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是否影响了现代人的思考方式?

最近跟友人聊天,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随着抖音、快手、视频号的不断兴起,带来动辄每日数亿级的巨大用户规模,短视频无疑“入侵”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是否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我的答案是必然会改变。

短视频是否影响了现代人的思考方式?

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和接收信息的方式高度相关。俗话说“十聋九哑”,由于接收信息的差异,直接导致信息的输出有差异。并且由于接收信息的不同,大脑神经接收到的刺激频段也有所不同,长此以往,大家的思维方式、认知结构,便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

同样的道理,短视频和传统的图文内容有什么样的区别?把时间拉回到十年前,在微博兴起之后,很多人就惊呼这种以140字为核心的沟通内容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人们不再去思考长难句,而用更加简短的语言进行沟通,具体体现在不愿意花时间研读一本“大部头”实体书,逐渐将精力转向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

短视频是否影响了现代人的思考方式?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里提到,人的思维结构分为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通过情绪感觉进行快速判断,是一种省能量的思考方式,在人的生存活动中作用巨大。例如火烧到手了,我们可以不假思索地抽回双手,规避危险,而不是在思考“温度超过五十度,会使得我的蛋白质变性”之后,才躲开火苗。再比如,看到眼前突然出现一只狮子,我们也并不需要思考这只猛兽尖牙可怖,体格强壮,而是应该立刻逃跑或装死。

以上这两种情境都使用了系统一的思维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节省能量,做出判断。但是这种判断能力在复杂的认知中起不到太多作用,甚至会被“带节奏”。微博上的标题党和片段化观点,快速触发的不是用户在这件事情上的认知与思想,而是向用户注入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情绪状态。不管是短句子还是短视频,用户对这些内容消费领域的“快消品”的青睐,本质上没有促进思考,增加的只是情绪体验。

不难发现,人脑其实是偏好系统一的。一名女性在生气的状态下,言语刻薄,音量扰人,这是无意识且不费力的行为。

系统二尽管有大量的逻辑推理求证,能够产生更精准的判断,但难度较高。十七乘以二十四,很难立刻推导出它的结果,运算过程也是耗心耗力耗神的过程。

短视频是否影响了现代人的思考方式?

人们愿意去刷肥皂剧,偏好简单的情绪判断,而不愿意在闲暇的时候去做深度思考。基于此,短视频广受欢迎。

回顾信息的传播方式,大抵沿着从文字到图片,到音频,再到视频不断的演变和发展。视频作为最丰富的内容载体,它包含了动态图片(1秒24帧)、声音、文字,集各种信息的形态于一身。它使得我们在三秒钟内,可以轻松接收到密度最高的信息。而且这种信息只需要被动接收就可以。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书籍信息,人们需要主动地去获取。这也是为什么看电影很放松,而读书就会很累的根本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人类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一个视频直播流中,肉眼所看所听皆是一个个“视频”,这是人脑接收信息成本最低的一种呈现形式。读书时,人需要去脑补文字中的画面。而那些静止的图片,也需要去脑补它们背后的故事。相较于文字和图画,视频成为一种交互体验感最直接的方式。

短视频并非百利无一害。人们长期刷短视频,会出现严重的身心问题。就像只吃精米,就会使得人体缺少某些特定营养元素,甚至会导致咀嚼能力受损,影响牙齿的正常功能。同样,人脑的刺激系统长期吃那种”低质量”、”高热量”的垃圾信息(短视频),就会使得大脑的二号决策系统(逻辑、推理、求证等体系)长期得不到锻炼,从而导致脑部决策能力严重下降。

所以,我认为一定会出现短视频改变人们认知和思维方式的现象。某种意义上讲,现在某类人群出现的“阅读障碍”,就是刷了太多短视频造成的。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去消费内容,相反地,工作需要创造内容,需要去形成一些推理和判断。既然避免不了短视频的“侵蚀”,不妨正视这些内容“快消品”,不要一味地沉浸在一时的感官刺激上,尝试阅读或者系统地学习某些课程,锻炼脑部反应,才能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

短视频虽好,莫要“贪杯”!与各位共勉。

业界动态

初探运营活动故事化体验设计

2021-4-3 9:48:15

业界动态

用合作换时间,不失为小米造车的好选择

2021-4-3 9:53: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