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点互联网产品背后的推动技巧

创业后,如今每个任务都在为增长和变现。曾经做产品经理期间每个项目都愿意参与到每个产品的demo设计中,等待着项目上线激动。到如今深感一个产品经理创业者还需要的八面能力不仅在产品设计,虽然职业基因让我专注于产品研发,但不免公司其他事物还需要亲自支撑。

3点互联网产品背后的推动技巧

随着产品线和研发加快,有一些产品策划的背后弯路我分享给大家。

产品中的版本迭代

PMTalk产品社区的开发时间如果最早可以回归到2016年。经过4个版本重构与接近80多次版本迭代,也算从0到1过渡到1到10的产品。

整个项目管理中,对于需求到研发落地我们始终坚持用敏捷+MVP的项目。

关于MVP:

实现项目的最小需求颗粒度。能用外部第三方就用外部第三方,满足主路径使用即可。在这类需求中我们克制不给予用户太多定制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对于运营人员减少可配置化操作。

当然MVP还有一种定义是价值业务最小化,业务最小化不代表功能最小化。但我们在创业中一直克制,采用MVP产品的方式落地需求。

超过半个月的需求,就会再在产品团队中打磨解剖颗粒度。1个月的需求则几乎在团队中只会存在产品构想中,不会落地在设计资源上。

关于敏捷:

在PMTalk团队中,我会要求产品研发每周一次需求评审、每周团队周会、每日运营站会。一个版本迭代在一周,大版本半个月。

以评估人天的方式,将开发和设计人天评估,一个星期时间不多不少。当然敏捷的方法在每天团队都有各自的个性化方式。曾经我工作的团队是以评估绩点来做敏捷记录,根据script来定义任务。

最后预留1-2天作为开发空档期,毕竟上线要测试和bug修复。

但有经验的产品经理可能知道,通常UI1天、前段2天、后台2-4天。这也是大部分产品经理就算没有开发经验,仍然可以通过曾经的案例来预估时间和难度

不要做功能性产品经理

在2019年带着团队做裂变工作后,我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只是在做业务的表达设计成为:功能性产品经理。一个产品上线后完全不考虑流量的流转,上线后保证用户在业务上体验好即可。

尤其是如今的产品经理已经不再是区分后台和前端,很多功能模块需要前后关联。

任何一个页面或功能的入口,我们都会考虑可以做一些”二次传播“+”利益锚点“结合内容。哪怕是一个H5,除了用户使用主功能后仍然有流量的分发吗?如下是一些H5流量分发.

3点互联网产品背后的推动技巧

这样思考的方式最好的点在于可以用类似如下桑基图进行表达流量流转。

3点互联网产品背后的推动技巧

并且利用H5、小程序的方式,获取流量后为自己产品带来生命力。有了流量的流转,产品能不能活下来就要靠商业模式的检验了。

流量去重的问题

如果你的产品仅在微信生态,那可以说一个公众号或小程序的粉丝数就几乎使你用户了。但是如果你的产品存在小程序、app、公众号,核心用户数据到底是那条线或那几条线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如果你已经有好的变现模式,营收数据是最好的。但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团队会以用户数+营收额度方式去谈融资。

3点互联网产品背后的推动技巧

当然如果有自己的产品,用户信息是可以远离微信生态。产品发展会更自由,但却又不能完全离开微信生态,导致产品没有社交入口。

先运营驱动后开发

创业团队因为资源缺少原因,所以尽可能在产品研发前都用运营推动业务发展。在运营推动后业务发展正常成了标准的体系化后,再考虑需求是否要产品化。

比如课程研发,重点是课程的研发模型。就算没有开课平台,仍然可以用第三方或在微信生态里完成。

比如付费圈子或付费问答,也可以利用微信红包等方式人工转账。再进行咨询

比如订单发货,完全可以人工消息的方式邮寄货品

这也是许多创业团队在创业中必经之路,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但很多团队不会选择把运营精细化,节点化。无法copy,必须要人工参与其中完成。

曾经也有一个朋友说一句话:下一个互联网时代,一定是以运营驱动的。

本文由用户 @XO小猫发布于新媒体运营,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业界动态

卫龙进军家居界,怎么辣的这么不正经!

2019-6-20 16:57:32

业界动态

以“大白兔奶糖”为例,聊聊老字号的网红之路

2019-6-21 8:59: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