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品牌IP化是趋势?

密度即认知,IP是传播密度引爆的品牌认知

为什么品牌IP化是趋势?

IP是新时代的产物

品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IP是新时代的产物。分属不同的时代。

100年前,由于无线电的发明,广播作为大众传媒在商业上开始应用了。最早以广播为大众传媒的是哪个品牌?就是宝洁公司的象牙肥皂。

至今为止,仍然把大众传媒的黄金时段节目叫“肥皂剧”,就是因为早期赞助广播黄金时段栏目的企业是肥皂企业。

这是100年前的事情,品牌是大众传媒塑造的结果。这是品牌概念的时代性。

大众传播给了消费者简单选择的理由,用品牌进行最简单的产品识别和产品追溯,并根据品牌力形成品牌阶梯。

至于后来给品牌附加的很多内容,那是追求品牌溢价的结果。

新时代如何构建IP

到了信息社会就变了,大众传媒已经是过去式,现在人人都是传播者,那么,消费者根据什么做购买决定?

所有的交易一定是综合认知的结果,认知从哪里来?主要是从媒体获知信息,最后做出判断。

这个认知在工业社会就叫品牌,在信息社会叫什么?就叫IP!

IP是什么呢?IP是信息社会高密度传播的认知。牛恩坤老师讲的一句话我非常认同,他说:“密度即认知”。

人人是自媒体,但并非人人传播的信息都形成认知。认知是要有传播密度的。

过去,品牌传播一定是有密度的。做一次广告是没有用的,传播一万遍,就是品牌。当然,前提是有价值。

工业时代的传播是大喇叭使劲喊,传播要占领的制高点就是央视,央视的“喇叭”最大。同时要重复重复再重复,让你忘不掉,这叫密度。传播密度形成的是品牌。

密度即认知

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在发朋友圈,这是没有密度的,很难形成商业价值。如果一大群人共同发朋友圈,就有价值了,因为有密度了。牛恩坤阐述的“密度即认知”,这是一个经典的语言。

密度形成认知,只不过密度的来源,工业社会是花钱不断重复,每年花几个亿,让消费者记住一句话,所以,传播的SLOGN非常重要。

在信息社会,即使花钱也没有人愿意不断重复,除非换个花样。所以,吴声在《超级IP》中讲要“同义反复”,同义反复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换个方法重复。

信息社会,每天早上起来,就会有一条或几条信息引爆,形成热搜。这与品牌重复形成的密度完全不同。

品牌是每天在重复,一句话说一万遍。IP是一万个人,每个人说一遍。

同样是密度,但密度呈现的方式不同。品牌呈现的方是细水长流,积少成多;IP呈现的方式大水漫灌,瞬间引爆,短期内迅速形成高密度。

难以复制的超级IP

让电视台把一个广告播一万遍,这个过程比较好组织,给钱就行。

让一万人同时把一句话说一遍,这个过程很难组织。所以,IP的传播往往是自发组织的。

怎么让一万人自发组织起来传播?要看传播内容是否能够共情共鸣。

实际上,现在每天都有这样的信息、内容出现,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充当了传播者,而且是免费的。只不过,让每条信息都做到如此很难。

当然,我所讲的“一万人”,“一万遍”都是一个大数,并非实指。“一万”可以换成“十万”“百万”。逻辑如此而已。

最近几年,出现了不少瞬间引爆的IP案例。瞬间引爆,一定要无组织的“吃瓜群众”,因为情绪共鸣,同时充当了传播者,从而瞬间引爆。

IP的引爆,多数时候连引爆者也莫名其妙,不知所措。这里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就像过去有一个“汪峰上头条”的梗,千方百计地想上头条,但每次都被其它的头条抢了风头,后来绝望了,却突然上了头条。

上了头条,有没有规律?好像把握不住规律。

没有规律,怎么复制?

吴声的《超级IP》总结了一套方法论,但在我的朋友圈,还没有人按照这套方法论复制成功。

构建成功IP的方法论-“四维”模型

以前,一讲到创新,就是灵光乍现,似乎是聪明人的游戏,普通人学不来。但是,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创新的“七个流程“,创新可以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被创造出来。

德鲁克把创新结构化了,所以创新可以流程化。这是极大的贡献。

那么,IP的引爆能否如此?

吴声在《超级IP》提出的是“超级IP“的方法论,我们能否引爆一个”普通IP“,构建一个普通IP的方法论?

张学军老师领衔的新营销商学院,在天津秋糖发布《品牌IP化》蓝皮书,首次提出了品牌IP化的“四维“模型图。

为什么品牌IP化是趋势?

“四维“模型,从外到内分别是表达层、识别层、主体层、核心层。消费者感受到的是表达层,引起共情共鸣的也是表达层,但表达层决不是有一出无一出的段子,而是能够不断演绎有共同价值观,但表达又不重样的语言。

“四维”模型,其实是一个不变的核心结构,一个千变万化的情绪化表达,有不变的核心价值,有变化的传播语言。这是一个IP的方法论。

从偶然到必然,从方法到方法论。这是重要的一步。

刘春雄,微信公众号:刘老师新营销(ID:liuchunxiong1964),郑州大学教授、清华大学MBA、北京大学EMBA、中国人民大学MBA特聘教授;曾任双汇发展副总、《销售与市场》副总;《销售与市场》、《企业观察家》高级研究员;《新营销》、《中国式营销》、《让增长改变命运》、《诊断一线营销》等著作者。

业界动态

会员体系设计,十个关键经验总结

2019-10-30 13:41:51

业界动态

FMS财务管理系统:复盘财务管理系统

2019-10-30 15:35: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