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学设计原则

今天总结分享一下最近学习的设计原则。

产品经理学设计原则

原则一:简单

1、一个页面一件事情

与PC相比,移动端的屏幕小了很多。App的一个页面能展示的信息本来就非常有限,不可能像PC一样堆满各种不同的信息。况且,App的使用环境还非常不稳定,如走路、坐车、单手、双手等,这些进一步限制了一个App页面只能做一件事情。

2、删除&隐藏

人在处理信息、学习规程和记忆细节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现实中,人可能还面临各种中断和打扰,这些都进一步限制了人的能力。界面中过多的小细节会增加用户的认知负担。

删除那些可有可无的功能、多余的选项、冗余的文字、花哨的修饰可以减轻用户的负担,让用户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删除

带着“删除不必要功能”的目的,审视App的页面。首先可以确定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并排定优先次序。专注解决用户优先级最高的需求,然后再考虑满足用户其他目标。

其次,要知道能够满足主流用户的需求与“完美”满足用户的需求的区别。有些功能虽然可以完美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对主流用户来说却是不必要的。

隐藏

有些功能用户很少使用,但又是必需的。例如,自定义、删除、设置等,隐藏这些不常用但不能少的功能可以为移动界面节约很多空间,让界面简单。隐藏的功能在用户需要的时候会出现在合适的位置。

原则二:高效的执行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高效是一款产品必备的素质。减少等待、稳定快捷,才能留住用户。

1、一秒钟等待

许多研究表明,用户能够忍受的等待时间为6-8秒,也就是说,8秒是一个临界值,如果你的页面打开速度过慢,等待8秒以上,大部分用户会离你而去。

在0.1秒内显示反馈结果用户是可以接受的。1秒是用户保持不间断的思维流的限定时间,用户会注意到这样的延迟。8秒是保持用户关注当前界面的极限时间,超出8秒用户会愤然离场。

用户等待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服务器、设备的性能以及网络的速度。用户是否需要等待主要取决于RPC的策略。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是指手机客户端需要调用网络服务端的资源时,进行的远程数据调用过程。我们用“RPC”泛指客户端需要和服务端发生数据交换的场景。如果我们可以优化RPC策略,减少等待次数,就可以优化加载效果,减少用户等待时间。虽然某种程度上这只是“障眼法”,但却能获得用户的认同,改善用户的体验。

除去服务器、设备性能、网速这些不可控因素,用户的等待主要由一次次RPC请求造成。如果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考虑到RPC请求的逻辑和策略,并且适当地优化,做到用户的一次操作只触发一次RPC请求,尽量减少RPC次数,就可以减少用户的等待次数。

比如,我们产品的信息流列表,用户点击某篇文章,需要请求一次接口,获取文章地址,然后加载文章的H5页面,H5页面再次请求接口渲染数据,这样用户一次操作就进行了两次RPC请求,就导致我们的文章页面打开非常慢。而如果用户在点击文章之前就已经获取到文章地址,只做一次H5的数据请求,这样的RPC策略让用户少等待了一次,给用户的体验就比之前要高效一些。

2、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是减轻等待的负面影响的常用手段。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转移注意力这一方法,一些服务较好的饭店,在客人排到等待就餐的时候提供各种小吃和休闲游戏,让客人忘记等待的烦恼。

3、一次点击

优秀的交互设计师的天职就是将用户从繁重的交互操作中拯救出来,提升产品的可用性。在交互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减少额外的点击,做到一键完成任务。

交互产品经常包括一些不必要的额外点击,对于用户而言,这些不必要的操作都是附加工作。

比如我们产品的拍摄页面,之前拍照片和拍视频是分开的,后来我们将拍照片和拍视频合一,为用户减少了一步操作。

4、三级跳

在PC 网络时代,Web页面间反复跳转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从搜索页面到目标网站首页,首页到详情,详情再到推荐页面,推荐页面再回到首页……但是,如果在手机应用上也这样跳转,就会让用户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返回到哪个页面,不知道怎么快速回到入口。

标签栏、抽屉式、宫格式、列表式、轮播式、唤起式,移动设计里的导航模式就这几种,都是比较简单的结构和模式。如果在移动设计里面设计了太深的信息架构,一会让用户迷惑,二会大大降低操作效率。所以,移动设计中常用的内容应该在3个层级以内看到,手机上能不跳转就不跳转。

模态窗口就是对当前页面的内容进行操作,用户不用离开当前页面,从而减少了页面的跳转。我们常见的模态对话框,常用来报错或者提醒用户。

原则三:人性的对话

1、适时反馈

  1. 为用户的操作提供必要、积极、即时的反馈。
  2. 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选择合适的反馈形式。
  3. 避免过度反馈,以免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打扰。
  4. 不要打断用户的意识流,避免遮挡用户可能回去查看或操作的对象。

反馈方式

移动界面设计中反馈的方式大致有五种:对话框、小气泡(toast)、多态按钮(一个按钮伴随业务流程显示多种状态)、动画(loading)、声音或震动。

对话框:

对话框带有一两句说明文字和两个操作按钮,用于确认和取消重要操作,通常会用明显的颜色,突出显示可能造成损失的操作选项(比如,“删除”、“不保存”)。

对话框的出现,强迫用户关注弹窗内容和操作,并屏蔽背景的所有内容不可操作,是对用户打扰最大的反馈提示,也是最强的反馈方式。

通常用户都想赶快关掉对话框,以便接着完成被打断的操作。所以,对话框中的文案要尽量言简意赅,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和做出决策。

小气泡:

小气泡也可以叫“toast”,是一种弱化版的对话框。它不强制用户做任何操作和确认,所以对用户的打扰比对话框小很多,气泡一般用来确认用户执行的任务状态或者操作结果。

多态按钮:

界面中的按钮应该为用户的操作提供反馈,否则用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用户在屏幕上按下一个按钮或链接时,也需要有状态的改变,让用户知道界面已经接收到他的操作了。

动画:

动画能给用户提供有意义的反馈,帮助用户直观了解操作的结果。

声音或震动:

声音或震动的反馈给用户的感觉也应该是最真实和自然的。恰当的声音反馈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但过多地使用可能会变成一种打扰。

所以,我们不能将声音作为主要反馈,并且要给用户关闭提示音的权利。

震动是一种更强烈的触觉反馈,可以用来加强声音的反馈。

过度反馈

对话框和小气泡的视觉形式是悬浮在当前界面之上的,用户可以理解对话框与当前界面之间的关系,完成对话框的操作之后可以继续原有操作。他的本意是减少页面的跳转,尽量让用户沉浸体验。但是有的设计师会滥用对话框,反而打扰了用户的体验流程。

比如,在消息列表中,删除一条消息,与其toast提示“删除成功”,还不如用一个动画来提示用户。

2、情感关怀

当用户在产品里受挫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予情感上的安抚和关怀;当用户在产品里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予情感上的肯定和强化。

安抚和关怀

等待、报错、系统繁忙等场景都会使用户产生挫败感。长时间的等待会让用户感到烦躁;犯错误让用户感到苦恼;系统繁忙甚至让用户感到厌恶。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场景,降低用户的挫败感,就能体现设计在产品中的价值。

比如,支付宝在“双11”大促以及发春节红包的时候,用户可能会遇到系统繁忙的情况。但是这个时候却是用户最着急付款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幽默的提示来安抚降低用户的挫败感。

正向强化

在用户完成某个任务或其他正向场景的时候,我们要强化这种正向的情感,加深用户的情感体验。

比如用户在进入余额宝的页面时,我们通过金额数字的增长动画,加强用户在查看收益和本金的时候的喜悦感,加深用户对余额宝这个产品乃至支付宝的正向情感。

或是在用户打开会员页面的时候,我们通过一个完整的页面和动画告知用户多的的排名与会员等级,强化用户获得会员身份和等级时的自我认同感。

智能服务

比如在登录页面,用户在应用中填写过的信息都可以记录在系统中,免去用户二次输入的麻烦,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

或是在新卡号输入时,自动将卡号分隔为4个数字一段,方便用户阅读和核对,并且根据卡号自动识别所属银行,减少用户的输入操作。

以上,待我再学习思考一些设计知识,再来分享。

业界动态

如何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产品?

2020-3-19 13:53:37

业界动态

产品经理的极致思维与MVP

2020-3-19 14:08:2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