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枯竭,模式抱团,在线教育何去何从

新的政策不断颁布,虽然天价广告费让行业躲过了315,但该来的还是来了。在这波在线教育的衰落中,政策还真就是个次要因素。如果说政策有什么影响,就是提前刺破了泡沫,让一些准备快速上市割韭菜的公司,不得不转头面对现实。

流量枯竭,模式抱团,在线教育何去何从

疫情带来的千万级新学员几乎没有转化,其他渠道新学员转化率也逐渐变差,侧面说明了这个市场天花板已经到了。而各个机构簇拥下的双师大班课模式,也在相互“借鉴”中几乎趋同。

有人开始搞两季联报,其他团队跟进了。有人开始送一个精美的礼盒,其他团队跟进了。有人开始抖音短视频获客,其他团队跟进了。有人开始在最后一节课让老师哭着给学生告别打感情牌,其他团队跟进了。

毫无秘密可言,也毫无新意可言。

流量枯竭才要寻求突破,但职业经理人们不会试着去创新,而是选择继续模式抱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在阿拉里克率领哥特人攻陷罗马之前,罗马人已经杀死了罗马。

现状无法解决

面对现状有什么解法么?

有人提了要本地化。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各地教材、教学进度千差万别,双师大班课的根本就是主讲带大班的效率提升,那么不可能做本地化的主讲老师。

但如果就做本地化的辅导老师呢?当然是不够的的。在教学服务环节中,辅导老师起的作用较小,很多公司的辅导老师实质上也就是销售的角色,专业水平较低。

还有人提出提高辅导效率,但说到底都是内卷化下一点点抠收益的尝试。

回到原点,家长为什么要续报,才是这个行业的根本问题。从行业的迭代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挖名师的行为减少了,老师们的销售动作和销售强度增加了。

为什么转化率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呢?

当获客进一步扩大,那些生活艰难的家长还有钱买1000多的课么?

事实很残酷。在K12领域,现在的模式难以保证学习效果,所以续报中销售技巧越来越重要,同时那些被认为是潜在用户的经济拮据的家长们也很难转化。

不是没人发现这个问题,只是没人戳破这个问题。咬着牙也得高价拉新维持规模增长,只要上市就好了,可惜这波新政下,短期内上市已经不可能了。

科技与在线教育

科技到底带给了在线教育什么呢?

语音识别解决了英语开口的问题,这也是口语AI课的基础。

但双师大班模式,几乎没有任何科技创新的地方。直播间?YY和Zoom做了这么多年了。加了辅导老师这个角色,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创新在国内高烈度竞争下,迅速被全面跟进。

而个性化学习和自适应学习这样教育学里早就出现了无数次的概念,却还是少有投入。技术派的人希望这个系统像神经网络那样原理简洁,数据扔进去就通了。教学派对技术鲜有了解,最终搞得东西和录播课没有区别。

但要解决学习效果和模式困境,必须如此。

也许是明年,也许是再之后。也许是这些公司,也许是别的什么公司。

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新的模式不需要等算法有什么新突破,也不需要存在一个对算法有深刻理解的教研团队。只是这中间需要很多精巧的策略设计,就和一个精密的机械表一样,充满了工匠的智慧。

如何高效地构建用户的知识网络?可以在错题之后,让用户快速提供一些格式化反馈。

如何提高用户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游戏化设计,将学习进度任务化,并且让进度可视化。

如何解决线下学习和线上体系的协调?可以将学习体系、评价体系和练习体系解耦,让用户通过测评跳过一些学习模块。

如何保证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可以根据学习时间、学习目标、评测结果给出规划化的学习路径规划。

都不是什么高级的东西,但建筑效果图和工程图是两个概念,需要脚踏实地,在具体工作中迭代。

只是在流量枯竭、模式抱团的现在,职业经理人没有动力做,而老一辈的企业决策者们无法理解这些东西。

这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翻译问题,老一派希望用足够的语法规则去翻译,新一派希望用语料库和算法直接翻译。新一派的方向取代了老一派,只是因为老一代权威退休,新一代人掌握了话语权。

也许真的需要新的在线教育公司,新的搅局者。

业界动态

李佳琦赚钱靠嘴,翻车也靠嘴?

2021-5-26 9:39:31

业界动态

妄想营销“人性弱点”,是营销人最大的“人性弱点”

2021-5-26 9:54: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