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设计/开发/运营到底要不要转岗做产品经理?

我经常会被问到:设计师转做产品经理难不难?运营转产品可以吗?程序员是不是可以转产品?

2020年,设计/开发/运营到底要不要转岗做产品经理?

我周围的产品经理也确实有设计师、运营、程序员转做产品的,相当一部分也做的特别好。特别是原先的岗位经验也对产品工作有颇多益处。比如原来是设计师的,审美特别好,做的产品会比较美观。比如原来是开发的,与开发交流的时候,会省却不少麻烦。

老实说,产品经理的基础的技能点很好学,在网上看下技能树,系统的了解一下,学习一下,问题其实并不大。后续的进阶,需要在实操中,不断累积经验,不断进步。这个路径不仅产品经理是这样,所有的岗位都是这样。

所以,设计师、运营、程序员转做产品经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是可行的。可行是可行,但是要不要转呢?

首先还是得评估下自己和这个岗位的匹配度。

具体来说,是指评估你个人和这个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特质是不是匹配。如果匹配,整个过程或许会稍微轻松点。如果不匹配,可能会有些痛苦。

那产品经理需要具备哪些特质呢?

1、抗压能力

产品经理的压力是一个系统性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

设计师面临的压力是设计任务的压力,这个页面的完成情况,是否符合产品的需求,界面是否符合用户体验。在一定的时间内,经过修改,需要交付一个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程序员面临的压力可能是工程压力,程序是否完善,代码是否优美,逻辑是否完整。

运营面临的压力可能是产品的拉新、促活、留存、转化等数据上的压力。

互联网,每一个岗位都压力巨大。

而产品经理面临的压力差不多是这些的总和。产品上线前,我们要对交付负责;产品上线后,要对数据负责。

首先是需求阶段,需求的收集、整理、判断、决策,需求文档的书写,需求的评审等,需要对接的是用户、上级、相关的同事等。这个阶段面临的压力是质疑。无论是需求的判断和决策,还是具体的需求的评审,你将面临各方的质疑。这个阶段也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扛得住这些质疑,并且要通过市场/数据/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用户场景这些角度,把质疑声一一消灭。

其次是设计阶段,这个阶段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事情。前期产品经理需要把需求和期望的风格给设计师说清楚。设计中也要多次沟通,争取设计完一个页面,就评审一个页面。不要全部都设计完了,才给设计师说不行。和设计师沟通的时候,也要掌握技巧。要说明,为什么要改,怎么修改,而不是直接说丑。如果面对经验比较老到或者性格比较好的设计师,其实算不上挑战。关键是,有的设计师水平不好,脾气还不怎么样的时候,得充分发挥产品经理的说话水平,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暴制暴。有些时候任务时间紧,这很考验人的耐心。

开发阶段,前期需求讨论的时候就得把开发拉上,不仅要让开发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也要让开发知道,为什么开发。开发过程出现问题,要能及时处理。如果需求变更,也要和设计师及程序员做及时的沟通。同样的,不能总期望一直遇到遇到脾气好、业务理解能力好、技术又好的开发人员。

遇到问题,要找到好的方式沟通。产品关注的点是这个功能。而开发关注的点是实现方式。所以产品在表达的时候,尽量表达功能,而不是实现方式,实现方式交给开发来决定。

之前,我们做一个产品的时候,需要在首页展示相册的图片,但是我们又怕用户没有图片,所以打算内置几张demo图。我开始的时候,表达方式是:“把demo图内置在相册”,开发说,没有办法内置,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获取到用户的相册权限。而且用户相册里面无缘无故被塞进去了图片,也会很奇怪。

这个时候,我发现,是我表达方式的问题,我的关注点是功能,但是我用的词却是实现方式。所以开发被我说的实现方式给绊住了。我改变了我的用词,我说,我需要几张demo图展示在这里。开发就知道怎么做了。不用内置在用户相册,而只是放置到首页这个位置。

所以有些时候,要注意说法的方式,尽量表达出你的需求,而不是表达你想象中的实现方式。我们毕竟不是开发,我们只需要把需求和意图说清楚,实现方式可以交给开发做决定。

测试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仅仅交给测试人员就了事,也要随时跟踪。如果发现了BUG,但是开发相互推诿,产品经理就要站出来,推动解决这个事情。

是不是,到这个地方,就觉得有些心累了?

产品最后上线了,但是这远远不是结束。产品上线后的,拉新、促活、留存、转化,也不完全是运营人员的事情。你要督促,要看数据、要做测试、要做决策,要想办法。因为你的KPI不仅仅是上线,而是产品的数据和用户体验。

发现没有,其他人都只需要和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打交道,产品经理需要的是和一群人打交道。别人可能只用完成其中一个步骤,产品经理需要的是跟进所有的步骤。别人的业绩压力,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的交付,而产品经理面临的压力是整个过程和最后的结果。

所以产品经理,需要的抗压能力超过了其余所有的岗位。这个岗位适合一个心脏刚强且有韧性的人,需要拥有强大的抗压能力。

2、好奇心和学习力

产品经理需要对新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不得不承认,创新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观察别人的创新,去洞察里面的原理,去学习其中的精妙。

这并不是鼓励抄袭,特别是像素级抄袭。而是,我们从生活中、不同类的产品中、同类竞品中,去发现里面值得学习的地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思考,把这些思考应用到产品中。

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怎么判断,哪些是好的,这些好的,怎么去学习,不要学到皮毛,而是要学到精髓,其实也是一种不简单的能力。总之,多看多观察,保持好奇,学习的能力也能提升。

3、决策能力

古语有“房谋杜断”,这句话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比如说,有的人就擅长决断。决断是产品经理不可或缺的能力。

快速决断有可能是一个人的性格,但是在职场里面,更是来自于一个人的决断信心。而决策信心不是凭空而来,是从经验中来,从掌握的规则中来,从不断的判断学习中来的。

比如按钮怎么摆放,我们了解到费茨定律,可能会据此调整按钮的大小和按钮的位置。

费茨定律是人机交互和人体工程学中人类活动的模型,它预测了从任意位置快速移动到一个目标位置所需的时间由2个位置的距离(D)和目标大小(S)有关。

比如哪个设计稿更好,我们可能会根据一些数据报告来判断。

女装品类:淡雅柔和的女性倾向色调更具吸引力,兼顾简洁美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色号款式、提供可选余地可提升消费者的点击兴趣。——来自《2019双11创意洞察报告》

哪些交互方式更好,我们可以多去看看大厂的交互方式。毕竟这些交互方式,已经得到市场的检验了。

所以,决策能力也并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一个学习、归纳、总结,并判断的综合能力。

最后,你不仅是要自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要告诉别人。这也需要你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4、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我上面讲抗压能力时候,列举了我们需要和哪些人打交道。

上级,上级有更高维度的话语权。我们很多时候说一百句,可能被领导一句话就顶回来了。所以我们要研究和领导怎么沟通交流。他们关注的点是什么,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出发。

设计师,水平高的设计师,都可能比较自我。最极端的情况是,遇到那种水平又不高,还极端自我的设计师。所以面对这样桀骜不驯的设计师,我们也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不要说一些太主观的话,而是要从理论上和数据上去引导他们做出你想要的改变。

仅仅说“我觉得不行”“我觉得很丑”“用户体验不好”这样的虚词和大词,是很无效的沟通。换成:

“2019淘宝发布的双11洞察报告里面,单色背景的创意呈现平均而言获取了更高的点击率,简约氛围在提升商品和品牌质感的同时,也更易清晰突出商品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用XX色或者XX色来试一试,你看好吗?”

可能会好点。

开发,开发的鄙视链里面,底层可能就是产品经理了吧。如何和开发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产品经理很头疼的一点。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要怎么和开发沟通呢?其实没有什么技巧。相互尊重,培养一种信任感。产品经理出色的能力,就是判断决策能力,当这种能力在产品数据上发挥作用的时候,信任感会提升,双方也会更好沟通。但是在前期没有这样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多沟通,讲清楚需求的前因后果,来慢慢培养信任感。

5、小结

如果你想转行做产品经理,我想第一点需要评估的就是你的抗压能力是否足够的强,其次才是是否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决策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

如果以上评估都没有问题,我想你适合做产品经理。但是这只是说你比较适合。接下来,你还需要解决其他的问题,比如:

相比目前的岗位,产品经理是否是一个更好的岗位呢?不要仅仅看到外表的光鲜,哪个岗位没点心酸呢?

转岗也是有很大成本的。平时要花费时间去学习去了解、不一定好找工作、找到了工作可能前期工资不高、放弃之前的职业也是机会成本,这些都要要考虑。

原来的岗位和职业能带来优势,也会有一些思维惯性,要克服这些,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心力成本。

另外,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在供应端,存量+增量就业人数不容乐观。

数据表明全国普通高校2020届874万毕业生今年创出新高,对比2019年增加了40万人。年后的这段时间正是每年大学生的春招季,是应届毕业生应聘的高峰期,但因为疫情的影响,全国都暂停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打乱了毕业生的就业节奏。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显示:

在参与调研的应届毕业生中,目前已成功签约的仅占25.73%,未签约的高达74.27%。

而2019年毕业的部分学生也受到疫情影响,没有找到工作。

另外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倒闭,或者裁员。这些失业人群也和2019年2020年毕业的人一起竞争。

在需求端,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30.4%的企业表示将会减员缩编,还有29.68%的企业无法为员工按时发放薪资,无影响的企业仅占17.81%。

所以,就业维艰。

无论是辞职还是转岗,都要考虑清楚。特别是不要裸辞,最好找到工作再辞职。

如果是转岗的话,也建议最好在原本公司进行转岗过渡。

这些都仔细评估之后,如果都觉得没有问题,就立马开始行动吧。

业界动态

“品牌广告,不止是商业”——如何衡量广告商业化的天平?

2020-5-13 8:41:20

业界动态

设计初学者的用户研究指南

2020-5-13 8:52:3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