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元宇宙热潮一边是大厂裁员,明天会更好么?

转眼到了最后一个月,回望这一年发现有太多的关键词——全民抗击疫情的第二年、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一年、我国“碳中和”承诺宣布的一年、教育行业和互联网平台被“重定义”的一年、同时也被定义为元宇宙的元年。

一边是元宇宙热潮一边是大厂裁员,明天会更好么?

似乎很多重大事件集中在这一年,这里面每一个事件放在其他年份都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大事,2021年真的不缺大事。

而我们的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除了每日的工作和生活,在2021年有些人经历了流调和隔离、有些人参加了不止一次的核酸检测、有些人面对职业的变动、有些人正在谋划人生的重大决策。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的人生正在被这样一条条的新闻所改变,其中有些已经从传闻变成现实、有些还在大家的猜测中。

一边是元宇宙热潮一边是大厂裁员,明天会更好么?

图丨来源于网络

一边是元宇宙热潮一边是大厂裁员,明天会更好么?

图丨来源于网络

无论怎样,我们都在经历一个和过去10年不大一样的时间,就是这个世界在发生根本的、长期的变化。

作为互联网产品经理,发生在互联网领域的事件于我更有直观的感受。如果放在5年前,“元宇宙”这种层次的概念,加上Facebook通过改名来为之背书,完全有可能催生出一轮新的投资热潮,风投基金会拿着大把钞票成百上千万的投给做AR、VR和社交、游戏的创业团队,只要他们的商业计划书里面有元宇宙这几个字。互联网巨头也会成立新的团队,用翻倍的薪资招揽人才加入他们,一起去探索改变世界的路径。

但是在2021年似乎人人都知道这个概念的产生,但是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拉开架势去创造潮流,跟随概念,而是“有条不紊”的该优化优化、该裁员裁员,这种“吊诡”的感觉是过往未曾感受到的。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01、互联网的第三个冬天

熟悉互联网的伙伴们都知道“互联网的冬天”这个词,其实差不多每10年就会来一个冬天,最早的那个冬天是2000年前后,这个冬天的到来是因为互联网当时大部分还是概念,缺少有效的商业模式。于是在一轮疯狂的资本炒作之后,第一个互联网的冬天到来了。九成以上的互联网公司只剩下一个名字,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剩下了未来的巨头Amazon、腾讯、阿里巴巴。

第二个冬天是2008年,最早感受到寒意的是马云,并写下了一封非常著名的公开信《冬天的使命》,这个冬天是实体经济的冬天,是经济危机反射到互联网带来的冬天。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推出,在那个冬天,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都被建设起来,为随后的移动互联网热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美团、滴滴吹上了春风。

几年后,2021年可能会被定义成第三个冬天,这个冬天的背景是中国已经有了9.89亿网民,网民渗透率是70.4%(数据来源:CNNIC数据),看起来形式一片大好,但是大部分互联网巨头都陷入了增长瓶颈。这个冬天是互联网真正的、自己的冬天,因为这个冬天是互联网行业第一次真正地要反思除了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之外,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的真实价值是什么以及真实的增量是什么。

如果没有答案,这个行业就会迅速成为一个“传统”行业,剩下的竞争就只有谁的价格低、谁的加班多,更可能结果是连比加班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客户和市场淘汰,这个可能性不只是中小企业要面对,某些巨头可能有更直接的压力。

02、元宇宙的弱点

首先要明确,元宇宙是这些年我见到的概念中最具有革命性的概念。和前阵子流行的数字孪生相比,元宇宙(用刘润老师的定义Meta 更适合定义为“超” —— metaverse超宇宙)更加纯粹、更有内涵和外延。

数字孪生的重点是数字化对物理世界的一种镜像,以及通过这种镜像带来的更高效能、更多可能性,其本身已经是一个非常棒的理念了。

元宇宙超越了数字孪生中对物理世界的执念,并试图构建一个完全超越物理世界的“世界”,这个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唯一联系其实就只有我们这些还生活在物理世界中的人而已。

元宇宙如何成为一种可能,其实是信息技术、交互方式和基础设施持续发展的结果,但是当元宇宙具备了这些基础之后,它的发展就超出了我们原来所能想象的部分。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熟悉的一些”公理“将会被打破,比如如何定义一个人,一个人是否能同时存在于多个场景(类似物理世界中的你同时存在于多个地点)、人的生命如何终结(有永生的个体也有被放弃的副本)、什么叫财产、什么叫资源、人与人的关系、社区的治理、沟通的方式都将被重新定义。

但是,这样一个世界存在着一个不可避免的弱点,至少是当下科技发展水平下的弱点,就是这个无限的虚拟的世界,是由物理世界中这些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商业组织运营支撑的,是被物理世界所”管理“的。

所以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元宇宙还是物理世界的一个附属品,还不是“超宇宙”的。如果做个类比,这个元宇宙还是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充满无限可能却又很难讲出来到底有什么价值。

03、青黄不接之年

所以当下这种“吊诡”的状态就来自于“传统互联网”要再次迎接冬天,而新的技术和新的概念还在萌芽阶段,这次“青黄不接”不仅可以用在靠天吃饭的第一产业,也可以用在互联网行业上了。

尽管在互联网的若干个细分赛道上,还有让人欣喜的事情发生,比如直播电商、比如出海和跨境。但是从整体来说,互联网确实进入了青黄不接的阶段。

04、明天会更好么?明天如何更好?

马克思告诉我们后天一定会更好,但是从不承诺明天就会好。历史是螺旋上升的,所以我们可以很确定互联网的未来一定是更美好的,但是不确定在未来两三年会好。

所以当下的我们,作为产品经理如何面对这个未来 —— 在可预见的三五年,互联网会进入一个低速发展期,靠行业红利增长已经不现实,只有能给客户带来“真价值”的公司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那么在公司中的产品经理该如何生存?

前阵子在产品经理大会上分享了一本老书《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可以作为回答这个问题的参考。

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面,除了介绍产品经理角色认知,核心内容是产品经理的三大技巧——规划技巧、产品技巧、职能性技巧,与我们通常认知到的所谓规划、产品、职能不同,但这些并不是我们通常认知到的所谓规划、产品、职能。在作者琳达的定义中,规划技巧是”产品营销”的规划、是客户价值的管理、是产品计划和节奏的设计;产品技巧是评估产品组合、新产品提案开发到上市管理、财务思维的集合体;职能性技巧则包括定价、营销等能力。

与我们惯常见到的产品经理能力要求相比,这个定义“竟然”没有包含产品设计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从传统行业产品经理的视角看互联网产品经理,在这个阶段格外有意义。因为行业红利退潮之后,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就是这个岗位原本的,最核心的要求——

“一般而言,产品经理负责建议并建立产品策略原则,获取与产品及顾客细分相关的市场信息,提供销售人员有关终止特定客户关系的意见,以及在产品/服务开发、改进及删减等活动上扮演重要角色。

营销服务经理负责支援产品经理所需的沟通文件、企业整体推广及公关活动。营销研究经理则会被外派调研或自行做营销研究,以充分掌握顾客需求和企业竞争实力,并且提供企业成长与并购活动等相关分析。区域销售经理则负责日常激励并管理销售团队,同时必须在新产品推出时支持产品经理的工作。

成功的产品经理并没有一个理想的模式,但其需要具备的特征、技能、经验倒是颇有共识。最常被提到的特征就是:企业家精神、领袖特质及自信心;必备的技能则包括组织能力、时间管理及沟通技巧。

另外,精通销售业务及具备相应的科技能力对许多行业来说也很重要。至于经验的重要性则视职务而定。如果需要有高科技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可能要具备工程背景;如果需要对顾客应用层面有较多的了解,最好具备该行业的销售背景;如果大范围市场趋势和竞争定位对这个职务很重要,可能就需要拥有营销研究及(或)广告经验的人了。”

从这段文字中相信你能发现,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不是画原型图,而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公司带来业务。

05、回归产品经理根本之路

虽然标题是回归根本,但是我们心里很清楚当前的产品经理日常工作和培养方案中,大部分内容还是围绕产品设计技能和为了产品实现要掌握的项目管理技能,研究客户、分析市场、寻找机会大多数时候还停留在知识本身的层面上,在所谓的大厂尤为严重,所以这条回归的道路并不容易。

最近在复盘自己之前开发的课程时,这种感受更加深切,所以未来的一个月我会用各种方式与产品经理、与业务负责人对话,去构建一条回归产品经理根本的“课程”,和大家一起走出这条路。

业界动态

4000字纯干货:运营视频号的秘诀

2021-12-2 12:37:01

业界动态

网易云上市,一不小心让丁磊秀了把元宇宙

2021-12-2 12:48: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