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测试: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用户研究、问卷调研、焦点小组、卡片分类、日记研究、实地研究6种用户研究方法的讨论,本周我们进入第7种用户研究方法:可用性测试,已经推送的内容有:

  • 1. 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分析法与试验法。
  • 2. 产品可用性评估的实验法。
  • 3. 产品可用性评估的分析法。
  • 4. 可用性测试的准备和执行。

今天是最后一篇:可用性测试的数据分析。

即使有些结论显而易见,也仍然需要进行严谨的分析,找到根本原因、提取出最大价值。

今天简单介绍一下可用性测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1、收集整理数据资料

可用性测试的基础数据其实是主持人、观察员和用研员的笔记。

主持人和观察员的笔记比较简单。和他们过一遍笔记,请他们逐条解释一下,如果需要也可以做做访谈,增加一些笔记中缺少的观察资料。

用研员的笔记是数据收集中最重要、最耗时的部分。用研员除了现场笔记,应该多看几遍录像,记下出现错误或用户产生困惑的所有情况、用户对产品或功能发表意见的情形,重点关注用户在使用哪些功能时遇到了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会遇到这些问题,并提供对问题的详细描述。

昨天提到,可用性测试中也可以收集一些定量信息,例如执行任务的时间。可用性测试的定量数据并不需要太高的精度,因为结果往往只仅按量级排序。所以事实上往往可以使用3级或5级量表的方式。

收集定量数据需要用户在可用性测试活动过程中参与。可以给每位用户发一个指标表,安排他们完成任务的同时,填写指标表。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整个可用性测试过程全部转录成文字。但文字信息只能作为观看录像的辅助手段,因为它缺失一些用户声音、行为和情绪变化信息。

完成数据收集后,可以通盘浏览笔记和记录,对数据材料获得整体感觉。然后,将所有资料收集到一起,逐一浏览每份文档,并按相似进行分组,例如:

  • 表面相似:“不理解的术语”
  • 功能缺陷:“购物车问题”
  • 根本原因:“让人困扰的信息架构”

2、数据分析和总结评价

完成数据材料的分组后,浏览分组并进行归并,分离出互不相关的话题,去掉数据较少的分组。

然后,针对每个分组,一个简短的语句来对问题进行归类,用几句话全而描述现象。尽可能解释根本问题,将对现象的解释与对原因的假设分离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在对问题的描述、问题对用户体验的直接影响和问题产生的位置。

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来描述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时,应根据问题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进行分类,如“阻碍行为”、“造成困惑”、“与预期不符”、“认为多余”等。

除了确定可用性问题,还可以考虑一些定量指标,并将其整理到总结性评价中:

任务完成时间:完成某个任务的时间。

错误的数量:完成任务时所犯的错误。

完成率:成功完成任务的用户数。

满意度:研究活动结束时,用户整体上对任务或产品的满意程度。可按5、7、9级量表评估。

页面浏览量和点击数:用户浏览页面或点击的数量,与最有效和最理想的路径进行比较。最佳路径可能不是用户首选的路径,你只需要分析用户做什么,不必追问用户为什么这样做。

转化率:用户是否完成了转化,如成功完成了他登录、购买等任务。通常在现场试验中度量。

没有人喜欢听坏消息,但没有产品十全十美,而可用性测试本来就是找问题的,坏消息不可避免。因此,你需要把握哪些对相关干系人来说有争议或难以接受。

在整理总结报告时,如果要报告坏消息,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不要完全负面。肯定能找到一些正面评价来缓和刺耳的忠言。不要无中生有,捏造正面评价,但也不要认为报告问题是你的天职。只要可以,就要为做得好的地方点赞。

关注真实用户。关键发现并不来自用研,而是来自用户。例如,视频显示几个真实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都遇到了困难,就很难怀疑问题的存在。

提出建设性意见。不要代替产品团队,但如果问题解决办法非常明显,而且还是由用户提出的的,那就应该明确提出来。就算建议未被采纳,起码可以让大家知道存在可能的解决方案。

竞品比较:可以把你的产品与竞品或业内最佳案例进行比较研究。还可以比较多轮测试时指标值的变化,从而观察当前设计发生明确改善。

本文由用户 @我的冰块发布于新媒体运营,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业界动态

如何选择用户研究的方法?

2019-6-14 16:26:33

业界动态

做好“裂变营销”你的游乐场从此不一样!

2019-6-14 16:44: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