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公司的十大坑(2):赛道

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ToB公司的十大坑(1):To的杂,死的早》。任何一个生意,什么是第一重要的?

ToB公司的十大坑(2):赛道

有人可能说团队是第一重要,有人说产品,有人说市场,有人说是融资,当然这些说的都对,但是从ToB公司的角度来说,我想“赛道”应该排在第一。

赛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企业当前所处、或将要进入的“赛道”,应该是客观评判一个ToB公司,是否值投资或投身的基础。

身在其中的局中人,可以通过分析赛道,来判断参与的周期?或者说,应该什么时候退出?

今天就聊个五块钱的ToB赛道。

疫情期间,陪一位大佬去杭州看项目,关于菜市场改造升级的初创项目,一头To SMB,另一头ToC。

议程过半,项目介绍完毕时,大佬说了这么一句话:接下来我们聊聊大家对这个赛道的理解吧,如果没问题,A轮我们投。

这个项目的后续,我们暂且不谈。

晚上回上海的高铁上,脑子被这句话搞的嗡嗡的,决断速度也太快了吧。

回看科技ToB行业的赛道,管理类、行政类、财务类、研发类、营销类、金融类、供应链类等等五花八门。

基本把各行各业B需要的服务,搞了个遍。毕竟咱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和模仿能力。

人怕入错行,ToB怕行错道。

赛道选对了,执行过程会顺风顺水,赛道选错了,要么跑不久,要么跑得慢,弄不好还会在尾盘阴沟里翻船。

赛道为什么能在ToB十大坑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核心原因,主要是ToB试错周期太长,当发现的时候,一回头,发现已经出发了很久。

有人说赛道,就选天花板足够高的,市场大的,盈利能力空间充分的,最好能对标个牛X企业。总不会选错路吧?!

我觉得可能对,但不够有效支撑判断。

因为能看见的大市场,早已充分竞争,带头大哥和二弟座次排的妥妥的,他们拖着资本一路拼杀的路上,横尸遍野。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大哥的早年,都没有崭露大哥的风采,也没有那么长远的愿景,只不过,走着走着,就发现能跑了,跑着跑着,就发现身后没人了。(阿里除外,愿景定位早的惊人)

而更多的选手,走着走着,就坐了下来,甚至直接躺到了路边。

下面就尝试解码“赛道”的秘密:

1. 增长型嵌套

ToB的本质是一种寄生生物。

有一次,开车从深圳到广州,不小心把一只误闯进来的蝴蝶带了过去,心想,算它好福气,这要是飞弄不好累死在半路,冷静下来后,才顿悟人家如果坐高铁早就到了,是我耽误了人家。

ToB企业也一样,跟到了行业的大趋势,并能同客户一起投身其中,这是一种幸福。

比如,SAP陪伴了德国制造业的腾飞,广联达陪伴了中国经济腾飞下的建筑业复合增长。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此外,必须让自己的业务,嵌套在客户的商业逻辑中,这样才能随着客户规模的增长,对自己的需求越来越大,粘性越来越强。

注意,这里讲的是嵌套在商业逻辑中,而不是阶段的需要中。

ToB公司的十大坑(2):赛道

看看市场上那些按使用人数、单据数、交易额收费的,很多都是遵循着这个准则。

目前,巨头咱就不说了,比较看好、且符合这个条件的赛道选手有:再惠,盖雅,商越等。

紧密的绑定在一起后,收入就能与寄主的成长指数,高度正相关。

正所谓我叫您一声大哥,您大碗吃肉,我小碗喝汤,哪怕一勺也可以。

要想做到这一点,看准一个大趋势,做好精准的卡位很重要,毕竟给现有产品做变革、升级、替换,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

2. 高续约率

要说能喝到大哥的汤,市场上有的是。

能做到年年都喝的,就少掉了一大半。能做到是大哥每年送来的,那就不到5%了。

之所以有汤喝,主要是帮大哥干了活,这个活是大哥觉得应该做,但又懒得做。要么没空,要么没能力。

能由大哥送来汤的活,讲求的是一个有能耐有品行,并拿捏平衡,一来妥妥的帮大哥办了专业的事,二来不能总惦记着大哥不想给的东西。

市场上偏偏有一些,总是想着各种歪门邪道,想从大哥家再多拿一些,你是嫌死的太慢,还是嫌死状不够离奇?!

把关系位置摆正,是持续合作的基础。

毕竟咱干的就是一个各个山头拜大哥的活。

有了高续约率,就能放心大胆的活着了,就有足够的底气和心思去提升产品和服务。不然成天都在和大哥勾心斗角,哪有空成长啊?

赛道产品的选择,从底层决定了续约率的区段,其他的管理刺激只是辅助。因为商业竞争天然会在肥美的地方暴力,而在荒芜的地方冷淡。

高续约率是增长的保障,是华丽报表的基石。

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ToB公司,都会在自己的财报或者BP中,刻意用一个章节写自己的每年的70%、80%的收入来自老客户。

真假其实很容易识别,向上推两三层数据,交叉校验后,市场调研再验证就知道了。

像去年两家非常著名的公司,Slack和Zoom以四五十倍的PS上市,前端销售非常轻,甚至轻到没有地面的直销团队,中间产品很重、产品能力非常强,后端的服务很重,以此带来很高的复购和增购。

另外,这里指的是单一产品和延伸服务的续约率,而不是每年都卖客户不一样的东西,后者只能证明销售能力强,且保持的好而已,资本市场给这两种定价,完全是不一样的PE。

3. 天然传播

b端客户,天生就有获客成本高、周期长等倒霉特性。

如果每个客户,都需要正面打,即使全打下来,也累个半死。并且给竞争对手留下了充分的机会。

如果有必要,竞争对手一定可以找到更牛的销售、更硬的关系。

甚至有的时候,行业客户还没收拾完,人家行业都开始走下坡路了。

ToB企业的营销,生态系统的底层设计很重要,并且需要从产品、营销、合作、交付等多维度下手。

ToB公司的十大坑(2):赛道

这里讲的传播属性,力求天然,天然就是要遵循自然的规则,借势而行,对形势和趋势判断越清晰,赛道的边界把握才能越得体。

商业生态系统中,越是自然的力量,威力越大。

有的天然传播属性来自产品,比如供应链-链式传导、劳动力管理-行业蔓延、协同应用-广泛获邀等。

也有的营销端的神来之笔,比如SAP的Partner计划、灯塔计划等。

这就是江湖传说中的飞轮效应。

贝佐斯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们经常问我,未来10年什么会被改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通。从来没有人问我,未来 10 年,什么不会变?我告诉你,第二个问题才是更重要的。”

十年不变的,才是值得投入和坚持的。

十年不变的,才是卓越传播属性的基石。

4. 绞合成长

我们常听说某公司的销售总监,或者技术总监,离职去和老东家抢生意的故事,甚至有些还直接把老东家干翻在地。

暂且抛开道德而言,这也侧面说明了很多企业,并没有通过积累,形成壁垒。

这样的结局,在商业模式设计中就已经注定,没有积累的ToB企业,其实是在一边发展,一边亲手给自己挖坑。

一个好的ToB企业基因,应该能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与企业会越绑越紧,无法分割。

要想积累,必须产品驱动。

只有这样,才能持续积累产品的驱动能力,依靠产品口碑产生客户转化,从而降低前端的获客成本。

也只有产品才可以凝聚人的智慧、公司的经验、客户的依赖、未来的期待。

随着科技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很多行业的大数据、AI进展神速,这更是一个绞合成长,树立产品壁垒的方式。

数据积累、智能积累的绞合力,也将会比企业老三样护城河(品牌、专利、规模经济)更加稳固。

它除了是护城河,更是新产品扩展能力的基础设施。

就像一个参天大树,绞合基因就是树的根部系统,越成长,根系越发达,也越稳定。

5. 最后

判断一个赛道是否良性?是否顺势而为?是否应该长期参与其中?

以上四个标准,增长型嵌套、高续约率、天然传播、绞合成长,应该是首要的判断条件。

分别对应了,稳定特性、规模特性、效率特性、风险特性。

赛道有了,接下来才要看执行能力。

此外,赛道上的前程,还需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当然,大多数ToB产品,都无法完整具备这样的赛道基因,另外,将一手好牌打烂的也比比皆是。

ToB公司的十大坑(2):赛道

商业也本应该如此,绝对不可能皆大欢喜,而永远是少部分人的狂欢。

下期我们就一起聊聊ToB的三号坑,执行策略。

相关阅读:

ToB公司的十大坑(1) :To的杂,死的早

业界动态

企业品牌,应该如何布局直播?

2020-4-16 15:23:01

业界动态

《躺平》社交APP体验报告

2020-4-16 15:43:5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