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增长方法论,看如何找到男票女票

这不是一篇产品思维》里面的内容——如何通过产品思维找到人生伴侣。但是好在她并不是一个增长型的产品经理,所以有些角度还是适合我说。

从产品增长方法论,看如何找到男票女票

记得《我爱问连岳》里面连岳说不一定是谈恋爱越多的人才有资格讲感情,连岳说自己只有一次恋爱经历就结婚了,感情经历多和感情看的透彻本身不是一件事儿。

我们在这个节日先聊聊PUA,其实我最早在2014年就在逻辑思维里面听到了PUA。那时混血的小妖还刚刚拿到融资。接着冯唐在他的节目里还和小妖比了一下如何教男孩谈恋爱。结果不知道为什么2019年,PUA火了。我甚至一度认为这个事情是PUA自己在炒作。好了我们先从PUA谈起。

1、从用户研究来看PUA让你成为恋爱达人的不成立

1.物质、生命、意识,意识不可控

目前从当前的人类研究来看对物质的研究是最领先的,说白了就对物质有了深刻的理解,包括科学的建立以及对于物质运行的规律,以及原因,甚至物质是如何产生的都有所研究和有成果,甚至可以做到影响物质的运行。

生命层面也是不错的,我们可以做一些很难的医学手术,心脏移植,还能制造胰岛素,甚至干预生命,比如试管婴儿,转基因作物。

但是到了意识层面,其实人类的研究完全不行,不要说操控意识了,就是预测意识很多时候都是做不到的。更多的是总结和规划。那是一个归纳法,能说明结论这样的,不能说明未来人一定会出现这个行为意识。

所以PUA其实根本做不到操控人的意识,如果意识能操控,我现在早是产品大神了,不出它几款爆品产品,也得让马爸爸给我卡上打点钱。而事实上我还是在苦逼的加班,甚至让领导给我多加点工资都做不到。

能操控意识的只有人而不是理论。情商低的人学了PUA,大概率处理两性关系会好一点。情商高的人,花花公子,不学PUA照样是大把大把的祸害姑娘,枪并不杀人,何况PUA甚至算不得一把枪,毕竟枪是一个物质性的东西,它被激发就一定会射子弹。

2.PUA理论只是让一个男生或者女生不会犯下大概率上的错误

那么PUA能教你点什么,无外乎给你一个套路保证你大概率上不会出错。注意我说的是大概率,在读到芒格的文章时候发现他居然和妹子首次约会开了一辆灵车,对你没看错是一辆灵车。但是他们还是最终走到的婚姻的殿堂。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你很幸运,小概率你也可以绝地求生,吃鸡成功。但是大部分人没这么幸运。

其实你看看PUA就知道了,很多PUA都是告诉你短期如何做大感知价值(产品经理视角)比如他们都会给你做形象改造,换个发型,改个衣着搭配,告诉你勤洗澡,喷香水,总之疗程短,见效快的方法。其实说白了就是快速把感知价值做大最大化。

3.PUA基础理论还是做大产品本身的价值

然后PUA多半话锋一转会说多半这样还是不行的,底层还是需要你自己本身足够优秀,换发型,换衣着只是术,真正的道,就是做大组合效用,还是要把核心要素做到效用最大化。因为感情毕竟是一个长期的留存。女孩或者男孩可能会因为感知价值留下来,但是长期是否可以留存一定是看理性价值。最典型的感知价值的极端就是传销。好了,我们下面将组合效用的最大化。

2、从产品方法论来看待婚姻

1.婚姻是一组约束条件下,一个打包效用的集合

婚姻比作一「产品」。它也是一组约束条件下,一个打包效用的集合。产品是面向用户的。但是用户本身也是在一组约束条件下的欲望组合。

说的直白点你喜欢一个男生或者女孩,那么你追求的也是这个约束条件下的效用的最大化,比如你喜欢帅的漂亮的,喜欢有钱的,喜欢有涵养的,喜欢文艺的,个子高的,头发长的,皮肤白的,家庭背景好的,教育好的等等,这些都是效用的打包集合,那么这个你喜欢的女孩或者男孩也是一组约束条件下的欲望的组合。因为你不是梁朝伟,不是吴彦祖,不是陈冠希老师,可能是个土肥圆,那么你就只能在这个约束条件下去做选择。

你可能会喜欢高圆圆,范冰冰,长泽雅美,新垣结衣,石原里美,绫濑遥,桥本环奈……隔壁边上的同事说让我别打了,否则名单会很长。总之就是你的欲望是可以无限大的。但是回头看看你自己,可以选择的估计就是要结合自身条件来选择了。这些就是限制条件,那么如果你很在乎长相可能财富上就要放弃一些,过分在乎财富和长相,可能家境就要放弃一些,总是它一定是一个多个效用的集合,你要来回来去的去权衡它。

这时候为爱而战的你会说,我就只只在乎爱情,没错很多人可能会追求一个情感。但是为了爱不顾一切的还是少数,因为他不是一个单一的欲望。就是以为效用因人而异的。

我们再进步说效用因人而异,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Ta的配偶需求是找一个方方面面都合适的人,极端愚昧的偏远山区,可能配偶的效用就是一个生育的单一效用。

爱情为什么会变质,因为人的限制条件会发生变化,你追求的效用就会发生变化。同样,对方的组合效用也会发生变化。就算现在是匹配的,可能因为变化也会不匹配。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限制条件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婚姻也是。

2.感知价值和理性价值都很重要

我们做增长或者产品的都知道,用户认可的价值才是你的价值。虽然长期看感知价值会贴近理性价值。用户需要什么才重要,用户感知和在乎的点才是重要的,你有什么价值其实不重要。

直男的问题是感知价值比较弱,但是理性价值比较高。渣男往往感知价值高,但是理性价值低。用户其实是通过认知感知价值先会给产品一个价值的判定。

3.情感交流一定是双方效用都增加的

你可以把与汉子和妹子的互动,每次互动都看作一个交易行为,就算是你发一条微信其实你也是希望对方回复的对吧,你的行为也是一个获取效用的过程。

所以你的任何行为和情感的交流都是诉诸对方给你反馈,即沟通后双方的效用都增加。这就是为什么从用户价值的角度看一味的付出注定无法获取回报,因为对方的沉默成本太低了。其次对方没有投入和你的情感交流,价值交换,也注定没有什么情感效用的提升。

这种沉默成本不一定是金钱,可以使用中综合的成本,比如时间,精力,金钱等。总之双方必须都投入才是一个可以持续的交易。

交易就会这样,虽然不一定价值对等,但是双方一定在效用上都得到了提升,这样的交易才是可以持续的。否则都是在透支一个人的心理账户。

3、从用户的行为来看缘分

用户每一次行为决策都是由用户的偏好和认知,用户的偏好和认知来自人的基因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比如中国的儒家文化比较偏向保守,那么对不起,你可能不太适合白人妹子和汉子。比如我们的社会属性会要求男人结婚要有车有房,所以这些都会影响你的决策。

人的行为满足下面的图,你的偏好和认知决定你的选择,当遇到场景激发的时候,感知到这个场景,解读你要选择,然后做各种效用排列组合,选择金城武还是吴彦祖,还是罗志祥(选他可以进而学习时间管理),模拟推演未来的可能性。

从产品增长方法论,看如何找到男票女票

所以妹子或者汉子喜欢或者不喜欢什么人,她行动不行动,很多是偏好和认知决定的。你能做的更多是增加触发场景和提升感知价值。但是认知和偏好是很难改的。所以说社会性的属性中,增加了僚机和姐妹花这个概念。

但是认知和偏好还是很难改变的。佛家说每个下一刻是不定的。每个当下是确定的。所以冥冥之中必有定数。你遇到一个心动的人,你看到的Ta,Ta喜欢你,这是个从过去到现在影响的认知和偏好。是当下的那个确定,是冥冥之中的定数。

4、恋爱中如何从五要素读懂你的伴侣

第一层——感知层

一个产品,你拿到它,它设计的美不美,质感怎么样。一个人,你看到 他的第一眼,这个人的身材、相貌,说话什么口音,穿衣服怎么搭配, 这个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角色是很重要的一个词,我们会专门在第一模块用一课的时间来讲。简单来讲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比如说你遇到一个银行职员,一个军人,或者是一个公务员,你在和他打交道的时候,你就能明显看到他身上角色的痕迹。你在办公室和你的公司的同事交往,其实大家的相处首先就是角色的对接。我们谈什么内容,我们知道哪些东西,都会被你的角色所控制。所以,基于表面的感知,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也就是说,咱们日常和人的接触多半都是浅层关系,因为大家上班都是基于角色在做彼此的交流。大家在接受各种服务。为你提供服务的那个人,其实也都是角色所设定好的沟通方式和交付内容,然后再与你进行沟通、交割和讨论。如果你和别人在角色扮演里对接,你就会被牢牢地捆在设定的角色中。其实两个人只是角色的对接关系,是没有办法达到彼此的深入了解和深层关系的。什么是深层关系?那就要走到这个角色之下的下一层,从第三层开始就是一个人的深层部分了。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它可能会包括了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其实 都是不一样的。就是我们人生的历程,其实大概在很多时刻,很多人都会处在同一个角色里,比如说我们都曾经是学生,或者是说毕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都 是小职员。但是接下来,因为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大家的精神资源不一样,出身背景、家庭的人脉资源不一样等等。资源结构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我们可能都曾处在某一个角色中,但未来会进入到不同系统的不同角色中。

梁宁老师的精神和资源颇有认知+偏好的感觉。

所以其实到了资源结构的这个层面,好多姑娘已经不会观察,不会判断 了。她会看一个人的外表、穿着,或者问一些非常表面化的问题,比如你存款有多少钱?你有房有车吗?如果用我们产品经理的专业术语,这个叫做只抓表面数据,这种用户研究行为其实是非常低级的。如果是只能抓表面数据的产品经理,肯定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就好像是说一个女生,如果她只能基于一个人的感知层、角色层进行交流,或者基于表面数据的存款和房车去对一个人进行判断,那这个人也是没有办法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的。

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的存在感 在这个深度关系之外,再往下一层是什么?这个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内核。下面还有两层,我把它放在一起讲。第四层是人的能力圈。

第五层是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就是他对他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他让他不爽或者烦躁?

5、如何用运营增长思维找到另一半

最后我们从growth hacking的角度,从产品角度聊一聊脱单:

首先肯定是扩大第一层漏斗,那么就是多参加社交活动成为社交节点。多认识人,多认识异性。因为效用是太多样的。没有足够大的样本量。你的转化率就是上不来,供你选择的组合效用就不是很多。

很多读者说你这不是让我多线发展单线联系,给车加备胎吗?

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没让你都划入到自己的私领流量,而是说你可以多多接触异性。

做好激活,做好感知价值,也经营好理性价值,长期看一个人如果不能快乐的生活,那么没有人愿意进入到你的生活。做好理性价值,对认知价值是有提升的。而认知价值的提升又会提升激活,说白了就是提升异性初次见面的好感度。

双方等价的情感交流。每次交流尽量是一个双方都提升效用过程。尽量多制造场景和提升对方的感知价值。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诉求。说白了就是看对方喜欢啥类型的。

不要过分迎合对方,因为认知和偏好是长期形成的。无法短时间内去改变。这就是我们说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业界动态

UX研讨会的发散——聚合技术

2020-5-21 9:17:50

业界动态

百度入局直播有戏吗?

2020-5-21 9:24: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