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可能大家也都听说过“第一性原理”,在前两年这个词开始火起来是因为“钢铁侠”伊隆·马斯克经常用这个词来解释他的创业思路。

产品经理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比如说马斯克做电动车特斯拉的时候就遇到一个问题,电池成本降下来,他就通过第一性原理回到本质,探讨电池的硬成本是什么构成的,就是无论如何也减不下来的成本是什么?这样子回到物理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产品,然后通过改进人类协作方式,技术革新及大规模的应用从而降低成本。

再比如说,Space X太空火箭登月计划,以前可能我们印象中造火箭这种事只有国家才有财力、物力、人力去做,个人或者企业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成本太高了。此时,马斯克又一次运用了他的第一性原理,通过造一次乘坐100人的大火箭、私营公司的运作及火箭回收技术是有可能将原来100亿美金的成本降低2万倍的。现在Space X试验的火箭在降低成本这条路已经可以看到雏形了,祝愿马斯克能够成功。

通过上面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明白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就是用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点世界的方法,剥开事物表层的一层层面纱,看到里面最核心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倒推。

1、人类最基础的用智方式

笔者第一次听说到“第一性原理”这个词,是同事有次发给笔者的视频演讲,主讲人是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第一性原理最早来自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指出了在任何系统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违反。

关于第一性原理背后的哲学基石,详细可以到混沌大学APP进行学习。简单来说,人类最基础的用智方式有两种,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基于经验,是内容的归纳,它的基础必须是这个世界是不变的,建立在未来和过去是一样的,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在这个时代的变化速度太快了,归纳法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已经不适用了。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用演绎法,而演绎法是基于理性,是模型的演绎,不断从一个底层链条演绎推理而推导出一个结论,而演绎法的链条不能无限的倒推,它必须要有一个自确定的元起点,是不证自明的起点,这就是第一性原理,就像欧式几何里面的几个公理,很多定理都是从这几条公理推导出来的。

第一性原理不仅适用于企业、产品,例如上面举得马斯克的商业创新,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的工作生活。例如牛顿的第一性原理是万有引力,达尔文的第一性原理是自然选择,巴菲特的第一性原理是价值投资,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是物理学思维等等。第一性原理并不是很容易的就可以找到,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深度思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熟悉笔者的朋友,可能知道笔者是以产品经理谋生的。笔者认为做产品设计,其实都是在构建一个体系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对产品经理的最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要有能回到本质,回到问题的源头去思考洞察问题的能力,而“第一性原理”提供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初级产品经理往往会踩的一个坑就是用“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用“第一性原理”,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常常会考虑的就是别人是怎么做的,业界都是怎么做,于是我们就怎么做,而很少用“第一性原理”去回到问题的本质上思考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举一个真实的案例,二战时期,英国空军规定,后勤部门要用骆驼粪给战机的皮革座椅做保养,谁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被当成金科玉律一直沿袭了下来。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当前英军在沙漠地区作战的时候,需要用骆驼运输,但驾驭骆驼的皮革座椅是用牛皮坐的,这个味道骆驼闻着不舒服,最后没办法采用骆驼粪来擦皮革座椅,从而盖住牛皮的气味。

只要这个时间跨度足够长,我们往往会形成习惯或偏见,认为就应该是这样了,从而犯下像用骆驼粪擦皮革座椅的错误,这种状况在产品设计领域并不鲜见。在我们参考别家抑或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时候,我们需要考量它是基于什么环境下出发去做的,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设计方案等等。

说了这么久,那么产品经理的第一性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2、产品经理的第一性原理是需求论

需求论这个词是来自刘传老师的在阐释他的第一性原理的时候提出来的,第一眼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内心很澎湃,这不就是心心念念一直想找的作为产品经理的第一性原理嘛。

回到产品经理的源头,产品经理是通过向这个世界交付产品来交付价值,并获得回报,而价值就是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真实的解决用户的痛点,这也是产品经理的价值所在。

借用刘传老师的说法,商业世界的起点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需求。商业世界里的一切具象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一切抽象的商业概念,无非都是需求的后衍产物。世上万千产品的诞生都是为了满足这个起点,而产品经理是最能发现回到这个需求起点,然后提供解决方案的一群人,所以说需求论是产品经理的第一性原理。

3、如何实践第一性原理

笔者觉得目前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5Why分析法】,这是一种连环追问法,通过对问题或当事人的连环追问,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或逻辑陷阱,不断回到表面问题的背后,去探查需求背后真正的问题是什么,通过因果关系,顺藤摸瓜,直到找到最后问题的根本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5Why分析法,并不是说一定就是要提5个连环的问题,而是说借用连环追问的方法,目的是找到根本原因,所以有时候你可以追问3个问题就找到,有时候追问7,8个都还没找到,而做产品就是要有这种不断回到源头思考问题的能力。

回顾并深入理解需求的本质,这是产品设计的基础。我们可以尝试提出下面的问题来厘清过去设计者的思路和发心,更好的为当下的产品设计提供方向。在这里不得不说到推荐阅读的一本书《学会提问》,学习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Q1:他们过去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Q2:这样设计是基于当时他们处在什么环境下,外界条件是怎么样的

Q3:现在这些外界条件,环境有没有发生变化?

Q4:从过去到现在,环境有没有产生对此有影响的新问题

Q5:这些新问题是如何影响产品设计的

这种连环追问法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用户的真实意图,以便做出符合用户底层需求的产品。我们在搜集用户反馈的时候,用户都是根据自身环境提出他想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建议,而做产品我们要回到用户需求的本源看待问题,就像马车时代,用户提出了需要更快的马,如果朝着这个方式去设计,或许就不会有汽车的诞生,回到用户需求的本源就会发现用户需要的是更快的出行方式。

4、结语

任何方法都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这种通过连环追问的方法也不例外,不断回到问题的本源思考问题也有它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地方。我们要尽量避免“重复造轮子”的问题,毕竟有时候直接使用某些现有的设计方案会来得更加高效些,就像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设计规范。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有从问题本质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重视过去的问题解决方案,快速判断现在有没有全新的、另一个角度的解决方案。

业界动态

产品体验--探究产品细节背后的设计理论

2020-3-26 13:22:02

业界动态

社群应该这么玩(四):做一个活跃的社群(上)

2020-3-26 13:44:0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