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

很久以来,我一直对心理学有很大的误解。比如,提起心理学就会想到读心术,精神疾病以及奇奇怪怪的各种测试…但是当读完《怪诞行为学》和《行为设计学》之后才发现,现代的心理学完全不是想象中那样。通过实验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可以应用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极为有趣。

为什么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

而认知科学,更是结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生物学等尖端技术,研究大脑,包括记忆的存储与提取…

于是从去年开始,我利用周末时间开始系统的学习心理学。今天也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学习体会。

之所以在学术还不精的时候就想聊这个话题,正是因为无论是理解客户的采购行为,还是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是拥有健康的心态,心理学都能帮上忙。

1、心理学不是哲学,更不是鸡汤

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最初的含义是“灵魂的学问”,现在则是关于“心智的科学”。是人类7门枢纽科学中的一科(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医学、心理学、社会科学)。

相比已经非常成熟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心理学很年轻。著名的心理学家,记忆曲线的提出者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大家现在已经熟知的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之一,其他的还包括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职业心理学、决策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起源于哲学,但又不同于哲学,强调科学实证。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来证明结论,即便是有的结论看起来显而易见。

比如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结论,口语化的描述就是:给了好人做坏人的机会,好人就会变坏。这个大费周折得到的实验结果,好像我们都猜得到。

当然实验过程观察了人的心理变化,探索了背后的原因以及个体的差异,从这一点来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这个实验最后还是因为伦理道德的谴责而提前终止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这部电影了解更多。?

为什么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

很多人常提的心灵鸡汤,是心理认知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鼓励人们通过努力掌控自己的生活。

心理学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现代心理学的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市场营销、组织发展、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

比如,阿尔法 Go研究团队中就有大量的心理学家,通过模拟人类的神经网络,与围棋大师PK。

人工智能开始学习人类的思考方式,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人类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了解自己。?奈飞纪录片《AlphaGo》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来看看。

为什么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

2、辨别热点问题的真与假

系统的学习了心理学才发现很多流行的说法,确实是基于心理学,但是是早就被淘汰的理论。

比如婴儿抚育中用的哭声免疫法,几年前被育儿大V们广泛推广。她们建议新手爸妈面对孩子的哭闹求抱等,尽量延后满足。这个方法是对的吗?

如果学过心理学的朋友们都会知道这个理论来自美国一位特别有争议的心理学家,约翰.华生。

他也许是心理学上历史上最难被评价的一个人。首先,华生开创了行为主义,提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靠观察与实验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通过内省法研究人的意识。

就凭这个成就,得个诺贝尔奖是应该的了。但是,他做实验的方法却备受争议,用8个月的婴儿(小阿尔伯特)做条件反射实验而备受伦理道德的谴责。

这么知名的学者,竟然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除了,原因是师生恋,从此名誉扫地。可是,后来他又进入了事业的巅峰,原因是进入了知名的4A广告公司智威汤逊,风生水起,一路高升到副总裁。后来还创了业,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就在他做商业大亨的业余时间,发表了一篇论文《婴儿与儿童的心理学关怀》,并提出了哭声免疫法。

这个做法当时被很多人追捧。但是,当孩子们长大后,很多人都冷漠无情也因此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学者以及舆论都因此认为“哭声免疫法”害惨了美国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此方法也被欧美国家深刻反省并摒弃。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

但是这种早已被认为错误的方法竟然在当下的中国流行,让人匪夷所思。如果还在用这个方法的家长们要赶紧改变一下。

心理学很多实验和理论用来解释社会现象也非常恰当。比如流行词“内卷”,用“囚徒困境”的实验结论就能很好的解释。

为什么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

?两个罪犯被捕后,分开审判,如果双方都不承认,那么两人只需要坐1年的牢就可以释放了。如果其中一方指证另外一人,那么自己无罪释放,对方被判20年徒刑。如果双方都认罪了,那么两人都判5年的徒刑。

假如只是一个人涉案,我想每个罪犯都首先选择不承认。但是如果是团伙作案,分开审理,承认并指证他人也许是能让自己开脱的选择。

“囚徒困境”用在工作上可以解释“内卷”。比如一个员工本来7点下班就可以完成工作,但是如果有其他同事下班时间是8点的时候,也许他的选择就是8:30下班,以显示自己更加勤奋。后来大家的工作时间越来越晚,虽然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实际产出,但每个人都越来越累。

3、更好的理解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也是现代社会很常见的一个词。

关于不确定性,心理学家认为大家讨厌不确定性事件的原因是人类有三条基本的信念:1)我们是优越的 2)我们不会受伤害 3)世界是公正的

这三是人类应对世界的基础,而不确定性事件(比如流行病、恐怖袭击等)会破坏这三条信念。

比如在一个经典的电击实验中,招募的被试都进行“学习测试”当她们在练习中犯错就会遭受一次痛苦的电击(实际上是演员表演,但是观察者认为场面很残酷,不忍观看)。但是随着实验的进行,志愿者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她们对受害者的遭遇从同情变成有敌意。

这是为什么?她们认为世界是公正的,被试受到惩罚是因为也许是真犯错了。

实际上,公正世界的理论实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的臭名昭著的一个理论。很多甚至封建迷信的思想与做法,都是对于现实不公平的不服气。

当我们真正的面对这三条信念之后,才会真正的理解不确定性就是常态。

话又说话来,如果所有的事情一早都有了结果,那么人类也不可能有进步。我们可以专注于确定、可控制的内容,将不确定性当成机会,这也许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4、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没有诺贝尔,但是这几年不少心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或医学/生理学奖。从1973年到2002年,共有四位心理学家获奖,其中不包括死都不承认自己是心理学家的巴普洛夫,和死都相信自己会获奖的弗洛伊德。

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尼曼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突出成就是把心理学成果与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从而解释了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做判断。

他批判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人是理性、自私的假设。提出了前景理论,其中包括主观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函数。

主观价值函数如下图,描述是客观价值带来的主观价值感受是呈现边际递减的。

比如在营销中如果经常使用同样的促销,消费者会腻。同理,在业务管理中如果给员工激励只是金钱的增加,那么逐渐带来的激励效果会变差。

为什么人人都要懂点心理学?

主观价值理论还有另外一个发现,人们对于损失和获得的心理感受不一样,得到1万快的喜悦,和失去1万快的痛苦,绝对值不同。这样就可以解释沉没成本,损失厌恶。我们不愿意扔掉家中没用的东西也是因为不愿意失去。

“禀赋效应”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我们在自己买房的时候希望卖家价格尽量低,而自己卖房的时候又不希望价格低。

我们也会因此理解“免费试用”背后的逻辑。用户形成了习惯后很难放弃,因为失去会很痛苦,所以续费也就理所应当。实际上,可能也没那么痛苦。

权重函数的重要性是解释了为何人类迷恋“小概率事件”,比如赌博、彩票、保险等。而这些传统的经济学都解释不了。

5、营销中的心理学

「条件反射」:前面提到的华生,运用行为主义的方法在广告行业如鱼得水。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广告依然是条件反射的原理。比如用性感、美丽的女性作为代言,还有明星代言,都是通过形象让消费者联想,产生购买的冲动。电梯里不断重复的广告,也是条件反射的“效果强化”。

不过条件反射用得多了就麻木了,人类比动物精明多了,所以大家才对咆哮式广告深恶痛绝。

「 锚定效应」:为什么产品的价格旁边都要标上原价?这是就是帮助人们确立心中的锚。

还有一些人喜欢以己度人,说白了就是把自己作为锚去推断,这非常不利于“以客户为中心”。而”虚假共识效应”也是说人们愿意从自己的角度去推测他人,比如领导者说团队百分之百都认可新的策略,顾客对我们的产品都是好评,即便是有些人评价不好,也是因为他们不懂…

「 体验峰值和终点」:人们对于体验中的评价,往往来自于最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件以及最后一刻的印象。比如在去迪士尼乐园,虽然每一个项目都要排队超过2个小时,但是几个月后,我们心目中留下的也许是欢乐的瞬间以及在离开时巡游带来的美好感受。在日本购物的时候,很多人对于购物的过程已经不太记得,但最后产品包装妥当,服务人员戴着白手套递给你的那一瞬间会一直记忆在心。

上面只是简单列举了几个心理现象作个引子,未来还会继续与大家分享。再来说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儿童教育等都离不开心理学。

6、生活中的心理学

「心理账户」 :为什么我们在花年终奖的时候那么大方,但是自己平时花钱的时候却抠抠缩缩?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两笔钱虽然都是钱,但是在我们的心目中属于不同的账户。要想理财,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心理上把所有账户打通,统一统筹规划。

「记忆的可得性」: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在工作中付出的比别人多?很多时候就是记忆的偏差,人总是倾向于记住自己经历,而忽视了别人的。人类常常喜欢高估自己,这是自信的表现,也是正常人的正常反应,没什么不好。如果是低估自己的人往往郁郁寡欢。

「智力多元论」:学校在考核孩子能力的时候,全面考虑语文、数理逻辑、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社交、内省以及自然这8种能力。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落后时,引导学生运用强项学习,而不是因此受到惩罚。

看了这些,你是不是觉得蛮有趣的?学习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第一手的信息,并且知道是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的。

另外,心理学强调的是多种可能性,让我们更全面的看问题。心理学中各种派别的共存,也是多样性的体现。

当然,心理学最终是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决策,特别是面对不确定性这个常态。

而认知自己,是寻找最合适决策的前提。孔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都要成为明智之人。

业界动态

被微信8.0刷屏背后的潜在公式

2021-1-29 17:19:31

业界动态

如何在复杂业务环境中构建产品体验度量模型?

2021-1-29 17:47:2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