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技能「基础篇」

在自己的产品之路过程与在三节课当助教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自己的一些心得,在与学员沟通的过程中会经常跟学员分享自己遇到的产品的那些事。总结之后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给入门的产品人一些思路与延伸想法。

产品经理的技能「基础篇」

产品的通用技能一: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背景和目的;

为什么把这个排在第一个呢?其一这是在写PRD文档的开头,也是一个文档的核心;其二有了背景和目的,可以方便与其他同事(产品、技术、运营)等进行有效地沟通;其三是可以让自己在迷失方向时找到来时的路。

基于上面的几点,所以我觉得他是足够重要的。接下来就来聊聊怎么写背景和目的。

背景要点:背景只需要阐述清楚即可,能精简就精简,能概括就概括。最后总结为两个字:简单。目的要点:目的就比较重要了。因为目的直接决定了你的行动方向和行动的驱动力。但是往往很多新人在目的方面欠缺很多。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下目的的重要性以及理解目的的深层含义。

实例1:亨利问他的客人说需要什么? 客人回答他说需要一匹更快的马。这个客人真实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是需要更快的,由此亨利研发出了汽车。这就是了解用户需求找出真正目的(需求)的重要性。

实例2:一个做电商的老板跟产品经理说,我看最近后台很多用户留言说聊天不方便,你去做一个社交类内容吧。那老板真实的目的是什么呢?是需要做社交还是其他的意思呢?其实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营收,第二层意思是为了留住用户,转化用户、拉来新的用户;最表层的意思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做社交功能。所以一定要深刻地思考才能理解最本质的目的。从而指导自己在产品上的方向。而且目的不一样,在最终的流程、原型、功能上的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这里我就不做具体延伸了,之后有时间的话,会在详细展开说下。

这里我引申下产品与运营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留存、转化、拉新。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营收。

产品的通用技能二:遇到问题,先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其实这个通用技能二和第一个是一个问题,但是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说呢,是因为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举个例子:很多人拿到需求之后,没有进行分析直接就开始了画流程、画原型。其实这样的话留下的坑还是很大的,而且之后很容易返工,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建议:遇到问题的时候,先不要着急解决问题,先去思考问题从哪里来的,问题出自于哪一个场景,什么用户,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发生的。把问题进行复现,从而知道问题的背景,在了解了问题的背景之后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更容易去深入问题的本质,直击心灵的去想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注: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先想下这个问题能不能不解决,如果非要解决的话,能不能让别人或者功能来解决,不行的话能不能最小成本的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思路下来解决问题的,出错率是比较小的。

产品的通用技能三:遇到大的问题,先画流程图,流程图越细越好,越细越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因为在收到一个问题时,往往问题是比较大的。是需要把问题进行分解的。这里引用一个运营上的方案其本质是如出一辙的。运营实例:老板下发了一个目标,说下个月的收入要提高500万。运营总监拿到这个目标之后会怎么做呢?是需要把目标进行拆解的。收入=客单价*用户,那只要提升客单价或者提升用户量的话,那目标的概率就会实现。

再往下拆解的话,提升客单价方面来说的话,提升爆款商品的客单价,还是运用组合营销,还是打包营销等方式。提升用户量来说的话,是新用户免费送礼品、以老带新、发广告等等方式。最后拆解到这里大家都可以清晰地感知到这个任务是可以足够落地的也是可以实施的。

那再回到之前的问题,产品上遇到大的问题进行拆解,那如何拆解呢?答案就是画流程画,把流程图画的足够的细,这个时候出现问题的环节就清晰的展现到你的眼前了,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优化优化功能、增加新的功能等方法。让你的产品工作不在迷茫。

产品的通用技能四:需要用常识以及产品心来解决问题

a、说第四个问题的时候我先解释下我自己自创的产品观、产品感、产品心。在我学习人大课的时候,我老师说过,当你看不懂一个企业的时候就把企业当人来看。这里我反映到产品上,当你看不懂一个产品的时候把产品当成一个人来看。这里也同样是举例子:同样都是社交产品,陌陌、脉脉和微信却完全不一样。陌陌走的是陌生人社交,脉脉走的是职场社交,微信走的是关系链熟人社交。从这个点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产品观是不一样的。由于产品观不一样,也注定他们的产品感和产品心是不一样的。产品感觉是指这个用户对这个产品的感觉。

产品心是指产品内在的核心或者方向。这三者不同,也就注定有些东西是不会做。就像现在的微信还没有收到信息之后或者对方看到消息之后,给出一个已读或者已看的提示。微信是做不出来这个功能吗?肯定不是,是因为产品观、产品感、产品心决定了微信不会做这样的功能。

b、常识:常识这个词大家都清楚和了解。那做产品更是需要常识。这里我举出两个例子来说明怎么使用常识。

案例1:在给出产品建议或者总结的时候,不要给出傻瓜式或者自我毁灭式的总结和建议。

之前有老板让产品经理给出一个建议,老板想进入直播行业。最后产品给出的建议是用钱来挖主播这个建议。这个建议就比较傻了,因为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三岁小孩也知道的道理,这就是常识。

而且你用钱砸的话,你的钱是比头部的直播产品更牛吗?这个时候是需要产品能在产品方面给出专业的意见。那什么是专业的意见呢?就是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最后从留存、转化、拉新三个维度产品视角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说得不够落地,只说了方向性的话语。这里写一条足够落地的建议。很多东西都是遵从28法则定律的,那直播行业肯定也是一样的。20%的主播掌握着80%的资源。很多有才能的主播在大平台得不到重视,这个时候通过产品的设计让其他平台的小主播在这里也能找到被重视的感觉那是不是小主播大概率会留在平台上(这里单方面是从感受来讲,同理其他方面都是相同的情况下,比如人气、工资、福利等都相同的情况下)这个建议是足够落地的。

实例2:在做风控领域的产品时更是需要常识了。这里以共享单车为例。

这共享单车盛行的时候,那薅羊毛的团队可是不一一列举了。那如何判定异常呢?肯定是先定义正常的行为了,只有定义了正常行为那其他的行为就属于异常行为,超过正常行为的N次倍那就属于风险行为了。这里定义正常行为就需要用到常识了。

活动规则:指定地铁站100米解锁,500米以上锁定,算作一次红包;计算时间段是8:00-9:00之间。

参与方式:在「高峰」时间段,于指定地铁站附近 100 米「解锁活动车辆」;骑出地铁站 500 米范围后,「锁定活动车辆」,即可完成。

从活动地铁站比较近,从A点到B点,再从B点到A点往返两次,获得两次红包;

从活动地铁比较远,从A点到B点,获得一次红包。

从单次成本来算的话。

离活动地铁站较近:每次从开锁-骑行-锁定=1min+3min+1min约为5min时长;

离活动地铁站较远:每次从开锁-骑行-锁定=1min+5min+1min约为7min时长;

在从高峰时间段8:00-9:00来说,一共一个小时。

总结:

早高峰定义是早8点-9点,单次成本按6分钟计算,理论上早高峰能来10次左右,收入近50元。

也就是说普通用户,人工参与的话,薅羊毛最多也就10次。而50次已经大大超过了10次人力所能触达的范围,所以定义超过50次以上的用户标记为异常用户。

这个就是依据常识来判定正常行为。

产品的通用技能五:所有产品的通用方法论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回归(绩效考核)-发现问题

在经历了功能-数据-策略-商业-广告产品经理之后,蓦然回首发现了这是一个通用方法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回归-发现问题。只是他们的外在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这里以功能和策略的流程简单阐述下,功能型产品经理如何发现问题,从内-中-外渠道来了解,内部渠道:通过客服、用户留言等方式来获取问题或者需求;中部:产品的用户群等方式;外部:百度、微信、微博、贴吧等方式了解。策略产品是从数据、样本中发现问题。但是共同点是都需要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回归(绩效考核)-发现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而且其中最主要也容易丢失的一个内容就是效果回归(绩效考核)很多产品等产品做完之后就万事大吉,其实恰恰不是的,从入评定你做的这个功能还是不好?是需要制定标准或者自己设定一个预期,是用户量提升20%,还是留存率提升30%之类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一个产品。

小结:其实在上面总结的5条并不一定局限于产品,其实可以把这5条放到你的生活当中其他的事情当中都是可以的。产品的方法论是可以指导生活中的事情的,而且唯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理解和清楚事物的本质。谁知道上买呢那一句话的意思,不是靠百度知道的,请私信我,让我看到同行之人。

本文由用户 @慕斯姑娘发布于新媒体运营,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业界动态

岡本越来越厉害了

2019-6-17 11:32:04

业界动态

已创意类工具为例,介绍运营到底在做什么?

2019-6-17 11:46: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