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的100个问题,使用者和付费者不一致如何运营?

昨天收到一条评论。

在教育行业是使用用户和买单用户是分开的,如何才能做到营销最大化?或者说如何才能把品牌价值显性化?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在教育行业有吧?to B的应用也是类似的情况啊。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你要让付钱的那个人觉得这个产品或者品牌值得他去付费,让使用者去使用。

我们不说教育,我们说「钉钉」,因为「钉钉」的成长历程对这类场景是很有启发的。

2015年1月,钉钉上线,那个时候钉钉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当时最屌的是「免费电话会议」——你和联系人通过钉钉打电话不要钱。

5月,「钉钉」开了第一场发布会,宣布整合了OA、邮件、共享存储。

6月底,2.1版本上线,加入了更多的移动办公基础场景,譬如,打卡。

8月,面向中小企业推出SaaS企业级服务。

12月,突破100万家企业用户。

16年3月,150万+家企业用户。

16年4月,推出SmartWork,整合ISV(独立软件开发商)为企业服务。

16年8月,超过240万家企业使用。

16年9月,3.0上线,加入智能办公电话、外部联系人。整合企业业务往来。

16年12月,突破300万家企业。

17年9月,突破500万家企业。

17年12月,超过1亿用户。

17年3月,企业用户突破700万家(同年5月,企业微信才有150万家注册企业)。

18年12月,推出企业支付。

看这些数字很牛逼吧?

天下网商17年发表过一篇文章,详述「钉钉」的创业史,其中有一段这样写:

在做来往的时候,我们总结了三个教训:第一、严禁YY,产品经理都觉得自己一定行,来往就是觉得自己一定行,最后干死了;第二、必须快,速度快是第一位;第三、始终保持和用户在一起。
7、8月,我们拜访了好几家中小企业,但是不太顺利。一天下午,拜访完一个客户,我们都心情沮丧,心想这个项目差不多了,到月底就关掉,感觉没有什么机会、需求不大、是自己在YY。我们吃着臭豆腐,同事说他同学在旁边开公司,“要么去聊聊?”
……
后来,钉钉所有的沟通、点点滴滴都是来自真实的企业。
天下网商《钉钉创业史:保持疯狂 和中小企业在一起》

如果你用过「钉钉」,你会发现它和微信真的不一样,说一个:

你和同事要沟通,微信需要你们先加好友,但使用「钉钉」的话,只要你们都在组织内,不需要加好友就可以直接打开头像沟通。当你离开组织,你也不用急吼吼去删除这些好友,微信呢?你发朋友圈要考虑老板会不会看到,同事会不会看到,于是你使用「提醒谁看」「不给谁看」「谁可以看」……

其实懂社交压力的不仅仅是张小龙,只不过很多人没有去思考背后的逻辑。

那,为什么企业要用「钉钉」?

因为「钉钉」告诉老板:

  • 1、用钉钉,任何的聊天内容组织外的人都看不到,可以保密。
  • 2、用钉钉,每个人发出的信息,谁看了谁没看,都能一目了然,于是Leader们可以去提醒那些没有看到重要信息的人,也很容易知道哪些人没有答复是因为他没有看到——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外出拜访客户的时候,注意力还在钉钉的信息上。
  • 3、用钉钉,你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线上开大会的需求,钉钉允许同时N多人使用免费的电话会议。
  • ………………

这些需求是决策者的需求,但不是使用者的需求。

员工对聊天信息保密这件事儿,并不会100%的具有意识。但是那个决策者需要企业内部数据和信息安全;消息已读未读对管理者和主动发起沟通的使用者需要,同时从决策者视角来看,这是可以改善沟通效率的好方法,但是换一个场景,你说微信上聊天的需要知道已读未读吗?可能需要,但需求烈度高吗?可能没有办公场景那么高……

但是,使用者和决策者的需求并非完全统一,所以早期「钉钉」就是会招员工黑。

因为用了钉钉,所以不管我在不在公司,老板都能找到我,都能给我布置任务,他还知道我看没看,没看一个钉钉电话过来,不好不接,接了就是事儿——于是,我的生活没了。

因为用了钉钉,过去我可以借着拜访用户出去办点儿私事而不用请假,现在倒好,我去了哪里都可以远程打卡,证明我真的去拜访客户了——于是,我想要节省点年假,甚至偷懒,就不行了。

教育行业难道不是一样吗?

学习本身就是反人性的,没有人想要学习,孩子不想学习,难道家长喜欢学习吗?当然不是。

但是,家长需要让孩子学习,否则会觉得孩子缺乏竞争力,缺乏了竞争力的孩子可能很难在后续与同龄人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你看,我加粗了的文字,其实是付费者的诉求和感受,但它不能完全代表使用者的诉求和感受。

《人类简史》中说过,要从群体变为国家,需要说故事的能力,要产生集体的共同想象,以此加强互信和凝聚力。

那么,产品对付费者和使用者的套路其实是一样的。

企业应用也好,教育应用也好,从Leads转向付费,需要打动付费者,让他们相信自己的产品可以给他们所需的交付:

企业决策者注重效率,家长注重效果。

而要打动使用者,就是要让结果能够让使用者做出决策者相信的结果:

员工使用了企业产品,提升了效率,增加了产出,减少了损耗;
孩子使用了教育产品,巩固了知识,提升了成绩,减少了错误。

说到底,这类场景下的决策者,其实非常的「势利」,如果你提供不了你承诺的交付,你就没有价值,品牌也不会建立。

只有你的交付符合承诺,品牌才会在日积月累中展示出他的力量。

但是请注意,即便建立起了品牌,也不意味着你可以挥霍,越是大的品牌,越要重视自己品牌建立的基石。

说句难听的,如果杜蕾斯不能避孕、可口可乐不能让人一口喝下去觉得很爽……,它们的营销做得再牛,会有人买吗?

任何行业的任何产品,只要能够建立起口碑,就会产生自发传播带来的用户,规模问题,可以靠活动和营销刺激,但品牌的口碑这种基石问题,其实单靠运营动作,是很难去解决的。

作者:张亮leo ,文章来源:张记杂货铺(公众号),分享运营干货相关知识。

本文由用户 @张记杂货铺原创发布于新媒体运营,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业界动态

内容营销白皮书:从0到1搭建内容营销体系?

2019-6-21 12:25:30

业界动态

100句服装行业好文案,建议收藏

2019-6-21 13:34: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