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产品经理几个关键认知

之前两段工作经历都在创业公司,去年进入某大厂后,无论是节奏还是做事逻辑都与创业公司大为不同,起初非常不适应,随着被虐多了,发现有几个底层逻辑理解大厂玩法较为关键,本篇就谈谈大厂产品经理的关键认知。

大厂产品经理几个关键认知

平台思维

之前在《聊聊公司生态位与产品经理的关系》谈到过不同公司生态位的关系。大厂在生态位的顶端,具有资金、人才、市场、基础设施等优势,上层业务和需求会不断变化,但越到底层基础设施越持久,覆盖面也越大,所以大厂倾向于平台思维。

正是出于平台思维的逻辑,近些年才会出现中台热,因为前端业务会死,但中台不会,反而能沉淀能力,服务内部或对外商业化,是逐步积累和放大价值的过程。

前两段工作经历中,创业公司也希望未来做平台,但限于公司所处生态位,并不能真正做起生态。因此平台思维不仅限于大厂,但的的确确大厂更容易有资源和动力做成。

对产品经理来讲,单独的做单点业务,没有平台思维,在大厂就会局限自身发展。相反有平台思维,并且将自身工作与平台挂钩,就能享受平台扩张的红利,格局更高了一层。

业务卖点

公司中每个部门或业务,都有其独特的卖点,否则就会被关停并转掉。因此即便产品经理不感知这个卖点,这个卖点也存在,并且直接关系到产品经理个人的发展。因此对于产品经理来讲,身处某个部门或业务,势必要从公司或高层视角,来看待所处部门或业务,达到个人发展与部门或业务卖点匹配,更能够获得发展红利。

假设部门是研发部门,需要体现技术的先进性,那就需要将领先技术与现实业务结合,关注落地业务的标杆意义,可以是社会价值,也可以是落地数量/数据量上。而假设所负责业务,既不能体现技术领先性,也难以体现数量/数据量,就始终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在上一段工作经历中,负责主要业务的产品经理不断拿到期权与加薪,体现技术价值的研发工程师也能拿到超额的收益。虽然都是同事,但从结果和收益看,差异明显。老黄牛只能解决就业问题,但无法解决发展问题。

个人发展与业务卖点匹配,类似于产品市场匹配(PMF)逻辑,本质都是理解目标,并且调整方向适配目标的过程。

信用背书

产品经理在职场发展无非追求赚钱、学本事、信用背书,而创造用户或客户价值只是获取以上三种东西的过程。赚钱和学本事好理解,信用背书是容易被忽略的。

信用背书获取基于两个条件:有信用背书的条件和有获取信用背书的结果。

举例来讲,去年前公司人员大扩张,大部分产品分工开始细化,而新入职的产品经理只能做边边角角的工作,在这样的螺丝钉环境里,是不具备信用背书条件的,因为做的事情影响面小,同时对外出口不可控。这样的环境是不具备信用背书条件的。

而获取信用背书的结果,是通过做事拿到结果,受到认可并且这认可算到相应产品经理的头上。既名与实匹配,收益与付出匹配,并且能享受后续的延伸收益。

信用背书决定了获取更大的机会与发展,但信用背书也并非可以躺着获得。

超越工具人

从公司稳定运行角度来讲,希望将每个员工作为工具人,这样管理和汰换成本可以最低。而从个人角度来讲,只有超越工具人才能走的更远。从这个视角来讲,会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在博弈。

对于产品经理来讲,如果纯做画原型的工具人,是没有太多发展的,而且会很快被长江后浪所取代。只有那些不局限只画图,关注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并且采取行动将两者相匹配的才能走的更远。

当然很重要的前提是,要寻找能够有发展动能的机会与环境,如果环境实在烂了或者固化了,那努力就是白费的。

业界动态

GDP是什么意思?

2021-6-19 10:55:33

业界动态

以教育机构“大脑派”为例,拆解在线教育运营方法论

2021-6-19 11:53: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