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哲学与学习曲线

之前的文章,我们通过企业和消费者的视角来分析产品 —— 产品连接消费者与企业。讨论其背后的市场选择与产品规划。

产品设计哲学与学习曲线

最近群内多了一个声音,就是我之前一直说的产品设计(此设计非 ID/MD 设计),包含了很多细节。比如产品评审的时候,产品需求反复被打回来;比如哪些设计指标是需要产品经理提供的?等等诸如此类问题。

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运行环境,其要求虽然千差万别,使用方法大相径庭。不过细细看来,无非就两视角而已。

即,通过产品的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视角观察产品。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产品是联系设计者与使用者的桥梁。

为什么说“一定意义上”呢?比如 LV 更多是品牌/情感/圈层/身份作为连接的主要的桥梁,嘻嘻总结可以归为希望和恐惧。是情感情感性的,而非 包包 本身。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解决问题,任务型的科技产品。而这个是另外一个产品分支,暂且搁置!

产品的设计者为了解决一类问题而设计产品,产品的使用者同样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使用产品。

在理想情况下,产品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对问题的理解是一致的(这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用户的差异性,同样这是另外一个产品分支)。多数情况下,二者对问题的理解只能是类似的或者重叠的。

能做到这样,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讲,这个产品是成功的。因为产品的设计者能够绝大部分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对应的使用者能够绝大部分的理解这个产品的长度和弊端,使用起来非常的得心应手。

但,在现实环境中,往往并没有这么顺利,不然也不会产生大家对需求激烈的讨论和对需求理解的极度渴求。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产品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对问题的理解偏差。随着而来的是,二者对产品使用方法或者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偏差。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许会有这种感叹,如果这个地方这么设计就好了。这方面,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我就不列举了。这是产品设计对于使用者带来不便的地方。

相反,还有产品设计者都没有想到的用法,但被使用者将产品运用到超乎设计者想象的例子。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有一年好多农民伯伯用洗衣机来洗红薯。所以那一年,低端洗衣机销量出奇的好!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可口可乐、伟哥、大疆无人机。

生活中,像这样对产品巧妙用法的例子枚不胜举,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小范围,不是主流,并且充满了偶然性。

那么,我们再看一个非特殊性的例子,不知道读者里有多少了解 C++,C++ 模板被设计的初衷是想让 C++ 在处理对象时更加灵活,当 C++ 模板的图灵完全特性被发现之后,可以用来写作一些通用的库。

设计者未必想到模板对于库的妙用。

二是,产品的设计者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专家。而使用者则没有体验到产品的强大之处。

我们都是智能硬件行业的,可能大部分见过工厂里面的机床,我们看见操作机床的小哥哥可能学历并不是很高,可能很多都是大专/中专技校毕业,他们能够很操作机床进行产品生产,但并不会进行参数调整和产品加工模型设计。

那如果要改变机床的加工模式,必须由相应的工程人员进行设计并在机床电脑上进行相应的设置才能交由操作工人进行生产。

无论是机床的技术人员还是操作工人都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工具,学会像设计者那样思考,从而领略到工具的强大之处,经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营的程度。

如果你对机床不是很熟悉,那么对于产品经理来讲接触比较多的可能是平面设计师的吃饭工具“Photoshop”。

PS 看起来很简单,菜单栏和工具栏上的几乎所有的图标可能你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但是并不会像设计人员那样处理出来一张精美的图片。

虽然工具(产品)千差万别,不同工具使用方法也大相径庭。

但是,如果细细总结,基本上绝大部分产品的设计方法无非就两种,对应的学习方法也就两种。

一种是通过复杂部件儿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针对特定领域问题的产品,可以形象的比如为 瑞士军刀。另一种就是与之相对应的由相对单一功能的产品组合成的 工具集(在软件开发领域叫做工具链,如果你熟悉软件开发的话)。

以及,与这两种产品设计对应的学习曲线是不应一样的。

一把瑞士军刀,以方便著称,但并不是真正的军事用刀具,实际是一把包含很多部件/功能,配合使用解决野外生存问题的工具。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一个集合很多图像算法和插件于一体的平面设计软件。

Photoshop 通过一个统一的控制界面,将这些功能有机的组合到一起,通过一个命令/控件抽象软件内部复杂的操作。

我们在使用的时候看不见内部软件运行的规则,其实是通过一个个命令和不同参数的设置来实现我们表层简单操作。

几乎没实现一个功能,并不仅仅是单一程序,单一的部件,而是一揽子的部件和一系列的功能模块儿调用来实现。

在软件领域如此,在智能硬件领域也是同理。

比如,DJI 的航拍无人机,DJI 给自己的定位是“会飞的相机”。它提供了一个更易实现,更经济的方式实现空中视觉的拍摄。

我们想得到一张超级美感,超级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或一段视频。作为用户只需要将无人机飞到自己理想中的位置即可,通过传回来的实时视频,不断的调整位置,找到合适的光线,调整合适的焦距,点击一下拍摄按钮就可实现。

对于用户来讲,只需要轻轻拨动飞行控制遥感控制飞机的位置/姿态,按下快门键即可。拍摄视频同理。

用户使用起来是如此的简单,但是对于产品设计者来讲并不简单。

控制飞行器需要飞控系统/通讯系统/环境感知/位置及姿态判断;让飞行器飞起来需要空气动力学/动力系统等;方便用户实时构图,需要图传系统;得到一张精美的图片,需要图像学及图像处理系统等。

这些系统背后需要软硬件系统性的知识。

总结这类产品,其实是将各种工具有机的组合,一起来解决复杂问题的产品设计哲学。实际上,这是一类工具,而不是单一的工具,一个领域的问题,而不是单一的工具。

比如,这台会飞的相机,其实是飞机+云台+相机的有机组合,这一类工具通过精巧的组合到一起,对外统一提供一个服务接口,使得用户能够用足够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产品的设计者隔开了用户与产品内部的复杂逻辑,让用户从一个“抽象”的层面去理解产品。

这是“瑞士军刀”产品的设计特点,那么与之对应的“工具链”产品就更好理解了。

工具链产品同样是针对特定领域的问题,这类问题被拆解成了多个不同的且有相对明确独立性的任务。每一个任务用不同的工具去解决。

这在软件产品中,非常的常见,比如上文提到的 Photoshop ,后面发展出了插件系统,由不同的任务专家开发了特定的插件。这类软件还有我们经常使用的 Chrome 浏览器,开发者提供一套统一插件接口,只需要根据接口开发插件进行功能扩展即可。

同样,在智能硬件领域也是如此。

比如,前文提到的 DJI 无人机,对于设计者而言,他们也开放了插件系统,设计者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扩展开发。这是针对有能力的开发者或者终端使用者而言。

比如,在自动化工厂而已,设计者本来就根据统一任务开发了从码头到来料仓库,从仓库到产线,产线到产线之间,产线到检测系统再到成品库房,最后从成品库房到出货,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工具链产品来满足需求。

既然是处理同一领域问题,为什么不采用同一种工具去解决呢?这是因为环境差异极大,也许底层的技术相同,但产品适配的环境不同。

再比如,家用清洁机器人同理,这里留一个思考供大家探索?

这里就引申出来我们的领域知识模型假设和产品设计的学习曲线。

无论是 Photoshop 还是航拍无人机,面向的都是特定的领域。Photoshop 处理一张图片,背后蕴含的是图片是一个多层次的物体。如果我们不了解图像的知识模型,作为 Photoshop 的设计者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设计这个软件;作为使用者,即使我们看得懂控制界面上每一个控件的意思,但是我们不可能设计出来一张精美的图片。

这要求的是,我们必须掌握图像的知识模型。

因为需要领域知识作为铺垫,“瑞士军刀”产品设计的学习曲线是因人而异的。对于有些人来讲平常本来就学习了大量的领域知识,学习起来毫不费力气。

比如,我曾经讲过我同事的例子,他本来就是自动化专业毕业,对于他来讲,整个机械(含软硬件)他都非常的清楚,他知道什么类型的问题调用什么样的资源去解决,何时找哪些方面的人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组织人员/资源去解决问题。

相应的软件的使用,只要知道对应的软件知识很快就能学会,即使不采用项目管理的软件工具,用其他的工具进行记录项目问题,任务分配,毫不影响项目进展及质量。

这对于他来讲学习曲线就平缓很多!

假如没有对应的领域知识模型,很难快速厘清无人机这样的复杂嵌入式系统。那就只能沦为根据别人拆分的任务,排排任务期限,跟进进度,丝毫没有项目管理的职能。

对于,没有这类领域知识模型的项目经理经理来讲,学习曲线就非常的陡峭!这个就不用解释,大家可能就深有体会,群内经常有关于ci问题的讨论。

这里简单列举一条吧!不明白产品的系统结构,拆分任务都很困难,任务排期无从下手!

对于我们智能硬件领域的产品经理而言,更是如此!

无论是“瑞士军刀” 这类产品的设计,还是“工具链”产品的设计。我们都必须是这类领域的问题解决专家。

曾经在知识星球列出了几点关于做好产品经理必须具备的几个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这条。

这一点,很好理解。作为 PM 的你不懂你领域的知识,很难指导去设计产品。比如,你不懂图像,是不可能主导设计 PS 软件的。

作为产品的使用者来讲,同理!掌握特定领域的知识是使用产品的前提,一般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产品,都是基于领域知识的。

所以,无论多么简单或者多么复杂的产品,一般都会配备相应的或复杂或简单的说明文档,这也可看作是工具链中的一部分。

也许,你会反驳说,现在提倡的是傻瓜式操作!是,我非常认可,但这是对于产品经理的要求,要求我们提供一套简洁易用的用户操作界面!

但,这并不能成为你不提供相应工具链的理由!我们必然知道,特别是大型消费型产品,哪怕是针对同一个细分目标市场,其用户个体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比如,汽车!百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早已形成良好的操作界面,根本不用去关注汽车内部的运行原理就能把车开的很好。以及在取得上路资格之前就已经有驾校进行培训。

但这并不是你省去那本厚厚的使用手册/保养手册,甚至附赠解读光盘的理解!

虽然作为产品的设计者,我们并不直接教使用者使用这些产品的知识。

最后总结一下:

“瑞士军刀”型产品的特点是,面向特定领域并覆盖该领域大部分问题;产品内部由众多功能模块组成,对外提供统一的简洁的服务接口(或叫控制界面);或许有扩展系统。

“工具链”型产品的特点是,面向特定任务的解决方案;由一组适应对应特性的产品去解决一个特定领域的问题。

业界动态

广告人素质教育

2021-11-30 9:00:45

业界动态

SaaS 增长新思路:如何让产品使用者成为你的销售?

2021-11-30 9:45:4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