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技术最靠谱?聊聊我心中的F4

在技术童鞋心里,可能都会有一个靠谱产品经理的定义。那么在产品经理心中,什么样的技术童鞋才算是靠谱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样的技术最靠谱?聊聊我心中的F4

01、F4的故事

老规矩,为了加深理解,我还是拿自己亲身经历来举例。

今天我们就聊聊F4的故事。这个F4,其实是4个FE(前端开发),是过去我合作过的很赞的技术小伙伴。

PS:之所以拿FE举例子,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后端需要做逻辑实现必须要对需求做更深入的理解,而前端更多实现前后端交互和页面表达。所以,拿FE这个角色来聊,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F1:阿烈哥

2015年,刚入职美丽说工作,第一个搞的项目是《电商后台PC端改版》。

当时的背景是,公司主要是B2C业务,电商后台PC端作为商户使用的重点产品,用户体验差到极致。差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当时因为这个体验问题,有不少商户都找到CEO老徐去吐槽。

刚入职,碰到这个“烫手山芋”,还是有点亚历山大的。

技术团队那边,给我安排了一个对口人,人称阿烈哥。

阿烈哥,是当时我们FE团队的负责人,来自于百度,技术水平是相当牛X。

我心想,阿烈哥应该会带几个童鞋一起来搞这个项目吧!结果一问,才知道他要亲自上,没有其他人参与,整个项目就我们两个。

我心想,这个要搞到何年何月啊?

不过接下来的几个月,让我见识了什么才是效率,什么才是技术高手。

之前工作的产品项目流程,是产品经理先去调研分析,出产品方案,然后需求评审,再到技术环节,然后上线,收集反馈再迭代。

而我跟阿烈的协作方式,改变了以往的流程,从头到尾的任何环节,他基本都会参与。

我俩一起看后台用户反馈收集到的信息,一起梳理分类和定位top问题;

聚焦一个栏目,一起看问题,一起聊解决方案,聊的同时基本上就能定大概怎么做;

接下来,我画改版后的demo,给到代表商户收集意见,确保我们的想法是商户想要的;

接下来他就开始改前端,速度惊人;

接下来,他改完做好自测,让我再看下,没有问题我们就上线;

上线后,我们用问卷星收集商户意见反馈;

然后继续下一个栏目改版,继续循环以上步骤。

整个项目过程,给我的感觉就像是2个产品在协作,并且涉及到实现问题,我丝毫不用关心。

到最后,我们两个人历经2个月时间,把整个电商后台翻了一遍,每个栏目做完都会收集下商户满意度调查,每次评分都在85%以上。

整个项目下来,我俩配合感觉如丝般顺滑,也取得了不错的项目结果。

我当时的疑惑:是不是之前我一直在小公司待,技术的素质普遍没有那么高?

到后边我才确定,这个可能跟公司大小没太大关系,纯粹就是我遇到了靠谱的技术。

F2:大飞哥

与阿烈哥的合作,让我不禁在想,是不是随着工作年限增加,一个人才会变得越来越靠谱?毕竟阿烈哥已经是工作多年,且已经是管理角色。

直到后来我的又一个项目,让我意识到靠谱可能跟工作年限没啥关系。

这个项目也是电商后台体系的一个工具,是《店铺装修》,这个产品可以让商户高效自助搭建自己店铺的各类专题页面。

因为这个项目前后台都极度依赖前端,尤其是后台组件化、拼装组合等功能,所以理所应当我的搭档(项目负责人)也是一位FE。

他名字叫鹏飞,我们就叫他大飞哥吧~

大飞哥,不一般,因为彼时他还只是一名应届毕业生。

跟他的配合,也颠覆了我以往对技术的印象,至今都让我对他很是推崇。

一般情况下,产品提需求,技术评估实现,大概率最后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打折”。

但是,在这个项目中,不仅没遇到“打折”,竟然还有“赠送”。

项目过程中,他的工作效率很高,提测质量也很好,在测试环节时候,他基本上都没有啥事可干了。

那在项目的最后阶段,他在干啥呢?

他在加需求,没错,在主动加需求,并且加的都是我心中想要但是没敢提的需求。

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1.0版本的产品,有限时间内,需要先保证功能正常和体验良好即可。所以,对一些roi较低的功能需求没有纳入到1.0版本。

但是他在项目后期,全面进入测试环节时候,他自己当起了用户,提了很多交互体验优化的点。

把弹窗添加组件的方式改为可拖拽的方式;

拖拽的时候,可以搞一个过程态的动画;

拖拽组件到预览区,已有添加组件模块位置可以自动上移下移;

点击组件id文本缩略导航,可以在预览区快速定位到当前组件;

还有其他很多的细节点,都是他主动提出来的。

并且最牛的是,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他实现这种复杂交互的功能,感觉丝毫不费力。

从始到终,他给我的感受就是他具备技术人的骄傲,并且有用户同理心,一心想把技术转化为用户好的体验,极度自驱,不是被动的在用技术实现需求。

到最后,项目大概用了1个多月时间,顺利上线。并且商户满意度非常高。

这个项目的成功,我觉得他的贡献是最大的。

F3:武先生

后来美丽说被蘑菇街合并,2016年我离职来到现在的公司。

到新公司的大概半年后,我发起了一个新项目,这个项目名字叫做《魔方》,也是一个自定义专题系统,只不过不是服务于商户角色,而是服务于公司内部产品运营的。

项目背景是当时公司做电商运营,有大量的中小型日常促销活动,需要频繁让前端做活动页面,而这些活动页面共性又比较大。

所以,我就借鉴在美丽说做店铺装修的思路,把运营活动页面打算做成组件化、可拼装的产品形态。

这里说下,《店铺装修》作为pop业务来讲,是有着数万商户使用的重要产品。但《魔方》不一样,他可能只有十几个产品运营使用,并且有些页面已存在简单的配置后台。

所以,决策做这个项目,可以说是“不属于正常工作”。

但是,我还是判断随着业务模式变多和体量变大,页面FE的重复开发和配置后台的局限性,一定会是很大的阻碍。所以,《魔方》一定要做。

那没有老板支持,我又想搞这个事情,自己写代码也是不可能的。

这时候,我就“忽悠”了又一位FE大神武先生。武先生,差不多跟我同岁,技术水平高超,性格温和,我俩很快就这个产品达成了共识。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我俩其实更像是兼职在搞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我印象中,应该是3个月后才达到了可用状态。

为啥需要这么久?

因为整个项目前期主力开发基本就是他一个人,做完整套架构和具体编码。

还有个事情,我印象很深刻。在这3个月内,老板知道我在搞这个产品,所以每次周会都会被问到《魔方》啥时候能用上。但是很尴尬,每次我都说还不行。因为这个产品不是一个页面那么简单,需要做很多复杂的底层准备,并且最后还需要做若干个常用组件,只有这样才具备产生页面的实际价值。

整个项目过程,我出完产品方案,剩余其他事情基本都是武先生在主导,他耗费了很大的精力,也搭上了自己很多休息时间。

从前到后,武先生给我的感受就是很有信念,有韧性,把产品当做自己的孩子,在不确定产品最终能成的情况下,坚持了3个月,令我很感动。

武先生,因为工作距离原因,后来回到了之前老东家。据他给我说,他回去的一周内,就被公司另外2个技术老板约着取经了,就是咨询关于《魔方》这个产品。

而在现在的公司,武先生一直都被冠以“魔方之父”的荣誉称号,哈哈~

F4:大黄

最后讲到的这个案例,也是我现在所在公司的一位FE童鞋,人称大黄。

我和大黄之间,并没有存在较大产品的合作经历,但是却丝毫不影响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上边讲到,公司的中小促活动专题页,前期都是由各个业务团队自己做,后期都由《魔方》来承接。

但是还有一类页面,是《魔方》也搞不定的,那就是大型促销的主页面和频道页。因为每次活动这些类型页面结构风格变化太大,并且还有较多的定制交互逻辑,还要区分预热、正式、返场等场景切换。

再加上,过程中需要更换一些优惠券和商品等运营信息。所以,每次的大促,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联动各方,可能大几十号人一起参与,非常强调协作和统筹。

而我们的大黄童鞋,就是在这类场景中的绝对主角。

每次大促活动产品运营方案确定之后,后半场基本都由他来主导和协同。关于活动的各类事情,不管是前端、后端甚至产品运营的内容,他都主动承担起来,也都能cover住。

连续好几次的大型促销活动,都能看到大黄的身影。

他的技术实力应该在FE团队是数一数二的,但久而久之,大家没人会关注他的专业能力,更多把他看作一个具备统筹复杂项目的负责人。

大黄给我的感受,就是他不仅是一个很有专业深度的FE,更多是一个产品经理或项目负责人。

现在的大黄,虽然不像以前那么活跃,但绝对还是公司里面最有威望的FE大神。

02、靠谱技术的“三角能力模型”

以上4位FE的案例讲完了。

不知道各位朋友,身边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些有类似特征的技术童鞋。

他们或是专业很强,或是很有责任心,或是很有自驱性,或是很有业务感、产品感。

总之,就是能给到合作伙伴一种靠谱的感觉。

那么,他们的靠谱来自于哪里?为什么会让人觉得靠谱?下面我来尝试分析一下。

我认为靠谱主要有3个因素所影响,是一个“三角能力模型”:

什么样的技术最靠谱?聊聊我心中的F4

因素1: 专业深度

专业,是指完成本职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

而专业深度,是指专业技术方面的造诣强弱,数值越高,代表一个技术可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地完成本职工作,甚至用技术能力提升生产力。

当然,这个因素,是一个技术的基本面,立足之本。

一般情况下,一个技术,如果在专业深度这方面做得好,就可以得到认可,做到“第一级别的靠谱”。

如果技术的专业角度有较大短板,那么看其他方面因素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意义了。

PS:这里所说的技术专业,并不代表一定是写代码,做架构,也可能是方向的确定和指引,需要结合技术本身级别不同来单独看待。

因素2:owner意识/能力

owner意识和能力,是针对整个项目而言的,而不单单是技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有别于责任,owner更多是针对模糊的边界来说的。一个再严谨精细的项目流程,也一定会存在着空白区域,这个空白不只是环节交接时候的折损,还可以是协作上下游角色的短板或疏漏。

例如,上游产品对用户的思考不充分,产品方案的逻辑不完整,其他一起协作的技术童鞋技术方案有问题,下游测试用例有遗漏,上线后用户的反馈没人关心等等。

那么,作为技术,在职责范围之外,你关心的越多,补位的越多,整体的项目就一定会有更大成功的可能。

在专业深度之外,更加主动的去关心上下游,更关注整体,这就是owner意识和能力。

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达到了“第二级别的靠谱”。

专业的成长与去做owner的事情,没有冲突,这两者都属于技术的成长意愿。而后者往往会让一个技术更具有影响力和更大的成长空间。看看身边的技术负责人或由技术转成的业务负责人,都是在这一点取得了突破。

因素3:业务/产品价值导向

最后一个因素是价值思维,指业务价值和产品价值导向。

具体是指,在做事情时候,不仅关注功能和项目本身,更多往上关注需求背后的用户,关注产品能给他们带来的价值,进而思考业务上有哪些收益。

有价值导向思维的技术童鞋,都会自上而下思考问题,对公司的战略感兴趣,对业务的发展感兴趣。

这类技术,如果是一线开发,在做需求时候,会提出更多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也会基于自己的专业角度,看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帮到用户的,而不仅仅是按需求实现功能。

如果是带团队的技术负责人,他也不仅仅只是配合业务团队做支撑,更多也会考虑哪些是技术可以主导和输出价值的。

如果做到以上这个状态,那么你应该就算达到了“第三级别的靠谱”。

级别越高,段位越高,这个因素就越重要,也必须是在这个角度拿到结果。不信你可以观察下你身边的技术经理、总监,看看他们做事情的出发点是不是这样。

到这里,三角能力模型的3个因素就讲完了。

以上,虽然大面上将靠谱分为了一二三级别,但实际上这些并非完全的线性递增逻辑,而是3个因素成一个三角之势,相辅相成,短一不可。

那到这里,可能有人就要问,这个三角能力模型,一般情况下技术的特征数值表现会是怎样的?

以下这张图,是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大概描述了一个大众一般水平技术的特征数值:

什么样的技术最靠谱?聊聊我心中的F4

PS:这个参考系,最外边三角形的线框表示“极度靠谱”,而内部的阴影区域表示在几个因素所可以达到的程度。

只做到以上程度的,对标我们工作当中,不出错也无惊喜,合作伙伴大概率也不会给出“靠谱”的评价,顶多也就是中规中矩。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第一章节中提到的F4案例代入对比下,看看他们的特征数值表现:

什么样的技术最靠谱?聊聊我心中的F4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能够让人感受到靠谱的技术,在3个维度的得分都是相对一般值要高出许多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接近了满分。

想想阿烈哥,在《电商后台改版》项目中,不分角色的既当产品又当技术;

想想大飞哥,在《店铺装修》项目中,后期基于用户价值给自己加需求;

想想武先生,在《魔方》项目中,一个人长达3个月的默默坚持和付出;

想想大黄,在《各类大促活动》中,以技术角色独当一面统筹全局。

这4位技术童鞋,他们在以上3个维度,都不给自己设限,都尽力去做到了更好。

在这里也说下,他们4个人目前基本都是技术团队的负责人,最多的一个人已经带70多人团队了。

当然,他们现在每个人都已经常态化在业务/产品价值层面考虑问题了。

03、怎么才能变得靠谱?

有追求的技术人,都想要做到别人心中的靠谱,也想突破瓶颈拥有更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那怎么才能做到?

我的建议是:多做“越界”的事情。

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框定的职责范围内,也不要觉得多做一些事情对自己是吃亏的。

靠谱的人,都是比普通人多做了一些事情之后,才有的变化。

这里不是灌鸡汤,付出与回报在正常情况下还是成正比关系的。

接下来,从日常做起,我给些可落地的方法供参考。

首先,专业的事情,我就不再赘述了,技术童鞋比产品更擅长。

就给一些可以在项目、用户价值、业务价值角度可以实践的点:

方法1:项目环节

什么样的技术最靠谱?聊聊我心中的F4

owner意识/能力,是可以通过项目负责人的角色进行锻炼的,尤其是一些跨团队多模块协作的机会,最能锻炼一个人的统筹能力。

很多技术童鞋,惯性思维会认为,搞项目管理没有实际看得见的产出,占用了自己写代码的时间。但其实,你与其他人打交道的经历,以及对复杂项目的hold过程,才是能让你进阶的关键步骤。

毕竟一个人再强,终究是一个人。在技术底层能力越来越完善、更新迭代越来越快的今天,大家需要考虑下除技术之外的事情。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提升自己。例如,上边提到的F3武先生和F4大黄,都是主动去承担了大的项目,才实现了自己的蜕变。

方法2:需求沟通&实现

什么样的技术最靠谱?聊聊我心中的F4

技术童鞋,面对需求时候,更多考虑的都是如何能最低成本实现,怎么架构设计比较合理。

就算对需求的质疑,也更多会停留在逻辑层面是否闭环和细节的完整性。

而更多时候,可能并不会去聊产品需求背后的用户需求,当然产品经理评审需求时候也有很多就不会详细讲。

我自己作为产品经理的做法,是会将30%的产品需求评审时间用来讲明白需求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面对RD,FE和QA我也会使其信息完全对称。

那么作为技术,我的建议是,不论你的产品经理讲不讲,你都可以去问,直到你能完全了解需求背后的逻辑。

做到这样的好处有2点:第一点可以对产品有个补位,尽可能倒逼让不靠谱需求少发生;第二点是你在进行需求实现的时候,你不是基于产品需求,而是基于用户需求考虑问题,这样可能就会有超出预期的方案出来。例如,F2大飞哥基于用户体验做了很多不在产品设计范围内的需求,超出了用户预期。

按照以上的做法,日积月累,你就能锻炼出来自己的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做事情会更切中要害和有价值感。

方法3:关注更多信息

什么样的技术最靠谱?聊聊我心中的F4

日常,技术的精力,主要都是在项目和需求层面投入比较多,很容易会陷入低头做事的状态,对外围的一些信息关注较少。

我的观点是,作为技术,也要加强对周遭信息的获取。不仅是自己所在业务的动态和需求,也要关注公司的战略动态、其他业务动态和其他平行的需求动态。

因为,以上这些信息都是有内在联系的,从宏观到微观,还有横向关联。

关注这些信息,看起来似乎对你的本职工作没啥意义,但实则不然。

微观角度,会慢慢让你在与产品对话过程中信息平等,会让你做事情更有价值认同感。

宏观角度,会提升你的视野,也为未来带团队和做价值导向事情时候打下基础。

以上3点,就是我给技术童鞋多做“越界”事情的一些实操建议。如果你想要做一名更加“靠谱”的技术,就不妨试试吧~

其实,不光是技术,任何一个角色和岗位都一样,套到自己具体工作中,多做一些,总归没错的。

我的人生观是能量守恒定律:做增值的事情,提升自我,然后让自己变得更加增值。

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业界动态

微博品牌社交资产建设的“六大心法”

2021-12-9 0:08:38

业界动态

元宇宙时代,谁在割谁的韭菜?

2021-12-9 0:12:3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