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产品的一些思考

最近负责的产品在规划整体的增长方向,有部分是围绕着做积分体系和社区两个模块进行的。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做产品的时候,总会特别迷恋加上社区或者社交的元素,意图通过建立用户高频的、自发的使用场景,来给产品带来正向的流量和活跃。

关于社区产品的一些思考

这个想法其实挺能理解的,大部分产品(尤其是低频的产品)当做到一定阶段之后,普遍都会遇到用户增长瓶颈,以及用户流失的问题。而社区/社交,这类产品或者功能,所具备的天然的高频属性,以及与各类产品业务几乎“百搭”的属性,无疑是个非常棒的一个方向。

事实上,截至目前为止,各类领域成熟的头部应用,几乎也都是照着这个方向去做的。

社区这方面呢,说实话我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有个失败的案例,可以聊聊。

大概在3年之前,当时在做一款标准化考试的题库产品。大概两个大版本迭代之后呢,平台用户有一定量的基础了,我就开始重点考虑用户的活跃和留存了。

就像刚才提到的,当产品慢慢成熟之后呢,都想在社区/社交这个领域尝试一下,期望提升产品的活跃和留存。

不出意外,当时我也是这个想法嘛,毕竟社区/社交的吸引力太大了。恰好遇到了契机,我们学生服务部门的同事经常反馈,学生们经常在学员群里聊天刷屏。

当我听到这消息后,立马就有个想法,能不能在我们的题库产品里面开辟一个考友交流社区。学生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发言。这个想法一提出呢,我们学生服务的老师特别追捧,都说这个好,毕竟在微信群里管理学员一直是他们非常困扰的问题。

之后呢,我就通过这些学生服务老师找到一批学员做一些用户调研,了解一些学员们的需求以及对这个功能的态度。出乎意料,大家都说喜欢这个功能,都说这个功能非常好。

对于这个调研结果,就有点盲目自信了,于是马上就开始上手做了。等上线之后呢,产品功能上是没啥大问题的,但是数据情况大跌眼镜,实际的社区活跃度与我设想的差别很大,数据都没有达到期望数据的1/10。

复盘发现几个问题:

用户调研有偏差,我通过学服老师寻找调研的学生,学服老师一般找的都是每个群里最活跃的几个学生,导致用户调研结果有偏差。

之后调整了调研对象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用户使用题库产品时,一般情况下都是临近考试或者备考期间,学生的时间是比较紧张的。而对于他们来说,一个对考试没有什么帮助的社区,没有什么时间和动力去使用。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社区型产品,我们正式发布之前,没有进行预热,社区内没有内容沉淀,这也是导致用户没有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

再后来啊,我们根据用户的反馈,调整了功能方向。我们让运营人员在上面发布一些与考试、复习相关的通知贴和经验贴,这些内容慢慢的就有一部分用户去关注了。

在之后同样是基于这个功能吧,我们开辟了一个答疑专区。学生如果有问题可以在这里提出,我们的老师24小时之内回答问题。同时把这些问题和答案公开。就这样我们对功能逐步的优化之后,数据量才慢慢有了起色,但是至今都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效果。

随着自己经验的增长,我越来越认识到当初自己的不足,把社区的建设想象的太过简单和理想化。

回到现在,如果我再要以当时的背景去做这么一个社区,我会首先思考哪些东西呢?我最近看了两本书给了我一些思考和启发。

其实,比起设计社区功能更重要的,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不要太关注于社区中的意见领袖,而是应该重点关注长尾群体,激发社区中每一位成员的能力,让沉默的大多数也可以获得发声的权利和动力。

互联网早期的产品普遍都是满足少数社会上所谓的“精英”阶级。满足这部分人群生存之外的能够更好生活的各方面需求。而另外一些更多还在考虑生存的用户群体,早期其实不是太受到互联网的关注的。

如早期的电商,关注的是能够实现网上购物的人群,早期的社区如知乎、豆瓣关注的是能够在互联网上发生的高知和文艺群体,早期的抖音,主动分享的都是有美好业余生活的群体。

而最近几年,当拼多多、快手的崛起,以及现在的社区团购,都是开始挖掘了部分互联网长尾用户的产品。凭借着关注庞大的长尾用户,拼多多和快手仅凭单一的业务模式,足以和向各个赛道延伸的阿里、字节等公司相提并论。
而目前,在社区领域,我还没看到出达到长尾用户的产品出现。

在具体落地的层面,则更多的去思考:

社区的调性,他的定位是不是和我们目前的用户群体处在同一个情境下,如教育类产品就不应有交流购物、游戏等属性的社区。

社区的价值:我们常常主动去设计一个社区的时候,总是会想,它能够带来活跃,但是往往忽略了他对用户、对产品的价值。学习工具类产品初衷是为了节省用户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当你通过一系列手段使用户更多的时间花在非学习的功能上面,是否对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是否违背了初衷?

用户的类别:社区本质就是一个小社会,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组织的地方就会有阶级。如何用户分群,满足不同用户的心理需求而不损害另一类用户的利益,这个是社群能够顺利运转的机制。

内容的供给:社区和社交我认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社区在促进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时候,会有一个内容作为桥梁。以内容维护用户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候,内容供给是十分必要的。你是否有足够的内容沉淀让用户来消费,能不能形成一个正向的内容产出和消费的循环至关重要。

关于社区,其实聊起来有很多很多点可以延伸,一篇文章远远不够的。所以给大家推荐一下,让我对社区产品产生这一系列思考的两本书。

“道”的层面:

《社区设计》作者是被称为日本线下社区设计第一人—山崎亮。虽然山崎亮老师一直从事的都是线下社区的设计工作,但是他的很多理念,我觉得正是目前互联网社区产品中普遍缺少的。

我上面刚刚提到的“链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出于这本书所带来的思考。山崎亮老师能够带你看见回归以人为本的设计所能发挥的巨大力量。如果你过去有一些社区产品的经历,可以看看,说不定会有种拨开云雾的感觉。

“术”的层面

《迭代:社区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的七步策略》,作者是PMTalk产品经理社区发起人张晋壹老师。

这本书内容是张晋壹老师以自己的工作案例来讲解社区产品的搭建、获客、增长等相关的落地实操的内容。是一本非常落地的社区产品操作指南,夸张点说,哪怕你过去没有相关经验,按照书中给到的方法,一步一步搭建出一个及格分的社区产品还是比较容易的。适合新手。

这些大概就是关于社区产品,今天想要聊的些许内容。其实作者在社区领域没有很多成功经验,如果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业界动态

做产品,一定要做长产业链么?

2021-1-11 8:58:46

业界动态

B端产品,新市场的打法

2021-1-11 9:09:5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