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产品的自我要求

在连续一周没有好好睡觉之后,我发现我老了……睡眠不太好,是一个长期问题了。可能在忙碌一天后,回到家里,才有可能让自己思考些什么,试图花点儿时间把今天发生的事情消化一下。

一只产品的自我要求

这周一直在想一种衡量,关于时间价值。

1、一个产品需要的技能

基本技能

  • 了解市场:知道各家在做什么
  • 了解教育形态:不同国家、不同方式等,最好是数据形态

这大概是一只产品最基本的技能了,最近做语文,绕了一大圈,感觉大家做的还真是差不多。可见,知道各家在做什么有多重要。

当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去看看市场上有几家在做,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看产品能够看到多少,这就是个人的本事了。大部分同学还停留在抄抄体系图、能力图阶段,人家X大能力,就改成X+1大;人家Y步教学法,就改成Y+1步教学法……

在我看来,能做成的产品,基本都是基于团队特质的,讲白了一看这个产品就该这个团队做。那些个抄来抄去的同学,无非是自以为聪明,找了个省事的方式。却于企业无用,于自己更无用。

抄来的产品,并不知道为什么做的,怎么做的。自己的团队支撑起来,会有很多很多不合适。于自己,根本不能提升自身能力,反而是种误导,以为自己可以。话说,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给ta一个过高的位置。对自己,真实最重要。

效果技能

  • 挖掘用户:用户要什么,用户需要什么;定位一个人群
  • 学习原理:效果的理论支撑
  • 教学方法:产品内容的呈现方式

最重要的技能,效果永远是根本法则。想说两点:

  1. “用户要什么”和“用户需要什么”不是一件事。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判断没那么准,所以,才要挖掘!
  2. 学习原理和教学方法,愈发感受到是教育行业的门槛。看似找本教材找点儿题就能上课,但追求效果时,确实是需要专业作为支撑的。

可复制技能

  • 标准化:产品切割成模块;进度和程度标准
  • 造血模型:选人-师训-教研/讲师/运营等 小朋友的培养方式

先说标准化,和学校里的老师不同,机构需要增长,所以大规模复制是更重要的事。机构的老师,更像是一个演绎者,表演好一节课。产品的标准化,就更能提升老师从零到上一节课的速度。而这个速度,就是机构的成本。速度越快,成本越低,这里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

给老师的成长周期做标准,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比如,续报率,带班量,满班率等。这些数据用来刻画一个老师,数据反映的,是一个老师的产值。某思是产值不同,所提供的课时费不同;线上平台,会直接和老师玩分成……

一个“成熟”老师的培养时长,便是这家机构看不到的,却是很根本的能力。

运营技能

  • 运营模型:如何更快找到对的人

做产品的一大失误是想要的太多,感觉自己产品谁都能用,拥有巨大的市场。越是这么定位,越是不知道这个产品要给谁用。产品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对的产品找到对的人。这便是产品验证。

验证之后,就需要提升速度,这便是运营模型。做什么能更快让对的人看见。最好在这个阶段就埋好数据点,从数据中找到下一步提升效率的方式。毕竟,一个人再有经验,也有思维的局限。

以上,每一个技能的深入发展,都是“试错-模型-迭代-提升速度”,这样一个路数发展的。模型阶段讲究准,迭代阶段讲究快。很可怕的是,产品一开始就想做到多深入多细节多美好,想很多却难下手。做起来,才能继续做下去。

从技能上看,就出现点和面的矛盾:专业上要求深度;思维方式上又要求广度。这便是需要权衡的,时间的价值。

尤其是,对于创业人来说,要自己去处理和思考事情是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一周七天,每天都是不同主题,同时会有三四件大事,一起往前走。常常会有慌乱,却毫无进展的情况。

经过两年的磨炼,想让自己形成“活在当下”的能力,做这件事时,就想着这件事。

2、有三件一直要坚持的事

1)坚持学习

见到的多,才知道自己有渺小。持续的知识进入,让自己有足够多的素材可以调用。顺便说一声,学的东西多了,或者说学习就像是你吃饭睡觉一样正常时,大脑便会慢慢习惯学习新知识的节奏,产生更多连接,升级了大脑这个硬件。

最近很爱去看看曾经没有涉及过的新领域,能够带来灵感和思考。那是换了个角度去审视自己。

2)坚持输出

这周盘算了一下,除去周一休息,六天我都有输出的机会。

  • 周二周三是声音专栏,用录节目的方式,让自己上周读过的书、研究过的学校讲出来
  • 周四是固定听课时间,听完课会整理成笔记,完成作业;偶尔会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发给教育媒体
  • 周五是固定思考时间,思考产品就写篇隔壁;思考公司就做个PPT开会时用

本就是个喜欢写字的人,面对文字像是在和自己对话,把自己的经历想法,写下来或者讲出来的过程,便是又一次思考。

3)坚持思考

思考是一个清空自己的过程,我们很多时候是看不见自己的,这是人的本能,听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声音,相信自己 认为的正确。而产品却需要提防这个本能。

留一点儿时间给自己,至少停下来想想,现在是什么样子了,检查一下有没有偏离,有没有把时间放在这个阶段的重点上。想明白这些,便也没有公不公平、委不委屈这一说了。

3、最后

很多人问我是怎么读书的,我只是想明白了一件事,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和畅不畅销没关系,和高不高级没关系,和难不难读没关系。这些书,有的是用来找答案的,有的是用来换个角度的,有的单纯是想看看不同的……重要的是,它们都会为我所用。用不同的方式,经过我的大脑再次呈现出来。

业界动态

数据分析的 8 个状态

2019-12-22 9:59:38

业界动态

​如何选择正确的用户调研方法

2019-12-22 10:52: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