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看过这五条,再离职!

又是一年的年底,积累了一年的工作压力和在工作中的不满,不少人都在做着换工作的打算,有的还在为年终奖熬着,有的已经早早离职,为下一份工作做好了准备。只是,跳槽有风险,辞职须谨慎,还请各位有此打算的朋友看完这篇文章,再离职。

职场人看过这五条,再离职!

道虽远,行久必至。

职场人看过这五条,再离职!

致胜的关键是“刹车”,而不是“加速”。

德国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一共获得过7次总冠军的舒马克,在面对一众记者的追问时,给出了自己致胜的答案。

在鏡同学看来,主动刹车是一种智慧,是对现实确定性的调整,是及时“止损”,更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重新选择,是挖掘“盈利”。

这两天群里(你也许需要这个组织。)有好几个小伙伴询问择业的考量因素,鏡同学开始还觉得挺很意外,这都年底了,据说峡谷的年终奖都堆到200个W了,怎么此时考虑换工作呢,后来仔细一分析:

嚯,这届年轻人,嘴上说着躺平,天天微信读书都是日均一小时,果然是觉醒的年代。

一、止损是为了更好的选择

我一直有个观点:

经营企业就像是驾驶汽车,CEO就像是驾驶员,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掌控方向、加速和刹车。

在常规的经营活动中,保持企业的前进方向,不要发生战略偏移;在市场机遇来临时果然加速,抓住商机实现超车;当发现新的探索明确成为试错后,立即刹车以便及时止损。

而,刹车止损往往十分依赖企业领袖的经营智慧,当投入即将成为沉默成本,心有不甘往往会想再给一脚油试试,越是想着“车到山前必有路”,越是容易将沉默成本滚成更大的雪球,造成更大的损耗。

其实,对于个人发展也是如此,尤其是产品经理,入门门槛很低,但发展天花板又极高如何抓住风口机遇,迈上更高的阶梯,不仅仅需要抬头快跑,更需要低头看路,适时的踩下刹车,及时的调整方向

所以,找准方向,及时止损,换个新的工作,不仅不应该批评,如同鏡同学的文章一样,更值得赞赏,职场进阶的关键本就是动态调整和应对的自然结果。

二、深刻认识平台的赋能

一般来说,低平台高岗位并不如高平台低岗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不少顶着优秀的光环的人才在离开原单位后,很快就变的“默默无闻”,这就是没有搞清楚自身的价值和平台的赋能,再优秀的人才越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去施展,人是千里马,平台才是伯乐。

在考虑换工作之前,务必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和平台的价值关系,是平台赋能自己多一些,还是自己拉动平台多一些。

据我在群里的观察,有不少同学都是总监,可我的经验是,“小”公司的光环有时候会麻痹自己,让自己失去更大的战斗机会,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里的“小公司”绝不是指公司的人员规模,而是指团队的共同成长属性,比如,流程、制度、企业赛道、文化氛围等是否具备发展的可持续性。

即便是很多几百上千人的公司,落脚到日常工作时,仍然不过几十人的团队去协作,当用“作坊思维”来经营互联网企业时,再大的巨轮也不过是个摆渡小船。

所以,对于产品同学来说,选择一个发展的高平台对于后续的能力提升,远比“不温不火”的“小平台”更有意义,不少人认为“宁为鸡头,不为凤脚”,但这个观点更需要辩证去看,任何时候其实都不应忽略平台的赋能。

所以,我们要分三步去思考这个底层逻辑:

1、想清楚平台对自己的赋能价值;

2、分辨清楚现有公司本质上是属于“低平台”还是“高平台”;

3、如果换工作时,一定要选择“高平台”。

职场人看过这五条,再离职!

三、平台价值的两个维度

明白平台赋能的基础后,更要从两个维度来评估:显性与隐性,短期与长线。

薪酬是最直观的回报,这也是打工人在企业的显性价值,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有很多隐性的价值,对于个人的成长同样重要,甚至还要一定阶段还要高过纯粹的工资收入,比如,我们常说的,挣不到钱就挣经验,挣不到经验就挣一份人脉。

隐性的价值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的提升、团队的相互帮助、优质的学习资源、企业的发展轨迹,成长晋升路径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时间的复利,有太多的平台的赋能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比如,行业的沉淀,业务场景的深度把控等,这些也是平台对个人的强力作用,只不过是润物细无声,不易被察觉而已。

而在选择离职前,一定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分辨,隐性与长期的价值赋能往往是高平台的价值福利,仅仅因为薪酬就断然离开,大概率是买椟还珠,在短期薪酬与长期能力的选择上,我不太主张选择前者。

所谓厚积而薄发,大器而晚成,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职场人看过这五条,再离职!

四、不要被情绪所裹挟

人的大脑可分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本能脑是人类的原始本能,吃饭或者寻求安全领地;情绪脑则是进行快决策,比如,中午吃什么饭,去哪家饭馆;理智脑则是人类独有,主管认知,进行慢决策。

择业原本就应该是个慢决策,但据鏡同学鹰眼观察,不少人对于离职的思考太多的被情绪所裹挟,理智分析不足。

举个例子:

比如,上级领导要求严厉,动不动就要考核,让自己很不自由和不耐烦,自己就想到要离职,甚至一点职场不爽就要辞职不干,甚至标榜:公司让我不爽,我就换个公司;冲动是魔鬼,但我喜欢魔鬼。

鏡同学以为大可不必,咱们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被琐事和情绪所左右,分散宝贵的注意力,事实上,越是严厉的领导,你的成长反而越快,你可以回想下自己的过往,对手和敌人往往是你进步的催化剂。

再比如,有同学和我私信,说是和公司有感情了,虽然自己明知道公司发展跟不上自己成长,但是碍于情面,难以启齿,放不下身边同事和共同经历的感情。

鏡同学听了首先感到欣慰,有感情是好事,但这并不冲突,职业发展和个人并非对立面,我们总裁也经常说,失去一个同事得到一个朋友。

而对自己不负责才是真的“很傻很天真”,你强大了,朋友自然多了,同样的,你离开与否,并不会影响太多现有的感情,人总要往前走,也总会遇到新的风景,过往的画面是成为记忆被封存,还是因擦拭保养而更新,并不在此,理智一些,不要被情绪所吞噬。

择业思考时,一定不要过度被情绪所主导,要认真理性分析自己选择后的得失,从而做出正确的慢决策。

职场人看过这五条,再离职!

五、做好充足的准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你理智权衡分析后,仍然要踩下刹车,换个平台时,先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再去具体实施执行。

你需要想清楚的是,赛道和方向要不要换?更高的平台应该怎么去定义?自己现有的能力是否支撑下一个更好的选择。

比如,鏡同学在上次择业时,就对自己做了充足的准备,我当时和现在都认为,行业>企业,所以我宁愿选择一个更好地行业风口去积累和沉淀,并为此做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准备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收集了大量的反馈,当做出具体选择时,才果断出手。

因此,我强烈建议有换工作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个准备工作应该是体系化的,个性化的,非常适合自己的发展,要结合自身条件和未来规划量身定做,将行业发展、企业前景、个人成长统筹和结合去做系统性的准备,而绝不是简简单单做个“简历”就开始寻找。

职场人看过这五条,再离职!

↑-鏡同学上次择业的行业思考

说了这么多,择业对于我们仍然是关键的选择,想清楚以上五点,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好的准备,不断向下拆解,行胜于言,就像日行千里也是一步一步的积淀,不要怕眼前困难重重,理智分析加精细拆解之后,勇敢迈出第一步。

正如《道德经》所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业界动态

视频信息流广告的提转秘诀

2021-12-15 14:25:42

业界动态

品牌该如何入局私域流量?

2021-12-15 14:33: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