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衰败

鉴于最近多位大佬发表的双十一玩法已经“力竭”、“本末倒置”的言论,我的观点是:双十一作为一场纯粹的营销系列产品,已经保鲜了足够时间。

双十一的衰败

然而,它也没有抵抗住一个事实: 在没有新的营销价值输出的情况下,单个营销产品的营销价值在随时间进行着不可逆的衰减。

如今为了补充营销价值衰减所造成的流量折损,淘宝设计了一些让人腹诽的玩法活动,本质上还是在努力维持住基本盘,即进一步攫取双十一中的流量填充。进一步,再去获得B端的议价能力。阿里本质是一家商贸公司,平台方和商家一起做生意赚钱,而双十一就是平台方推出的一款带IP属性的营销产品,这是一套复杂的商业系统,本文仅选取流量部分进行分析。

1

下文简单聊一下相关原理。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一场需要综合考虑多端投入产出比诉求的互联网营销产品中,参与的每一方实际付出了什么,以及获得了什么。

双十一的衰败

对于用户来说,付出的不仅是货币,还有积攒多日的购物需求和为了适应活动规则不断增加的参与成本;获得的,则是相对低廉的购物价格。

对于商家来说,付出的是利润空间,获得的是货物销量、品牌曝光以及新增用的复购可能性。

对于中介平台方,付出的是服务能力和可分发流量,获得的是服务和流量带来的营收。

对于每一端的参与驱动性,可对应以下公式的差值。其中新增用户需用长期用户转化率进行折算,才能得到其最终价值。在一场营销活动中,三方均希望增加自身的正向差值。

双十一的衰败

而在双十一的模式中,则变成了下图这样。我们不难发现,双十一的价值与一般的大型平台营销活动的区别点在于——双十一形成了平台层面的整体营销价值。

双十一的衰败

2

在早期,这一价值通过「全场5折」的营销标签,帮助淘宝在电商生态中形成了流量虹吸;到了后期,则通过创造性地制造出「双十一购物节」的方式,使得电商平台们在线上线下整体商业生态中形成了流量虹吸。

这些新增的流量,实际提高了商家侧的营销效率和平台方的流量收入,二者参与度的提高又会从价格上刺激用户侧的参与度。

还是那句话,在没有新的营销价值输出的情况下,单个营销产品的营销价值在随时间进行着不可逆的衰减。当我们把双十一定义成系列营销产品后,它也要走上衰减的必经之路。原因如下:

双十一的衰败

其一,新用户的获得成本持续提高,这一点是最主要且无法避免的。19年Q2,国内全网用户数净降200万,新增模式场景边际明确。新客获取成本的持续升高,直接导致的是流量成本增加,从而降低商家侧的参与度,降低三边模型整体效率。

其二,优惠空间的确定性,与单位优惠对用户刺激力度持续衰减的矛盾。同样的优惠力度,第二次再经历时,就会觉得平常了一些。由于成本是确定的,商品可出让的优惠空间是天然有限的,所以当单位优惠刺激力度持续减少时,用户的参与度就会降低。今年就开始出现抱怨双十一影响日常生活的声音,这个问题实际上一直存在,但是前几年这一场华丽的营销事件正如火如荼,因此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响应。相信以后的几年,这样的抱怨和呼声会越来越常见。

双十一的衰败

其三,竞争带来的成本提升。当淘宝造节形成流量虹吸后,其他的线上线下平台为了抵御淘宝的流量虹吸,也加入了这片战场,毅然决然且必然地跟进双十一活动。这又回到了原因二,这种大规模、市场化的竞争进一步平均了刺激效应,为了保证原有的效果,大家不得不提升运营成本,降低了三边模型加速效率。

3

让我们来看看,淘宝为应对这些问题,做过哪些事情吧。

1.制造/升级营销点,制造新的营销刺激点

当初,淘宝最成功的是制造出「全场五折」的营销点,后来从「全场五折」成功升级为「双十一购物节」系列。由于新的营销点会产生新一轮的刺激迭代,所以淘宝在一直持续制造新的营销点,让大众应接不暇。

就像如今的拼多多百亿补贴,相信很多人都因为此次补贴事件,对于拼多多的认知从原来的假冒伪劣平台变成了真香平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本次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大头补贴的是保值品牌商“硬通货”产品,比如苹果手机电脑,飞天茅台,神仙水等,这就是有目标,策略,抓手都非常明确的营销事件。当双十一的增益价值衰减至低于成本时,阿里应该就会开启一个新系列的平台向营销产品。

双十一的衰败

2.增强获客抓手

当营销本身的用户驱动价值衰减时,为了保证用户的参与量,需要通过额外的手段,来锁定活跃和创造新增。此时就会出现诸如每日领取奖励的任务(锁定活跃)以及基于关系链拉新的拼团拉人头类活动/游戏(创造新增),比如今年的盖楼。

毋庸置疑,这一类活动大大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成本。今年很多同学都在抱怨活动规则的繁琐,但目前淘宝还是能够通过直接补贴优惠折扣的方式,弥补用户参与成本带来的折损,同时增加用户参与度。抽象出来看,就是平台方在此时出让部分利益向用户侧输血,来维持三边模型的稳定。

双十一的衰败

3.增强流量效应

对于如今双十一之前,商家锁库存实行预售制的行为,很多人解释说是通过预售量来估算消费端对于商品真实响应程度,从而合理安排库存,实现精细化供应链管理。

对于这个观点,我部分是认同的,但从更高层面上看,这主要还是一个平台为了增强流量所做出的整体决策。如果各位碰巧做过平台产品/平台运营,且背的指标有一个DAU峰值时,在冲KPI时,往往也会用这个方法,即通过一定方式,人为将月活跃用户流量积聚在集中几天释放。因此,淘宝的预售制,更多是要补足因营销能力衰减导致的用户侧流量衰减。

在双十一的营销获客成本依然低于日常营销产品时,平台方此时可以通过出让自己部分利益(流量/收入)的方式,向用户侧和商家侧输血,来刺激三边模型的流转,从而把盘子做的更大,攫取更多的收入。

但由于营销价值衰减不可逆的原因,当平台侧最终发现,营销获客成本与反哺双端成本之和大于平台实际收益时,双十一购物节的IP光环也将最终褪去,变为淘系营销矩阵里一款普通的营销产品。

最后

马尔克斯说:即便是最好的府邸也难逃衰败的命运。事物的兴盛衰败本是发展的常态,就像马云的目标,也是努力要将阿里做成一家102年的伟大公司。双十一作为这家公司的一款营销产品,相信也会被客观地看待它的商业生命周期,而这丝毫不影响这款产品的伟大。可能在多年之后,它依然会是电子商务平台向整个商业世界发出的最强音。

业界动态

全场景营销下的产品自身体验设计!

2019-11-9 23:08:33

业界动态

PR:被写黑稿了怎么办?

2019-11-10 7:11: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