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这个更新有点尴尬

前几天我在我的安卓手机上更新了微信最新版,发现有两个比较明显的改动。

微信这个更新有点尴尬

一个是公众号文章在聊天窗口分享时,文章气泡底部显示了公众号名称,对内容来源做了强化标识。

微信这个更新有点尴尬

第二个是通过好友申请时,增加了一个单独的页面,用来设置朋友圈权限和用户备注名。

目前我只在安卓的版本上看到了这个更新,我的 iOS 版还没有接到更新推送。

微信这个更新有点尴尬

新功能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让用户通过好友申请之前就能设置朋友圈可读权限。

要么“不让他(她)看”、要么“不看他(她)”。

而之前的设计,在通过好友申请页面只能设置备注和标签相关的信息。

微信这个更新有点尴尬

在老版本中,虽然可以通过申请之前可以点击用户信息主页右上角的按钮进去设置。

但只能设置不让对方看我,且入口藏得比较深。

微信这个更新有点尴尬

相比之前的设计,新方案能避免一种尴尬,就是防止自己露馅儿。

怎么理解?

在原来的设计下,很多人是不知道能在通过好友前设置朋友圈权限的,都以为需要先通过好友申请才能设置朋友圈可读权限。

而只要通过申请,对方就能浏览你的历史朋友圈。

如果此时你设置了“不让他(她)看”,当对方下次再进入你朋友圈时,内容就都没了。

这就很明显的让对方知道,你屏蔽了他(她)。

所以,这个「时间差」就显得很尴尬。

微信做这次更新,我认为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或许是需求洞察,或许是数据或者用户反馈。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次更新也增加了另一个尴尬。

比如对于像我一样使用习惯的人,被加好友的频率比较高,所以经常会用到通过好友申请的功能。

而我通常会同时备注好友名以及标签,比如备注写上“张三”,标签设置成“读者”。这样就能方便我后期识别和查找。

但在这个新设计下,原本一步能完成的操作,我需要跳转两个页面点击多次来完成。

首先得通过好友申请,但此时只能设置备注名。然后再进入个人信息页面点击标签设置,添加完标签后再保存。

而实际上,是否允许对方看我的朋友圈或者我是否希望看他(她)的朋友圈,我几乎不会去设置。

总有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习惯,或许不具备普遍参考性。

但对我而言,这个更新确实有点尴尬,因为每次加好友的成本变高了。

反过来看,从申请者的角度,微信也做了调整。

微信这个更新有点尴尬

同样的逻辑,在好友关系确立之前就可以设置朋友圈权限,避免了前面提到的“露馅儿”式的尴尬。

整体来看,这次更新对申请者这一方要更友好一些,而对于接受方来说,是增加了一点操作成本。

当然,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

从信息架构上看,备注和标签都是属于用户附属信息类,包括了电话号码、描述和名片图片。

这一点可以在微信好友的个人信息主页看到,有一个单独的「设置备注和标签」入口,里面都是用户附属信息设置。

如果按原来的方案,在这里增加一个朋友圈权限设置,信息结构上就不太合理。

就像把是否喜欢罗永浩写在个人简历中一样。

每一类信息和操作都需要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分类,信息架构的目的本来就是便于用户以固定路径进行理解。

好比我们知道修改头像一定是在个人信息页面、去商场逛街会先看看指示地图一样,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于信息路径的心理认知,进而形成操作习惯。

所以,在不破坏原有信息架构的基础上,在接受方这一侧,就只能在原有的流程上增加一个独立的新页面,用来专门设置朋友圈权限,同时可以设置备注名。

从常规认知上理解,设置备注名的用户比例会比设置标签的要高很多,从数据上也理应如此。

这也就不难理解微信为什么做这个设计调整了。

“做一个更好的工具”,一直是微信团队包括张小龙自己的期望,这一点他在微信春晚中反复提到过。

而这次的更新,从工具的角度看确实提升了人性化成分,但也打折了一部分用户体验。

整体来看,我认为是划算的。

做产品,一直就是在各种因素间不断权衡和决策,这也是做产品的乐趣所在。

人无完人,产品无完美。

业界动态

场景体验指导系统设计:如何更好推动赋能

2019-12-5 12:46:57

业界动态

将营销活动变成一场赚钱的生意

2019-12-5 13:02:4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