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需求做优先级排序

所谓“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我们的时间、精力或者其它资源都是稀缺的。当我们做出这些决定的时候,我们就在为这些事情指定优先级,一件一件的完成。对于产品也一样,通过“用思维导图梳理用户需求”的学习,我们搞出来了那么多的需求。感觉都想做,无处着手~

为需求做优先级排序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怎么根据影响面做需求优先级排序。

建议优先级排序依据有四种:频率、开发难度和效果、产品价值、对用户的熟悉程度。

我们评时碰到的需求会非常多,那么这些需求谁先做,先给谁做,做哪些需求,需要有个简单的需求优先级排序。

需求优先级排序无论你在刚入职,还是到产品总监到老板,一直会面临的问题就是需求优先级的问题。这一点不仅仅是在产品的过程中,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这个方法也是基本管用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吧。

案例

BOSS:最近上门服务特别火,我们转型吧,要不我们也做一个每天送花上门的APP吧,我老婆就特别喜欢有人给他送花,一定有市场。

小徐(PM):中国人没有每天送花的习惯,而且花太贵了,这个项目不靠谱。

BOSS:怎么可能,中国有好多土豪呢,还有很多包二奶的,都有钱啊。

小徐(PM):……反正不靠谱

所以,小徐这一类产品经理基本上会让老板很难受,也是第一波被开掉的人,因为永远在否定老板,而不是在延伸。

那在这个情况下,产品经理应该怎么合理说服老板呢?我们来想一想。

回到上文的案例,老板说要做一个优惠码的需求,是不是要搞个订单,然后输入优惠码,然后可以给朋友优惠码。

上次我们梳理了一堆的需求,有潜在的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兴趣,遇到了什么问题,现在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案例里面有那么多的需求,怎么去评判优先级是怎么样子的?像每一个层级都是一个需求。

接下来,我们用两个四象限来看,第一个四象限是来看用户量和发生频率。

四象限看用户量与发生频率

1、 优先解决大用户量的高频问题,基础体验

2、最后解决少量用户的低频问题,超好体验

但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发生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老是去解决少量用户的低频问题,这样的话这些少量用户当然好了,体验也还可以,但是你的基础体验出问题了。

本来应该大量用户去做的事情并没有做好,但是你做了一些特别小众的用户,他并不能给你带来大量的价值,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是有问题的。

为需求做优先级排序

我们来看四象限,大概是这样的。第一是发生频率从低到高,用户量从少到多。

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是频率非常高,用户量非常大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要做,用户量非常大,但是频率相对比较低的。这能带来一个更好的体验,说明这个产品能通了,基本的路径能用,并且在一个60-70分的水平,然后对于大用户量来说有一个频率不高但是体验还可以的事情。

第三个象限是发生频率高,但是用户量不大的事情,这些是会带来好口碑的。就是用户进来之后,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你解决了,用户会很爽。

最后一个,就是发生频率不高,然后用户量也不大的,这其实是超预期的事情,就是你做这个事情没错,做完之后一些特别少量的用户看到这个东西感觉很有情怀,很不错。

所以这里面通常会这样分,优先要干的事情是第一象限的事情。特别在产品早期,一定要坚持先做高频并且大量用户的产品或功能需求,两两之间相比的时候就很明显了。

案例 某垂直电商平台

某垂直电商平台里面,我们从大的功能点来说,用户量大发生频率高的,比如像订单这个流程、商品的详情页肯定是高发生频率的东西。

再下来比如用户量大和发生频率低的设置、个人资料这些地方,比如缓存,都是放在这里的。

再下来,发生频率高但是用户量小的,商家入驻、商家后台管理。

最后一个是用户量小发生频率低的,比如发票。

四象限看开发难度和效果

1、 优先见效快且开发难度不大的,这就是迭代

2、 最后做很费劲而且见效慢的,这可能是未来的机会

为需求做优先级排序

第一部分,我们一定做的是早期来说优先迭代见效块,开发难度不大的事情。因为你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要不断去调整,不断去看用户反馈。

再往下,如果你是成长期的时候,第二象限就优先,早期开发的时候开发比较费劲,这时候已经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产品了,这个点上大家要去看一看,不是很快要做的事情。

再往下,其实就是开发难度小,见效比较慢的事情,这可能是一个小的创新。

最后,是开发费劲,见效慢的事情,可能是机会,很明显就是憋大招。

看产品价值

1、迫切程度:用户是不是真的非常需要?还是空想的?

比如刚才的老板想做优惠码的事情,他真的很需要还是想象呢?

2、付费意愿:用户是否会为了解决问题而付费?

有付费意愿,当然你可以做,做完之后你免费,那当然能获得市场。

3、ARPU:如果开发出来,用户会为之付多少钱?

有付费意愿,但是我究竟付多少钱?一块钱还是一百块钱,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看你对目标群体的熟悉程度

1、 你是否深入了解用户使用场景?

这个时候你要回过头来做功能点的调研,所以调研是你整个产品入门的基础。

2、 你对用户群体的理解是否足够了解?

这些群体你去真正操作体验的时候,是不是了解他们的这些东西。

3、 如果不熟悉,就想办法熟悉它,否则就不要动手

总结你的结论

1、用户:这个功能,第一批的核心用户是谁?

2、 场景:这个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

3、 问题:解决了这个用户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4、 对比:和用户现在的解决方案相比,体验/效率提升有多大?

最后,我们要把结论梳理出来。

业界动态

元气森林,困在代糖围城里

2021-4-3 9:18:59

业界动态

营销的六大法则,让营销变得更简单

2021-4-3 9:29: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