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圈的几个坏消息

一入直播深似海,行业大佬也不例外。

直播圈的几个坏消息

去年4月董明珠直播首秀就翻了车,倔强的董小姐没有放弃,毕竟格力在电商时代发力太晚,直播时代得亲自上阵。后来尝到了老板IP甜头,董明珠扬言要把女秘书孟羽童培养成第二个“董小姐”,被李国庆在直播中一语戳破,直言这波操作是炒作,为的是自己孵化直播网红。果然,随着相关话题上热搜,孟羽童抖音粉丝破万,随后正式开始直播带货,李老师神预言。

直播圈的几个坏消息

董明珠的野心,李国庆当然懂。左手卖书,右手卖酒,李国庆在直播带货领域玩得如鱼得水,频频拿婚姻、家暴和偷公章的狗血旧闻来炒作,拉下老脸在直播这片红海中厮杀,俨然要开启自己的第四次创业。

同样也直播卖书的俞敏洪显然慢了一拍,首次登场GMV只有27万,和他的前员工罗永浩相比还差了十万个李国庆。

罗永浩的前半生因为新东方而走向俞敏洪,俞敏洪的后半生因为新东方而可能走向罗永浩,多么戏剧的宿命啊。虽然相隔时间不长,但目前看来,俞敏洪进军直播的难度已经远远大于2020年的罗永浩。最能熬鸡汤的俞老师,未来想要率领断臂求生的新东方成功转型并不容易。

直播电商行业早已不是什么蓝海,外行看着香饽饽,只有内行知道已经卷不动了。从罗永浩到俞敏洪,也是行规、法规和品类快速成熟完善的过程。与此同时,马太效应凸显,竞争白热化,头部主播坐拥大量资源,中小主播举步维艰,涝的涝死,旱的旱死。眼下,仍然每天都有大量明星素人、品牌方和内容创业者涌入直播间,试图入场分一杯羹。

直播带货热潮下,我说说我几点悲观的想法。

1、雪梨不是最后一个,政策只会继续收紧

雪梨是首个被实名披露的网红主播偷逃税案例,而且是头部主播巨额逃税被罚。但我敢说,雪梨不会是最后一个被公开通报和处罚的头部主播,接下来,或许还会有名气更大、更高处罚金的查处,也很有可能,有些人将在这个寒冬从此告别直播带货这一行。

从2016年在线直播兴起,历经千播大战,直播产业大洗白,电商平台入局,直播带货兴起到白热化。这5年也伴随反低俗、反垄断、反假冒伪劣、反偷税逃税,不管是手段还是目的,都是为了整顿直播乱象。早在2017年,政府就收紧审核,依赖秀场模式的直播平台被审查打击。罗永浩入局的2020年,直播的狂欢达到顶峰。狂欢之后,诸多问题随即暴露出来,数据造假、大数据杀熟……相关行业开始反思,主管部门随即加大监管力度。即便拥有大量粉丝支持的罗永浩,早期也曾受限于供应链和品控而数次翻车。

董明珠刚开始带货什么都卖,一场直播卖几十亿,但今年对货品的筛选越来越严,这是趋势。直播带货,“货”是关键,大大小小的翻车事件和消费者投诉中,“货”的问题最致命。辛巴因为“假燕窝”事件被封杀,李佳琦和薇娅也曾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遭全网质疑。未来,对直播的监管和审查只会越来越紧,而可能带货的关键不是谁来带,而是带什么货。或许,直播的尽头是产品,而产品的尽头是品牌。

2、GMV只是一场骗局,大部分直播带货不赚钱

“薇娅一年能卖一百多个亿,我带着几十个老师做直播,是不是一年也能做上百亿?”俞敏洪曾在高管会上如是说。

俞敏洪或许只看到头部主播动辄上百亿的GMV,但不知道品牌方可能根本不赚钱。直播带货是多方博弈,是一场围绕着成本、品类、互动和性价比等当面的战争,内容、选品、供应链和平台算法等因素都能影响战局。

直播圈的几个坏消息

众多玩家涌入直播电商,“罗永浩”更像是一个群体与一种趋势,明星红人进场后的直播间,佣金+服务费+坑位费水涨船高,没钱的品牌根本玩不转,只能用纯佣渠道 BD 的方式去喝口汤。与此同时,扎堆的BD又稀释掉了带货的利润率,在短视频卖货的老铁们只会越干越苦,越活越累。而在平台和商家以及头部主播的作用下,中小主播的盈利并不乐观。雪梨事件或许是个分水岭,该交的税还是得交,主播的盈利空间将被更大压缩,商家的那块蛋糕又少了一口。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李佳琦和薇娅直播间不赚钱的欧莱雅,在淘宝玩起了“双标”。我猜老罗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宣布自己还清了巨额债务,哪怕未来在虚无缥缈的元宇宙有一番作为,但这背后都是千千万万个品牌商家勒紧裤腰带的功劳。

3、带货已成常态化,品牌直播间只是基础设施

大家发现没有,如今各大品牌在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的直播间已经变得常态化。罗永浩的“交个朋友”直播间甚至24小时不打烊,哪怕凌晨四点打开,发现他们还在播。这不是挣钱不要命,这就是未来的趋势,直播间就像一个店铺门面,时时播时时挂在那。

一年前,“品牌自播”还是一个新鲜词汇。抖音等平台为了对冲头部主播尾大不掉的风险,抛出返点让利和流量扶持等诱惑激励企业自播,一时间各大品牌纷纷加入,试图从线下实体店往线上直播间转型,代理商被洗牌。

一年后,品牌自播的红利被蚕食得所剩无几,连DOU+都投不了,各家老板纷纷亲自上阵为品牌背书,但除了像董明珠这样的明星高管之外大多数老板效果平平。明星偶像的货开始卖不动了,数据渗水,最终还是品牌一方扛下了所有。内卷下的品牌直播间,开始玩起了MCN网红的那一套,不再简单自卖自夸了,策划、脚本、表演流程化运营。前段时间火热的“娘娘直播”就是典型,直播间宛若宫斗场,娘娘们一口一个GMV,煞是热闹。

直播圈的几个坏消息
直播圈的几个坏消息

娘娘直播间被质疑是看戏的人多,下单的人少。我却不这么看。娘娘直播的初衷根本就不是GMV,更像是一场承载在直播流量入口的品牌秀,甭管转化率多少,只要有人看,品牌就成功了。是否成为趋势很难说,但至少说明品牌自播回到了工具,试图在直播间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沉淀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恰如老罗当年的广告语:基本上不赚钱,交个朋友。

今晚我的朋友圈被龚文祥的“群公告”刷屏了,行业大变革前夕,“泣告”行业同仁只将视频号直播作为私域工具使用。这跟前面说的直播回归工具不谋而合,直播已经不是风口,也不是趋势,而是工具和设施。直播不会凉,但坏消息会接踵而至。

直播圈的几个坏消息

我想说的是,不管是达人还是品牌自播,未来的带货生态还会持续恶化,直播将不再是灵丹妙药,而是品牌和市场的基础设施,或许未来每个品牌都将会配置24小时直播间,保障直播间人力的持续长时间输出。对品牌来说,直播带货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直播带货却又是万万不能的。

回想5年前,秀场承载的打赏模式很快触及天花板,直播社交迟迟无法搭建,快手和淘宝做直播的思维也还停留在PC时代,把直播当成引流的工具。当时B站也跟风开了直播,但只把直播视为防守策略,不知道做了有什么用,又不敢不做。一地鸡毛过后,如今的直播带货“媛”风盛行,兜兜转转仿佛又回到了秀场和工具的时代。

许知远在《十三邀》中有句话说得好,“历史可能与未来一样崭新,而当下也许如过去一般古老”。

4、直播熄灭了营销,也冷却了消费升级

随着直播卖货成为常态化,我们可以看到的是,GMV还在增长,但不再疯狂;品牌还在卖力做直播,但不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以前,直播去营销化,专注带货;如今,直播又从交易逻辑转变到了营销逻辑。

营销圈今年似乎没有特别破圈的广告,互联网反垄断了,在线教育沉默了,新消费品牌降温了,除去鸿星尔克偶然出圈,这是品牌乏善可陈的一年。更何况,建立在品牌自播上翻红的鸿星尔克正在疯狂掉粉,野性消费终将回归理性,市场营销也不再是通过直播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

基于兴趣电商的直播带货确实养活了很多人,但越来越人活得并不好。以前觉得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会对天猫和京东形成威胁,现在猛然发现,这些直播间的产品正在拼多多化,大品牌和高单价的商品开始对直播间失去热情,因为即时决策的冲动消费也正在蚕食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而随着店播常态化,流量见底,老板IP不再吃香,达人下滑,顶流达人的头部效应也将会弱化。俞敏洪想要入局的直播基地,见效缓慢且代价高昂。只怕哪天十有九亏,望洋兴叹的出局者仍拦不住来势汹汹的入局者。

俞敏洪在《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写到:“要把自己当成面团不断地揉。加水的过程不断地揉,变成面团,揉成拉面,你可以拉,可以揉,可以变形,但是它就是不断。”俞老师想打好直播中场战事,想必会被揉得很惨。

业界动态

《如何定义APP视觉品牌》:设计流程与操作方法浅析

2021-11-30 23:42:46

业界动态

元宇宙中的炒房人

2021-12-1 9:25: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