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 SaaS 产品架构设计的一些感悟

作为一名产品助理,入职后刚好赶上产品重构,我也就“趁机”参与其中,主要负责将撰写 prd,与设计和开发对接。那时的我对 SaaS 产品的理解很浅,甚至说对业务场景、产品定义、需求价值,没有一套判断标准和行为准则。

我对 SaaS 产品架构设计的一些感悟

但好在自己有一股冲劲,不停地做、不停地问,也就这样跌跌撞撞地熬过来了。

不知何时开始,自己对 SaaS 产品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知,于是马上开始进行复盘,目的是反思当时产品团队的决策。

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做的更好。

接下来,针对「产品架构设计」的这个问题,与你分享我的思考与方式,希望能与你交流。

01 产品架构设计的前提

产品架构设计的第一步,需要保证业务调研的结果,以及产品战略上的定义是正确的。

对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画业务流程图。

这样不仅可以将你脑中抽象的业务具象化,并且你可以拿着它直接与客户进行沟通,明确你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

要知道 SaaS 产品的最大好处,就是需求一定存在于真实的业务中。

因此,客户能根据你的描述,判断你流程是否符合他们的情况。

但也需要注意,客户也会存在遗漏的可能,因为很多事他们认为理所当然。

接下来,以我负责的 SaaS 产品为例,来介绍一下当时产品架构设计的整体过程。

1、业务流程图

我负责的产品主要面向的餐饮加盟行业,是将实体门店巡检线上化,实现信息化管理。

总得来说是后端 PC 派发任务,前端 App 执行任务。

我对 SaaS 产品架构设计的一些感悟

找出最全的业务链条,从产品定位、客户角色、业务流程、阶段分布等多个角度绘制业务流程图。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内可以清晰地阐述一条完整的产品链路,便于后续开发同事的技术支持;对外能够系统化的向客户展示设计的思路,利于对方指正错误。

2、流程中涉及到的角色

大多数 SaaS 产品面向的不是单个的人,而是由一群具有通用特征的人群,组成的一个组织。

这类通用特征的人群,在现实中用「岗位」划分,而对应到系统中就会用「角色」称呼。

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我对 SaaS 产品架构设计的一些感悟

我们需要对业务调研结果进行整理,明确角色的描述、种类、工作内容、关注指标、行为边界等信息。

这是因为系统早期没有资源做权限模块的设计,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系统中预置这些角色的权限,在之后直接调用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仅局限于一家企业,需要调研多家同类企业,做彼此间的交叉验证以及通用整合。

最后将角色分为「通用类」和「个性类」两种。

我们需要将精力重点用在通用类角色身上,个性类角色不是重点,甚至可以考虑用通用类角色替代个性类角色。

这里说一下,当时在设计系统的时候,我用的是「职业」这个字段承载通用类角色的权限。

一来用户理解起来容易,二来在后面设计权限功能模块的时候可以做到很好的替换。

不得不说,即使作为产品助理,心里也得有一张路线图,需要能够看到产品的全貌,需要走一步看两步。

02 架构的设计思路

1、将场景需求清单拆解到功能

场景需求清单是对实际业务场景的描述,产品经理需要将他们梳理分类,最后呈现出来。

下面是梳理出的 PC 端核心业务场景需求清单,这里重点考验的是产品经理将需求翻译成功能的能力。

我对 SaaS 产品架构设计的一些感悟

但实际上,从客户那里得到的业务场景远比这个多,但对于公司来说没有资源一上来就全部满足。

因此 SaaS 产品最初的设计同样遵循 MVP(最小可行化)原则,即完成核心业务场景的闭环。

在此基础上先能让客户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累加功能、完善服务。

对于 SaaS 产品来说,客户在系统上产生数据,实际上就是产生依赖。

随之用户的替换成本也会一点点的提高。

2、将功能按不同纬度进行分类整合

在上篇文章《SaaS 产品设计的两种通用架构》中有提到两种通用架构:「管理通用架构」和「商业通用架构」。

而我负责的产品显然属于管理类,因此这里我会先找出符合通用模块的功能,进行归类整合,避免重复造轮子。

我对 SaaS 产品架构设计的一些感悟

由于刚开始的业务比较简单,因此符合度很高,并没有做过多的拆分。

不过相信你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数据管理中的这个「签到数据」,它是从哪来的?

先介绍一下这个业务背景。

某企业的每个督导负责 20 家左右的门店,每天根据任务巡检门店,除此之外还要处理一些门店的琐事。这就会导致督导在当天没有完成对应门店的巡检,而上级会询问他们原因。

而目前他们是用钉钉的签到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我们最后选择设计了这个功能,并将导出的入口放进了数据管理。

要知道 SaaS 产品的每一个功能,都是在明确解决一个具体的业务问题。

因此在设计架构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功能模块的包容性,而不是单纯的累加。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接下来随着业务的发展,一定会出现不符合通用模块的功能。

到那时,我会根据业务重要程度和复杂性单独进行整合,例如任务管理模块,目前在 App 端允许执行人将任务移交给他他人,但目前 PC 端并没有记录。

因此随着后续的业务发展,会结合整改业务的部分,将任务管理整个抽离出来单独形成一个模块做设计。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但我们要知道架构不会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业务复杂程度的提高,进一步生长。

3、梳理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要知道业务是一个链条,上下游的衔接一定会产生数据。

因此我们可以将模块分为两类,一是存在基础信息,但不产生数据流的「静态模块」,二是产生数据流通的「动态模块」。

对于上面我提到的模块,品牌管理、任务管理属于静态模块,任务管理、数据看板属于动态模块。

我对 SaaS 产品架构设计的一些感悟

到此,就是我目前产品的架构形态。

写在最后

这次产品设计的过程虽然存在很多问题,到现在仍然觉得自己思考的不够全面,但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次很大的成长。

趁着这段时间不忙,刚好做一次复盘,当然也是希望自己在之后可以做的更好。

愿你我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业界动态

SaaS产品经理,如何用“讲故事”的方式结合业务场景聊需求?

2020-3-22 11:13:48

业界动态

警惕已经失效的营销定律!

2020-3-22 11:43: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