,程序不愿意编,创新就更无处可谈。所以,很多的问题都是和个人相关的。

前两天,看见网上争吵到底学会计的有没有前途。这争吵没什么意义,会计师的前途可以千差万别。别人的路是很难照葫芦画瓢地走的,没有自己思考过,尝试过,就永远也不知道其中的滋味和奥妙。

总而言之,first thing first. The first thing is to work on myself

业界动态

聊聊品牌高端化与完美日记的巨亏

2021-3-29 9:05:29

业界动态

品牌做抖音电商的4个底层逻辑

2021-3-29 9:12:1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