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

前段时间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用户体验培训,其中讲到了设计师、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可以辅助培养个人能力、落地实践。能力模型不仅可以反映出自己的能力矩阵、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作为一把「尺子」帮自己查漏补缺、向理想的职业方向发展。

交互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

另外,日常学习、碎片阅读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归类到模型中,便于系统地把握知识结构、反复学习。

我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尝试构建了自己的能力模型。通过本文想与大家分享建立模型的思路与过程,希望一起思考学习、向“T”字型人才发展。

构建能力模型的思路

构建能力模型大致有以下3步:

第一步,需要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对交互流程方法、个人职业规划有一定的思考,在思想上意识到建立能力模型的必要性;

第二步,从现有的能力模型汲取灵感:

交互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

高校交互专业(或者培训班)的课程大纲、企业中对交互设计师的能力要求、行业前辈建立的能力模型、行业发展的要求,分别从人才培养、实际工作、自我认知、未来发展的视角归纳了对设计师能力的理解。

交互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

审视这些模型的时候,要辩证地思考其中列出的每项能力:

  • 是否符合自己对专业的理解
  • 是否契合个人发展方向

若都比较合拍,可以准备将其纳入自己的能力模型。

另外,还要思考这些能力的属性:

  • 如何提高(即可执行性)
  • 如何对外展示

第三步,将子能力维度进行合理归类。分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

  • 能力的属性,是否可以对外展示、如何对外展示、如何提高;
  • 能力所处的逻辑流程,如在做原型设计时,需要掌握了需求理解能力、运用交互原则规范和组件、设计软件的操作等能力。

此外,能力模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变化的,应根据认知升级、行业产业变迁不断迭代更新它。

构建过程

在这儿主要分享审视 4 种现有模型的过程。

1. 审视高校要求

交互设计是典型的交叉学科,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有行为学、心理学、工业设计、计算机、统计学等学科作为交互的理论支撑。正如下面的专业知识图谱所示:

交互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
交互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

通过查阅这些图谱,我们可以对交互专业的大楼有宏观的认识与了解,并且可以将这些学科知识纳入能力模型中,从而拓宽它的广度。

但实操时不需要一下子掌握全部的知识点,根据工作内容需要逐步掌握即可。如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相关知识点时,主动联想一下它们与设计的关联;或者纠结选哪个设计方案的时候,尝试通过寻找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技术开发难度等知识来辅助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高校、组织下的交互专业侧重点不同,因而图谱的内容、分类不尽相同。应尽量多听多看,补全视角。

而且高校给出的图谱理论指导性较强,但对应的理解成本会比较高、实操性比较低。在审视图谱时注意掌握全局,不要陷入对某个知识点的过度纠结。

补充一点,高校/培训课程的交互专业知识图谱可以在官网上查阅,除此之外,交互设计必读大部头中也有很好的总结阐述:

《About Face 4:交互设计精髓》,[美] Alan cooper(艾伦·库伯) 等 著。

交互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

2. 行业企业要求

了解了如何审视高校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再来看看如何拆解企业侧的要求。

每年中下旬,都会有一些人才需求的相关报告发布,报告中会分析总结行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如下图腾讯CDC联合BOSS直聘新鲜出炉的《互联网新兴设计人才白皮书》中,通过分析招聘大数据,得到了行业对交互设计的能力要求:

交互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

报告中用雷达图的形式展示能力维度以及具体要求,形式扁平、未展现能力维度的内在联系。

研究这些能力要求时,首先要关注其中要求最突出的点,如本图中的「产品能力」,看自己是否考虑到的了、或者是否欠缺,若未考虑到、或者欠缺,就要在自己的能力模型中增加该维度、或者注意提升该能力。

其次可以关注能力容易修炼提升、便于表述展现的点,可以借此优化他人对你能力的「第一印象」。如上图中体现出了企业对「技术能力」、「用户研究」的要求,它们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基础的思维、方法来入门提升,如组件化的思维、访谈问卷可用性测试法……快快把它们纳入你的能力模型,学起来吧朋友们!

但要注意报告中给出的能力维度的颗粒度一般比较大,而且维度间经常会有所重叠,在利用它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时,要将能力进行细化,细化到明确知道如何学习提升的程度。如产品能力→场景需求分析能力→场景要素,这样一层层细化、拆分。

研究了行业整体的能力要求,我们再来看下如何研究某家企业对设计师的能力要求。下图是对设计专家的招聘要求:

交互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

很明显招聘要求中对设计师的能力描述维度更细,更具有可执行性(容易对照着学习提升)。

我们可以从内功、外功两个维度拆解一下企业列出来的要求:

  • 「内功」是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提升、也不容易对外展示的能力,但却是各行当的人才都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如上图中标注出的多任务管理、多项目并行、高执行、沟通协调、自我学习等能力。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从点滴细节观察学习、培养提升。
  • 「外功」是在最表层的专业能力,与岗位技能紧密相关,因此必须要将其锤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大多数外功便于通过讲解设计方案、思考过程来向他人展示。上图中描述的设计产出、发现痛点、业务技术思考、系统的设计方法、上下游维度等能力均属于外功。

3. 从业者的认知

在高校、行业企业的大背景下,从业者们对交互能力模型有怎样的认识呢?感谢如今内容平台的去中心化,我们从公众号、知识星球这些知识分享平台就可以接触到行业大佬的思想输出,如本人长期关注的 WingST 依据自己8年的交互设计经验构建了「交互技能树」,写这篇文章前也搜集到很多前辈总结的交互知识图谱、能力框架。

可以沿着前辈们趟过的路走一走,了解不同人的视角与逻辑,为自己多打开一点视野。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有许多优秀前辈的学习方法很值得借鉴,如定期复盘项目、通过实践优化设计方法论等。

不过很多时候前辈们给出的框架会大而细,理解成本会很高。建议同样带着看遗漏、看重点、分内外功的维度去看,去取其精华。

4. 行业发展前景

交互设计的行业属性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设计的内容可能是 WIMP (Window, Icon, Menu, Point Device) 界面,可能是语言「界面」(此处为广义的界面),未来还可能是无人驾驶的路况处理、任务分配等等。

从目前任天堂的体感交互游戏可以初步感受:

交互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

交互的发展会是:

  • 多通道的(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身等感官部位)
  • 利用新技术的(各类传感器、5G等通讯技术、神经网络等技术算法)
  • 场景不断细分的(如居家健身游戏、车载交互等细分场景)
  • ……向善的、了解人性的……(~等你来发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行业技术大会、科技资讯、行业产业报告、学术论文等渠道,了解新技术的研发、应用研究、落地情况,了解设计的发展趋势,不断将对新技术的理解、应用方式纳入自己能力模型中。

划重点

构建自己的能力模型有三步走:总结个人专业理解——审视现有模型——总结分类。

可以审视的现有模型有:高校交互专业的课程大纲、企业要求、行业前辈建立的能力模型、行业发展的要求。要去辩证地思考现有模型是否符合自己对专业的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内功/外功的维度去看,看它是否有可执行性、是否便于对外展示。

内功不易被感知到,不会一蹴而就,但要在工作细节中注意提升。外功是最表层的专业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思考、总结锤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业界动态

如何基于数据构建推荐系统,助力精细化运营?

2019-12-12 23:21:15

业界动态

卖黄片的,才是运营界最牛逼的存在!

2019-12-13 8:18: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